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市場研究公司Frost & Sullivan最新發表的研究報告稱,全球汽車專用集成電路(ASIC)市場將從亞洲市場收入增長中受益。這篇報告稱,全球汽車專用集成電路市場2006年的收入為29.9億美元,2007年的銷售收入將達32.4億美元,2008年的銷售收入將達到35億美元,2010年的銷售收入將達到41億美元。這個市場從2006年至2010年的復合年增長率將達8.2%。 Frost & Sullivan研究分析師Bonnie Varghese在聲明中說,政府污染標準、安全標準
關鍵字:
汽車電子 集成電路 ASIC 汽車電子
據市場調研公司Gartner,專用標準產品(ASSP)和專用集成電路(ASIC)市場中的模擬領域,將以7.4%的復合年增率增長,2011年將從2006年的237億美元上升到338億美元。這低于以前的預測。Gartner先前預測模擬專用IC市場的復合年增率將達11.4%。 在其最新預測中,汽車領域將是專用模擬IC市場中增長最快的領域,復合年增率達10.8%,2011年將從2006年的35億美元增長到59億美元。同時,消費領域增長最慢,復合年增率只有5.5%,預計2011年將從2006年的39億美元上升到52
關鍵字:
嵌入式系統 單片機 IC 集成電路 ASIC
由于與深亞微米標準單元ASIC相關的非重復性工程費用(NRE)越來越大,設計周期又很長,因此利用結構化ASIC進行定制IC設計的吸引力正變得越來越大。結構化ASIC能以極具競爭力的單位成本提供優秀的硅片性能,并且NRE費用極低。結 構化ASIC的多樣性意味著它即可以用作系統主芯片,也可以用作高性價比的小型輔助芯片。
許多物理設計問題在結構化ASIC的片設計中已經得到解決,因此后端版圖設計的時間可以大大縮短,從而導致更快的驗證確認和原型提供。不過ASIC片具有預定義的結構,因此設計師必須合理安排芯片
關鍵字:
嵌入式系統 單片機 ASIC FPGA MCU和嵌入式微處理器
引言
隨著半導體技術的發展,深亞微米工藝加工技術允許開發上百萬門級的單芯片,已能夠將系統級設計集成到單個芯片中即實現片上系統SoC。IP核的復用是SoC設計的關鍵,但困難在于缺乏IP核與系統的接口標準,因此,開發統一的IP核接口標準對提高IP核的復用意義重大。本文簡單介紹IP核概念,然后從接口標準的角度討論在SoC設計中提高IP核的復用度,從而簡化系統設計和驗證的方法,主要討論OCP(開放核協議)。
OCP簡介
基于IP核復用技術的SoC設計使芯片的設計從以硬件為中心轉向以軟件為中心,
關鍵字:
通訊 無線 網絡 IP核 SoC 接口 無線 通信
由于片上系統(SoC)設計變得越來越復雜,驗證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大型團隊不斷利用更多資源來尋求最高效的方法,從而將新的方法學與驗證整合在一起,并最終將設計與驗證整合在一起。雖然我們知道實現驗證計劃幾乎占去了整個芯片設計工作的2/3,但是我們還是發現有團隊遲交芯片,錯過計劃的流片最終期限。這種疏忽可能造成嚴重的商業后果,因為這意味著硬件和軟件錯誤經常被遺漏,直到設計周期的晚期。 為了創建一個全面的驗證解決方案,我們首先必須認識到設計工程師和驗證工程師所面臨的分歧和挑戰。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發現某些
關鍵字:
嵌入式系統 單片機 SoC 復雜性 片上系統 SoC ASIC
線性穩壓器通常被設計工程師作為輔助措施 ,并且經常被選用于產品開發的后期階段。設計工程師比較關注的是如何使復雜的基頻(BB) 或射頻( RF )ASIC 發揮作用,而不是其所選線性穩壓器的功率/性能。
線性穩壓器的選擇依據通常性能列表中的主要規格,而不是位于數據表封面以內的非常關鍵的核心和性能參數。規格經常很容易令人誤解 — 封面上所列的規格只代表主要參數,但如果不與其他連接參數相結合時,便失去了價值。
例如,接地電流是這些參數中的一個。出現這
關鍵字:
模擬技術 電源技術 基頻 射頻 ASIC 模擬IC 電源
利用商業化IP來設計大規模的復雜系統是中國芯片設計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一種機遇。 利用商業化IP(硅知識產權)來設計大規模的復雜系統是中國芯片設計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一種機遇。原因有四點。 第一,IP核交易成為IC設計企業加快產品研發進程、提升產品質量的捷徑;第二,IP重用技術前景廣闊,受到IC設計企業的重視;第三,IP核已經成為IC設計企業的一種重要的知識產權;第四,我國擁有眾多的代工廠,為推廣國家IP核標準和復用提供了資源保證。 我
關鍵字:
通訊 無線 網絡 IP核 中國芯片
引 言
循環碼是最重要的一類線性分組糾錯碼,而BCH碼又是目前發現的性能很好且應用廣泛的循環碼,它具有嚴格的代數理論,對它的理論研究也非常透徹。BCH碼的實現途徑有軟件和硬件兩種。軟件實現方法靈活性強且較易實現,但硬件實現方法的工作速度快,在高數據速率和長幀應用場合時具有優勢。FPGA(現場可編程門陣列)為DSP算法的硬件實現提供了很好的平臺,但如果單獨使用一片FPGA實現BCH編解碼,對成本、功耗和交互速度都不利。最新的SoC(片上系統)設計方法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關鍵字:
嵌入式系統 單片機 Nios SoC BCH編解碼 IP核
原型驗證---用軟件的方法來發現硬件的問題
在芯片tap-out之前,通常都會計算一下風險,例如存在一些的嚴重錯誤可能性。通常要某個人簽字來確認是否去生產。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ASIC的產品NRE的費用持續上升。一次失敗的ASIC流片將會推遲數個月的上市時間。誰愿意承擔簽字的責任呢? 一些BUG通過仿真和Emulation是抓不到的。傳統的驗證方法認為設計的功能符合功能定義就是對的。 但功能定義到底對不對呢?唯一的辦法就是建立一個真實的硬件:原型。
基于FPGA的原型 --- 一個虛擬
關鍵字:
嵌入式系統 單片機 ASIC 嵌入式
Dust Networks公司在Electronica大會上發布了世上首個無線傳感器網絡系統級芯片(SoC)。Dust Networks在這張名為“智能塵埃”的芯片上集成了構建分配式傳感器網絡所需的所有硬件和軟件功能,并表示它的功耗比Zigbee要低5倍,使系統不再需要路由器,而且使在現有網絡上添加新傳感器的總成本降低了10倍。 Dust Networks公司創始人之一,電氣工程師Rob Conant說:“我們的ASIC的功耗比使用802.15.4無線電
關鍵字:
傳感器 傳感器專題 無線 SoC ASIC
全球領先的設備軟件優化(DSO)廠商風河系統公司日前宣布,Bluesocket通過采用Wind River Platform for Network Equipment, Linux Edition,顯著加快了產品上市速度,并且能夠更專注于其核心競爭力的提高。Wind River Platform for Network Equipment, Linux Editio
關鍵字:
Bluesocket Linux River Wind 單片機 嵌入式系統 SoC ASIC
瑞薩科技布,開發出一種具有45 nm(納米)及以上工藝的微處理器和SoC(系統級芯片)器件、低成本制造能力的超高性能晶體管技術。新技術利用瑞薩開發的專有混合結構(在2006年12月以前發布的一種先進技術)改善了CMIS(注1)晶體管的性能。瑞薩已經在2007年6月12日于日本京都舉行的2007年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專題研討會(2007 Symposium on VLSI Technology)上闡述了這一新的、增強的混合結構,并演示了測試數據。 像以前的技
關鍵字:
SoC ASIC
視頻監控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的60年代。1965年,美國有媒體建議政府在公共場所安裝監控攝像頭,對犯罪進行預防和監控,到1969年第一個警用攝像頭出現在紐約市政大廳的周邊高樓上。到今天,監控攝像頭在全球任意一個大都市的公共場所都是隨處可見。
在這40年里,監控系統經歷了可錄像、CCD傳感器和數字多路技術三次革新,如今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和網絡的普及,傳統的閉路電視(CCTV)和錄像系統的弊端日漸明顯,更加智能的IP數字視頻監控成為大勢所趨。
關鍵字:
ASIC DSP 工業控制 視頻監控 工業控制
瑞薩科技公司(Renesas Technology Corp.)宣布,推出適用于下一代汽車導航系統等高性能汽車信息系統的SoC解決方案SuperH™*1系列SH7775。樣品交付將于2007年7月從日本開始。
SH7775集成了SuperH系列的頂級SH-4A CPU內核,具有1GIPS的(每秒十億條指令)以上的高處理性能。該器件是一款高性能SoC(系統級芯片)產品,集成了許多汽車導航系統所需的全面外設功能。其中包括專為地圖繪制優化的新開發的圖形引擎、用于高水平繪圖處理的3D圖形引擎
關鍵字:
SH7775 SoC 汽車導航系統 汽車電子 瑞薩 SoC ASIC 汽車電子
Synplicity 公司日前宣布推出其具有創新性的ASIC 與 ASSP 驗證解決方案Identify® Pro。采用 Synplicity 的TotalRecall™ 技術的Identify Pro軟件為基于 FPGA 的 ASIC 與 ASSP原型設計提供了完全可視化,從而使設計人員能以接近于最終設備的運行速度來查找、修改并驗證功能故障。Id
關鍵字:
ASIC Synplicity 電源技術 模擬技術
asic ip核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asic ip核!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asic ip核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asic ip核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