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研所消息,去年9月,英偉達與軟銀達成協議,將以約400億美元的價格從軟銀手中收購ARM。而近日,英國反壟斷部門“競爭和市場管理局”(CMA)建議對英偉達收購英國芯片設計公司ARM交易展開深入調查。據了解,英國反壟斷部門表示,懷疑該交易存在“嚴重的競爭擔憂”。在CMA公布的一份向英國政府提交的調查報告顯示,英偉達收購英國芯片設計公司ARM可能“扼殺多個市場的創新”。CMA在報告中表示,ARM的芯片設計對手機市場至關重要,并授權給了英偉達的許多競爭對手。如果收購ARM,英偉達就可能限制競爭對手獲得ARM的知
關鍵字:
NVIDIA ARM
1? ?后數字信息的“藍牙新生代”人們現在說起“藍牙”自然想到與之相關的各種小型化或微型無線通信產品,其實這個名字來源于10世紀曾經稱霸北歐的丹麥國王Harold Bluetooth,20世紀末,其昵稱被賦予一項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即Bluetooth(藍牙),旨在以低功率射頻方式實現移動終端及3C 產品的互聯互通,以便數據傳輸更高效、靈活、安全。其行業規范具有開放性,使用IEEE 802.15 協議,工作在2.4GHz ISM 通用頻段。20 世紀末,在獲悉TI 收購Butterfl
關鍵字:
202108 藍牙 芯片
今年4月,龍芯中科發布新一代自主指令系統——龍芯架構(LoongArch),前不久,首款采用該系統的處理器芯片正式對外發布。隨著國家政策的支持與我國技術力量的壯大,很多科技工作者把“卡脖子”問題變成科研任務清單,很多企業紛紛加入到半導體行業當中,芯片的發展迎來了重要階段。【點評】芯片是信息產業的關鍵。如果將芯片產業比作高樓,那么指令系統就是地基。長期以來,我國信息產業主要依賴國外授權的指令系統,難以建設自主的信息技術體系和產業生態,還面臨“卡脖子”風險。因而,指令系統自主化成為掌握信息技術產業主導權的重要
關鍵字:
芯片 龍芯架構
據國外媒體報道,近段時間富士康一直蠢蠢欲動想進入電動車領域,其周四表示,已經以25.2億元新臺幣(約合908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旺宏電子的一家芯片工廠。 此舉正值全球半導體短缺的大背景下,半導體短缺已導致電子產品生產商和汽車制造商步履蹣跚,并迫使它們調低盈利預期。新聞發布會上,富士康和旺宏電子表示,出售位于新竹的6英寸晶元家工廠的交易將在今年底之前敲定。 富士康董事長劉揚偉表示,這一收購標志著電動汽車與半導體一體化發展的一個里程碑。到2024年,該工廠的月產量可達15000片晶圓,足以供應300
關鍵字:
富士康 電動汽車 芯片
北京時間8月3日晚間消息,據報道,知情人士今日稱,出于對國家安全的潛在風險,英國政府正考慮阻止英偉達公司(Nvidia)收購ARM公司。 知情人士今日稱,英國反壟斷部門“競爭和市場管理局”(CMA)在7月下旬提交了這份報告。報告內容顯示,這筆交易對英國國家安全的影響令人擔憂。因此,英國目前傾向于阻止這一收購交易。而另一位知情人士稱,由于國家安全問題,英國可能會對該交易展開更深入的審查。 當然,知情人士同時還強調,目前英國政府還沒有做出最終決定,將來仍可能在滿足某些條件的情況下批準這筆交易。至于該交
關鍵字:
英偉達 ARM 軟銀英國
隨著科技的發展,電器設備使用越來越廣泛,功能越來越強大,體積也越來越小,對電源模塊的要求不斷增加。開關電源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及體積小的特點,在電氣設備中獲得了廣泛的應用。經分析,開關電源電路多個器件失效主要是電路中高壓瓷片電容可靠性差,導致開關芯片失效。本文通過增加瓷片電容材料的厚度提高其耐壓性能和其他性能,使產品各項性能有效提高,滿足電路設計需求,減少售后失效。
關鍵字:
開關電源 高壓瓷片電容 芯片 耐壓提升 可靠性 202105 MOSFET
全球范圍內的芯片短缺問題開始波及那些曾經受影響較小的企業,蘋果和特斯拉也都受到了芯片短缺問題帶來的影響。 芯片短缺即將影響到蘋果的iPhone業務。 蘋果和特斯拉開始感受到全球芯片供應短缺的影響。這一跡象表明,即便是一些供應鏈最好、規模最大的公司也無法在芯片短缺危機中獨善其身。 蘋果本周二在財報中表示,第三財季公司營收增長36%。但其在即將于今年秋季發布新款iPhone時警告稱,在截至今年9月份的第四財季,芯片供應短缺將影響到智能手機業務,有可能會導致公司業務增長放緩。 蘋果首席執行官蒂姆?庫
關鍵字:
芯片 蘋果 特斯拉
7月28日訊,據《深網》援引多位知情人士消息,繼小米推出自研澎湃C1 ISP(圖像信號處理器)芯片之后,國內另外兩家一線手機廠商OPPO和vivo也即將發布自研ISP芯片。 OPPO內部人士表示,OPPO自研芯片項目一直在推進,目前團隊已經有大概上千人,首款產品是和小米澎湃C1類似的ISP芯片,將在明年年初上市的Find X4系列手機上首發。 vivo內部人士表示,vivo早在兩年前就秘密組建了自研芯片團隊,名為「悅影」項目,目前團隊大概有五六百人,首款產品是影像方向的,將在今年下半年上市的X70
關鍵字:
OPPO vivo 芯片
財聯社(上海,編輯阿樂)訊,科技巨頭英特爾公司周一(7月26日)表示,其旗下的工廠將開始制造高通公司的芯片,并制定了擴大其最新代工業務的路線圖,寄希望于2025年前趕上臺積電、三星電子等競爭對手。 英特爾補充表示,亞馬遜也將成為其代工芯片業務的一個新客戶。幾十年來,英特爾在芯片的技術方面一直處于領先地位,但目前看來英特爾已經失去了這種領先優勢——臺積電和三星電子的制造服務幫助AMD和英偉達生產出性能優于英特爾的芯片。 英特爾周一表示,它預計到2025年將重新獲得領先地位。英特爾首席執行官Pat G
關鍵字:
英特爾 芯片 高通
近日,國內唯一擁有自主研發芯片架構的DPU芯片設計公司中科馭數宣布完成數億元A輪融資,由華泰創新領投、靈均投資以及老股東國新思創跟投。據透露,中科馭數本輪融資將主要用于第二代DPU芯片K2的流片以及后續的研發迭代。DPU——后摩爾定律時代重要的算力芯片 DPU(Data Processing Unit)是以數據為中心(Data-centric)的專用處理器,是后摩爾定律時代重要的算力芯片,DPU、CPU、GPU將組成數據智能時代算力的“三駕馬車”。DPU專門面向“CPU做不好,GPU做不了”,對高吞
關鍵字:
DPU 芯片 中科馭數 融資
北京時間7月22日早間消息,英特爾CEO帕特·蓋爾辛格(Pat Gelsinger)計劃讓英特爾為其他公司代工生產芯片。多名分析師表示,執行這項戰略最顯而易見的路徑是通過收購,然而問題在于目前市場上缺乏可供英特爾收購的目標。 上周有媒體報道稱,英特爾正考慮以30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芯片代工商GlobalFoundries,隨后英特爾在這方面的兩難處境開始受到關注。英特爾將于本周四公布季度財報。盡管PC市場很繁榮,但分析師預計英特爾該季度營收將下降9.8%。原因是AMD等對手正在搶走英特爾的市場份額。
關鍵字:
英特爾 代工 芯片 收購
北京時間7月20日早間消息,據報道,英偉達正在努力大規模擴展其RTX GPU的支持范圍,該公司在GDC 2021上發布了新的視頻,展示其高端游戲技術,例如DLSS和光線跟蹤照明,這些技術都運行在ARM硬件之上。 具體來說,該視頻演示了《德軍總部:新血脈》(Wolfenstein:Youngblood)和英偉達的《The Bistro》這兩款游戲,兩款游戲都運行在RTX 3060 GPU和聯發科Kompanio 1200 ARM處理器(聯發科的旗艦級處理器,計劃用于新一代功能更強大的Chromeboo
關鍵字:
英偉達 ARM
“卡脖子”的芯片領域,一直期待著重量級選手的進來。 近日,作為國內最大的互聯網公司騰訊,在招聘官網出現多個芯片研發崗位信息,包括芯片架構師、芯片驗證工程師、芯片設計工程師等,工作地點可選北京、上海、深圳等。 騰訊真的要進軍造芯片了?對此,7月16日,騰訊相關人士回應券商中國記者表示,基于一些業務的需要,騰訊在特定的領域有一些芯片研發的嘗試,比如AI加速和視頻編解碼,但并非通用芯片。 此前,騰訊在芯片領域主要以投資形式布局,如騰訊投資了AI芯片公司燧原科技。不過,去年3月,騰訊成立深圳寶安灣騰訊云
關鍵字:
騰訊 芯片 ai芯片 騰訊造芯
ARM的研究員及技術總監Rob Aitken稱芯片生產范式正在改變,其建議將每瓦性能作為芯片設計的指標,取代原先的摩爾定律。7月19日消息,ARM的研究員及技術總監Rob Aitken稱:芯片生產范式正在改變,其建議將每瓦性能作為芯片設計的指標,取代原先的摩爾定律。每瓦性能是其引入新范式標準,該標準旨在讓工程師以更少的功耗達到指定的性能指數。根據摩爾的說法,芯片上的晶體管密度每18個月就會翻一番,隨之而來的便是芯片性能的翻倍。Rob
Aitken表示目前芯片領域遇到瓶頸,因為目前工藝逼近原子水平,
關鍵字:
ARM 庫米定律 摩爾定律
在“2021世界半導體大會暨南京國際半導體博覽會”高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微納電子學院院長吳漢明做了報告,共5個部分:摩爾定律已走到盡頭;集成電路產業離不開全球化;制造工藝方面有三大挑戰;后摩爾時代的芯片技術趨勢;倡導樹立以產業技術為導向的科技文化。
關鍵字:
202107 摩爾定律 芯片 制造
arm 芯片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arm 芯片!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arm 芯片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arm 芯片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