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DRAM產業從地獄到天堂
2009年DRAM產業在地獄和天堂里各走一遭,年初1顆DRAM均價還在0.5美元,當時生產成本還在2美元,可見虧損有多嚴重,各廠只好宣布停工、減產,巨額虧損的問題延伸至臺、美、日DRAM廠大整合階段,也演變成國與國之間的戰爭。但到了年底,DRAM廠又開始生龍活虎起來,中間歷程看似短短 365天,但個中辛酸DRAM廠冷暖自知,未來各界看好DRAM產業有2年的好光景,終于擺脫地獄魔咒,前進在通往天堂的路上。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05247.htm365天之間可以發生多少事?它可以讓平均每天虧損新臺幣1億元、每1季虧損超過百億元的DRAM公司,財報從赤字變正數;也讓原本付不出幾億元的原物料錢的DRAM廠,現在每個月現金流入20億~30億元;也讓苦苦哀求政府金援的DRAM廠,現在可以抬頭挺胸且走路有風。
現在DRAM產業的景氣波動特性,雖稱不上暴起暴落,但絕對是變化快速,365天的魔法時間,的確讓DRAM產業地獄、天堂各走一遭。
遠離地獄后,2010年的DRAM產業是通往天堂之路。過去2年DRAM廠沒有新產能增加,尤其從2008年下半之后,所有新廠的擴產進度全部停擺,2009年下半開始,DRAM產業才真正走上復蘇,且才剛開始累積現金,尚沒有多余的資金可以投入擴產,只是把減產的部分恢復,因此供給端的發展算是相當健康。
反觀終端需求上,過去微軟(Microsoft)Vista建構出來的換機潮大夢,是造成DRAM廠大擴產的元兇之一,現在微軟擺脫不靈光的Vista,推出Windows 7新操作系統,逐漸帶領換機潮啟動,DRAM產業可望逐漸擺脫Vista的惡夢。
過去DRAM產業最著名的1次PC大換機潮,是發生在2000年的千禧年大換機,但再往前看,也因為1998年在亞洲金融風暴洗禮之后,日系 DRAM產業在1999年掀起大整并熱潮,在供給、需求端都配合完美下,成為近代DRAM史上最完美的一役,但之后面臨的就是網絡泡沫化。
從2000~2010年,剛好是10年1個循環,中間DRAM產業面臨2次的供給吃緊,1次是2002年SDRAM世代轉DDR世代制程不順,導致 DRAM供給大幅吃緊;另1次是2004年微軟的XP操作系統成熟,又遇上監視器由CRT轉LCD屏幕,帶動PC換機需求,DRAM價格也因此水漲船高。
但這段期間DRAM產業也出現1次2006年的假性需求,就是微軟推出的Vista操作系統,這也是種下2009年DRAM產業被推入火坑的種子。當時為了搶占Vista換機熱潮大商機,各廠都無所不用其極的借錢蓋12吋晶圓廠來擴產,深怕今天不蓋,明天就會輸人,最后Vista一敗涂地,DRAM 廠也跟著墜入18層地獄。
場景拉回到現在的DRAM市場,若剔除掉2006年失敗的換機潮經驗,PC產業從2004年之后,其實已累積了6~7年未換機的能量在隱隱騷動中,DRAM廠對這次的換機潮,當然繼期待又怕受傷害。
整體來看,2010年DRAM市場有3個重大轉折點,每次都創造出市場的樂觀氣氛,除了上述累積6~7年的PC換機潮外,包括以下的產品規格世代交替和制程技術轉換。
在產品規格轉換方面,2010年將是由DDR2轉DDR3世代元年,先設下第1道技術門坎,轉得快的業者較吃香,轉不過的業者則被淘汰。
在制程轉換方面,包括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和海力士(Hynix)由50奈米轉進40奈米制程,美光(Micron)、南亞科和華亞科從70奈米轉進50奈米,或是爾必達 (Elpida)、力晶和瑞晶從65奈米轉進40奈米。依據DRAM產業過去歷史經驗,只要經歷重大制程轉換的年份,制程轉換不順帶動的供給吃緊,是很容易發生的。
因此DRAM業者認為,2010年處于供給、需求端大轉變的交錯期,影響所及涵蓋產品、技術制程和PC需求,都對DRAM產業投下正面的1票,所以2010年DRAM市場前景并不看淡,希望能藉由2010年的產業脫離谷底,一掃2009年DRAM產業的晦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