- 2009年DRAM 市場烏云籠罩,廠商艱難度過黑暗時期,終于守得云開見月明。春季溫和復蘇,夏季迎來光明。價格在春季的基礎上持續上漲,營業收入也水漲船高。
三星走在前列,營業利潤率為19%,營業收入達22 億美元,市場份額擴大到35.5%的最高水平。
DDR3 來臨
第三季度,下一代 DRAM 技術——DDR3 看到希望,而且顯然這種技術代表未來的一股潮流。iSuppli 公司預測,DDR3 出貨量將在2010 年第一季度超過DDR2。
三星在 DDR3
- 關鍵字:
DRAM DDR3
- 2010年臺DRAM廠將決戰50和40奈米制程技術,但新制程關鍵恐未必在技術上,而在于浸潤式微顯影(Immersion Scanner)機臺設備采購是否能跟上腳步,近期業界傳出瑞晶機臺原本2月要交貨,但目前交期已遞延至4月,南亞科和華亞科之前亦傳出機臺交貨不及,公司則澄清前期機臺已順利拉進來,轉換制程進度一切正常。
DRAM廠決戰50和40奈米制程技術最大挑戰是資金問題,其中,機臺購置成本占相當大比重,由于1臺機臺設備動輒要價新臺幣10億元,且每臺機器產能約僅1萬片,若1座產能達10萬片的12寸
- 關鍵字:
Samsung DRAM
- 嵌入式系統中DRAM控制器的CPLD解決方案,介紹怎樣在嵌入式CPU 80C186XL DRAM刷新控制單元的基礎上,利用CPLD技術和80C196XL的時序特征設計一個低價格、功能完整的DRAM控制器的方法,并采用VHDL語言編程實現。
- 關鍵字:
CPLD 解決方案 控制器 DRAM 系統 嵌入式
- 南亞科將逆勢擴建旗下12寸廠,從現有3萬片擴增至5萬~6萬片,成為此波DRAM景氣復蘇后,首家擴產的臺系DRAM廠。值得注意的是,南亞科單月產能(加計華亞科)約9.5萬片,以目前全球單月12寸廠產能約100萬片計算,南亞科擴產后,全球市占率將首度挑戰10%,成為臺塑集團在 DRAM產業重要里程碑。
DRAM廠喜迎產業景氣復蘇,但苦于無錢擴增產能,2009年下半除趕緊將減產的產能回復,對于制程演進亦快馬加鞭,包括美光(Micron)、爾必達(Elpida)陣營2010年紛宣布要轉進40奈米制程世代
- 關鍵字:
南亞科 DRAM
- 2010年4大DRAM陣營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海力士(Hynix)、爾必達(Elpida)和美光(Micron)戰場直接拉到40納米世代!繼爾必達跳過50納米制程,大舉轉換至45納米后,美光陣營也不甘示弱宣布年中將同步轉42納米。華亞科表示,表示旗下的50納米制程是最正統的完整世代技術,并非是制程微縮下的產物,因此成本競爭力有十足把握;在爾必達、美光跟上制程進度后,年底4大陣營技術實力大幅縮小,競爭更激烈。
雖然三星電子和海力士已先一步轉到40納米世代,其中三星是
- 關鍵字:
Hynix DRAM 40納米
- 全球第2大計算機存儲器制造商海力士(Hynix)公布2009年第4季財報,隨著全球個人計算機(PC)景氣回溫,海力士獲利創下3年來新高。
2009年第4季海力士營收為2.8兆韓元(約24.7億美元),較第3季大幅成長32%,海力士營收成長主因為DRAM及NAND Flash存儲器出貨量成長,同時,DRAM平均售價也上揚,此外,第4季海力士凈利為6,570億韓元,更較第3季大幅成長167%。
和2009年第3季相較,2009年第4季海力士DRAM平均售價及出貨量分別成長26%及12%,至于N
- 關鍵字:
Hynix DRAM NAND
- 韓國三星公司與Rambus公司本周二宣布就兩家之間的專利權官司達成和解協議,三星公司將在五年之內逐步向Rambus公司支付總額達9億美金的專利授 權費用.據協議規定,三星將首先一次性支付給Rambus公司2億美元,并在此后的5年之中以平均每季度支付2500萬美元的方式逐步將剩下的金額以專利授權費的形式支付給對方,其中包括一筆用于購買三星現有DRAM產品所使用的Rambus專利終身授權的資金。另外,協議還規定三星將向Rambus公司投資2億美元。
據Rambus公司高級副總裁Sharon Holt
- 關鍵字:
三星 DRAM 內存
- 全球DRAM市場正加速進行世代交替,DDR3芯片因缺貨使得價格持續上漲,DDR2價格卻嚴重下跌,且累積庫存越來越多,近期韓系DRAM大廠開始祭出買DDR3模塊必須搭配買DDR2模塊的搭售策略,希望系統廠和模塊廠不要只購買DDR3模塊,由于DDR3模塊在現貨市場貨源奇缺,使得部分下游通路商亦跟進DRAM大廠,采取搭售策略,希望在DDR2與DDR3 模塊世代交替的同時,避免產品價格嚴重背道而馳。
近期DRAM市場已呈現兩極化發展,DDR3芯片市場缺貨情況持續惡化,但DDR2芯片庫存卻是愈堆愈多,存儲
- 關鍵字:
DRAM DDR3
- 據彭博(Bloomberg)報導,海力士執行長金鐘甲(Jong-Kap Kim)表示,2010年第1季DDR3將取代DDR2成為存儲器產業的主流產品,同時,海力士希望于2010年增加在DRAM市場的市占率,并倍增NAND Flash的產能。
根據研究機構iSuppli資料,2009年第3季海力士于全球DRAM市場市占率為21.7%,落后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的35.5%,
海力士也將增加NAND Flash產能,金鐘甲表示,2010年底前海力士計劃倍增NAND
- 關鍵字:
海力士 DRAM 存儲器
- 據國外媒體報道,由于計算機內存芯片供不應求可能有助于利潤創下4年來新高,全球第二大內存芯片廠商海力士計劃今年償還逾1萬億韓元債務(約合8.88億美元)。
海力士首席執行官金鐘甲(Kim Jong-kap)日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我們的目標是,在進行必要投資的同時償還巨額債務。目前,海力士有息債務約為7萬億韓元(約合62.16億美元)。”
更少的債務和更高的利潤有助于海力士吸引其他收購方。去年11月,曉星公司撤消了收購海力士的收購要約。分析師稱,由于PC需求增長,今年
- 關鍵字:
DRAM 內存芯片 DDR3
- 2010年PC主流內存標準從DDR2向DDR3的轉換正在逐步成為現實。據臺灣媒體報道,由于下游廠商的DDR2訂單量近期出現急劇下滑,多家臺系DRAM芯片制造商都在加快產能從DDR2向DDR3轉換的步伐。根據稍早前的報道,臺灣力晶(PSC)半導體以及他們和日本爾必達合資的瑞晶電子(Rexchip)預計,今年第一季度DDR3晶圓在其總產能中所占比例 將超過70%。而去年第三季度,DDR3顆粒占其產量的比例還不足5%。從去年第四季度開始,力晶和瑞晶已經明顯加快了增產DDR3的步伐。
另一家DRAM大廠
- 關鍵字:
DRAM DDR2 DDR3
- 存儲器通常包括DRAM,NAND,NOR及SRAM。在半導體業中經常分成兩類,DRAM及閃存類。由于其兩大特征,能大量生產以及應用市場面寬,使其半導體業中有獨特的地位。業界有人稱它為半導體業的風向標。
縱觀DRAM發展的歷史,幾乎每8至10年一次大循環,最終一定有大型的存儲器廠退出,表示循環的結束。如1980年代的TI及IBM等退出;1990年代的東芝,日立及NEC退出,如今2000年代的奇夢達最先退出。奇夢達的退出使市場少了10萬片的月產能。
在全球硅片尺寸轉移中,存儲器也是走在前列,如
- 關鍵字:
存儲器 DRAM NAND NOR SRAM
- 2009年DRAM產業在地獄和天堂里各走一遭,年初1顆DRAM均價還在0.5美元,當時生產成本還在2美元,可見虧損有多嚴重,各廠只好宣布停工、減產,巨額虧損的問題延伸至臺、美、日DRAM廠大整合階段,也演變成國與國之間的戰爭。但到了年底,DRAM廠又開始生龍活虎起來,中間歷程看似短短 365天,但個中辛酸DRAM廠冷暖自知,未來各界看好DRAM產業有2年的好光景,終于擺脫地獄魔咒,前進在通往天堂的路上。
365天之間可以發生多少事?它可以讓平均每天虧損新臺幣1億元、每1季虧損超過百億元的DRAM
- 關鍵字:
Microsoft DRAM DDR
- DDR2和DDR3 1月上旬合約價走勢迥異,DDR2合約價大跌,DDR3卻大漲,凸顯世代交替已提前來臨,將加速DDR2需求急速降溫,快速轉移到DDR3身上,近期臺系 DRAM廠紛搶著將產能轉移到DDR3,尤其是原本投入DDR3腳步落后的力晶和瑞晶,預計第1季底DDR3比重將達70%,速度超乎預期。不過,亦有業者認為,若大家都搶著把DDR2產能轉走,說不定會意外讓DDR2跌勢止穩,反而有利于DDR2價格走勢。
臺 DRAM廠表示,原本業者認為在農歷春節前DDR2買氣還有最后一搏機會,因為DDR2若
- 關鍵字:
DRAM DDR2 DDR3 存儲器
- 2010年存儲器產業熱度急速升溫,許多熬過景氣低潮期但口袋空空的存儲器大廠,紛積極募資搶錢,而最直接方式便是向下游存儲器模塊廠借錢,未來再以貨源抵債,近期海力士(Hynix)便獲得金士頓(Kingston)達1億美元金援,未來將以DRAM和NAND Flash貨源償還,形成魚幫水、水幫魚的上下游緊密合作關系。海力士可望以此筆金援將NAND Flash制程大量轉進32奈米,全力從美光(Micron)手上搶回全球NAND Flash三哥寶座,并防止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和東芝(
- 關鍵字:
存儲器 DRAM NAND
cxl dram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cxl dram!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cxl dram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cxl dram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