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IA)周一稱,在PC和手機等消費電子產品需求的推動下,今年9月份全球微芯片銷售收入增長了5.9%。
9月份全球微芯片銷售收入從去年同期的213億美元增長到了226億美元。今年第三季度全球微芯片銷售收入增長6%,從去年同期的640億美元提高到了678億美元。
SIA總裁GeorgeScalise在聲明中稱,第三季度的全球銷售比今年第二季度增長了13.2%反映了為圣誕節假日銷售準備產品的傳統模式已經開始。
消費電子產品的需求非常強勁。第三季度用于傳統消費電子產品的
- 關鍵字:
消費電子 NAND 閃存 芯片 嵌入式
- 短短十年間,射頻識別標簽成為技術上的新寵,但是RFID市場,還不夠壯大,不夠明朗,甚至有主要行業的研究者,對RFID應用的緩慢步伐,表現出失望情緒。
而RFID支持者稱,要對RFID行業有耐心。他們說,上個月微軟發布一款新軟件,用來管理RFID網絡,該軟件的發布,將為RFID領域注入生機。
AMRResearch知名分析者JohnFontanella說:“人人期待著RFID爆發時代的來臨,期待著RFID應用廣泛增加,但是這是需要時間的。”
AMR預言,RFID爆發時代的到來,需要大約
- 關鍵字:
嵌入式系統 單片機 射頻識別 RFID 芯片 RF IF
- 愛特梅爾公司和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簡稱「應科院」) 宣布合作,為共有客戶開發系統級芯片 (system-on-chip, SoC),以愛特梅爾的CAP™ 可定制ARM® 微控制器 (MCU) 為基礎,而應科院則提供專業設計技術、IP模塊和軟件支持。這項合作源于應科院現有的低功耗微控器設計平臺計劃,該計劃針對為特定應用開發基于微控制器的系統級芯片設計的公司,幫助他們降低技術方面的入門要求。
按照該項協議,應科院將為客戶提供技術支持,將后者的設計規格要求轉換成AT91C
- 關鍵字:
嵌入式系統 單片機 愛特梅爾 AT91CAP 芯片 MCU和嵌入式微處理器
- 無源器件廠商國巨公司(Yageo)日前宣布蘇州第二座工廠正式投入營運,啟用全球最大規模無源器件后段生產線。明年國巨蘇州芯片電阻與多層陶瓷電容(MLCC),可望分別達到360億顆與110億顆月產能規模,成為全球最大無源器件生產基地。而其蘇州二廠二期工程也于近日同時動工,預計產能規模與產品組合將隨客戶需求的成長持續提升。
國巨公司董事長陳泰銘先生表示:“國巨自1996年起進入中國大陸市場,至今已屆滿十年,國巨陸續在華南、華東與華北,建立完備的生產與銷售服務網絡。國巨在大陸市場的發展策略也邁入全新階段
- 關鍵字:
消費電子 無源器件 芯片 MLCC 消費電子
- 在國際測試大會上,英特爾公司副總裁兼副總經理Gadi Singer在題為“應對頻譜納米技術和千兆復雜性的挑戰”的演講中指出,從1940年以來,每立方英尺MIPS或每磅MIPS數每10年就增加100倍。雖然在平滑的曲線上一直是以指數規律變化,但是,在那個時期仍然有許多不連續性和變形點。
“目前,四個不同的趨勢正延伸在所有方向中的曲線,”Singer說道。首先,IC復雜性和多樣性正受到智能(便攜式)設備的出現的驅使。這些新的設計包含復雜的內核、多處理引擎、更多的存儲區、專用的子系統以及在片上的多個通
- 關鍵字:
嵌入式系統 單片機 SoC 英特爾 芯片 MCU和嵌入式微處理器
- 北京時間10月29日硅谷動力網站從國外媒體處獲悉: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組織(WSTS)日前發布了九月份全球芯片市場的統計數據。數據顯示,九月份芯片銷售比八月份環比增長了5%。 九月份,全球半導體市場容量為22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5.9%。
今年三季度芯片銷售總額達到678億美元,比二季度環比增長了9.3%,比去年三季度同比增長了5.9%。
WSTS說,拉動九月份半導體銷售
- 關鍵字:
嵌入式系統 單片機 芯片 集成電路 處理器 MCU和嵌入式微處理器
- 從業內人士處了解到,本土多家TD芯片企業正在強化與代工廠的合作,一是迎接11月下旬TD手機招標案,二是期待在真正商用后,做好充足產能儲備。其中,大陸3G標準芯片供應商聯發科、天碁、展訊、凱明等企業,正在準備釋放訂單。而臺積電、中芯國際等代工企業以及下游封裝巨頭日月光也正為此規劃生產。 “大陸3G市場未來的蓬勃發展很可觀,我們正參與其中。”臺積電發言人曾晉皓說。這家代工巨頭目前已和大部分本土TD芯片企業建立起合作關系,上述4家企業均為它的客戶。此外,兩家射頻芯
- 關鍵字:
通訊 無線 網絡 芯片 TD 手機 手機
- 10月29日,據臺灣媒體報道,臺灣兩大芯片生產商——臺灣集成電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和聯華電子催促當地政府放松對赴中國大陸芯片投資的限制,稱他們可能會因政府禁止在大陸設立先進生產線而喪失現有的競爭優勢。
在該兩大芯片生產商提出上述請求之前,臺灣一家地方法院于上周五裁定,聯華電子前董事長在中國大陸組建芯片企業的行為沒有觸犯任何法律。
由于擔心失去在全球半導體行業的主導地位,臺灣嚴格控制芯片制造技術的出口。目前臺灣政府僅允許芯片生產商在中國大陸投資0.18微米技術的芯片生產。
聯華電子董事長
- 關鍵字:
消費電子 臺灣 芯片 投資 消費電子
- 該展示共匯集了我國集成電路行業近50家優秀企業的幾十款芯片,每款芯片都有芯片本身的照片及詳盡的介紹,很多芯片產品獲得了多項專利和各種獎項,從中不難看出近年來我國集成電路設計企業的飛躍發展。
此次展示活動吸引了眾多集成電路廠商的廣泛參與,許多企業紛紛拿出自己的拳頭產品,有已經取得不扉業績的量產芯片,也有有著巨大發展潛力的新研發產品。產品類型涵蓋通信與網絡類、消費電子類、計算機及外圍設備類等,使社會各界能從整個產業的角度來審視我國集成電路的發展,來關注這個具有戰略意義的民族產業。
此次展示也是
- 關鍵字:
消費電子 集成電路 芯片 信息產業部 消費電子
- 飛思卡爾:占據ZigBee強者地位
飛思卡爾在淡出超寬帶(UWB)市場之后,積極沖刺ZigBee業務,并積極打造其為家庭娛樂設備的無線控制平臺,顯示其無線個人網絡的重心大幅轉變。飛思卡爾以ZigBee技術開發出無線射頻娛樂控制平臺,這是繼1970年代紅外線產品問世以來,消費電子產品遙控技術的最大突破,這項技術不僅創造了創新且彈性的平臺,也提供消費者新的使用經驗。目前飛思卡爾正與SONY等多家消費性電子大廠合作,希望推動其無線射頻娛樂控制平臺成為全球產業標準,預期2008年相關標準就會出爐,采用其
- 關鍵字:
嵌入式系統 單片機 無線 芯片 ZigBee 無線網絡
- 據市場調研公司iSuppli,手機和手機半導體市場將進入整合階段,可能導致基帶芯片供應商經歷優勝劣汰。
iSuppli在報告中指出,最近幾年中國的許多小型手機廠商已經退出市場,加之明基-西門子(BenQ-Siemens)破產,導致市場份額日益集中到五大手機OEM廠商手中。2006年,五大OEM廠商占全球手機出貨量的83%,高于2005年時的75.6%。
據iSuppli,繼2006年全球手機出貨量增長20.1%之后,預計2007年增長率下降至13.1%,2008年下降至11.6%。iSup
- 關鍵字:
消費電子 手機 半導體 芯片 手機
- 為了保證照明級白光LED不僅能得到良好的應用,而且能獲得較高的使用效率,首先是需要使其滿足一定的應用條件,其次是需要采用相適應的驅動電路來滿足LDE工作的參數配合要求。
一、應用要求
1、驅動電路是一種專為LED供電的特種電源,要具有簡單的電路結構、較小的占用體積,以及較高的轉換效率。
2、驅動電路的輸出電參數(電流、電壓)要與被驅動的LED的技術參數相匹配,滿足LED的要求,并具有
- 關鍵字:
LED led 電路 集成電路 芯片 照明 發光二極管 LED
- 據市場調查公司Frost & Sullivan稱,在2006到2010年間,汽車微控制器的市場規模將擴大約63%。然而,芯片供應商需要對這一市場的具體特性予以仔細研究。 驅動這一市場需求的主要因素是車載電子產品的不斷豐富,這些產品是以減少人為失誤以及增加像雷達、超聲波傳感器和具有所有需要增加處理能力和智
- 關鍵字:
汽車電子 MCU 汽車微控制器 芯片 汽車電子控制裝置
- 1. 線形光耦介紹
光隔離是一種很常用的信號隔離形式。常用光耦器件及其外圍電路組成。由于光耦電路簡單,在數字隔離電路或數據傳輸電路中常常用到,如UART協議的20mA電流環。對于模擬信號,光耦因為輸入輸出的線形較差,并且隨溫度變化較大,限制了其在模擬信號隔離的應用。
對于高頻交流模擬信號,變壓器隔離是最常見的選擇,但對于支流信號卻不適用。一些廠家提供隔離放大器作為模擬信號隔離的解決方案,如ADI的AD202,能夠提供從直流到幾K的頻率內提供0.025%的線性度,但這種隔離器件內部先進行電壓-頻
- 關鍵字:
電路 芯片 光耦 其他IC 制程
- 人們對于芯片的最初和最直觀印象往往來自于代表高精尖科技的通用CPU。然而,隨著信息社會的持續快速發展,隨著數字消費品和3C融合大潮的逼近,“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芯片已經滲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深刻改變著人們生活的同時,芯片產業格局也面臨著巨大的變革。 現狀篇:挑戰與機遇并存 &nb
- 關鍵字:
模擬技術 電源技術 中國芯 芯片 集成電路 模擬IC 電源
boost(buck)芯片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boost(buck)芯片!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boost(buck)芯片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boost(buck)芯片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