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點:●? ?目前,部分客戶和合作伙伴正在測試并驗證高通?X100 5G RAN加速卡和高通?QRU100 5G RAN平臺,兩款產品將助力開啟下一波數字化轉型浪潮,并滿足智能網聯邊緣的性能需求●? ?高通技術公司行業領先的高性能虛擬RAN和開放式RAN解決方案,為OEM廠商和運營商提供了一系列出色、穩健可靠的特性,為終端用戶帶來下一代5G體驗高通技術公司宣布,高通X100 5G RAN加速卡和高通QRU100 5G RAN平臺開始向全球客戶和合作伙伴出樣,以集成和
- 關鍵字:
高通 5G RAN
- IT之家 9 月 29 日消息,愛立信中國宣布,2022 年 9 月 28 日,在 IMT-2020 (5G) 推進組的指導下,愛立信聯合聯發科首家完成了 5G 增強技術研發試驗 5G LAN 功能技術試驗。據介紹,3GPP 從 R16 版本開始研究和制定 5G LAN 規范,使得 5G 網絡可以支持工業網絡以太網通信,同時具備局域網業務的能力,推動 5G 網絡對工業通信的支持。本次技術試驗主要聚焦 3GPP R16 版本,內容包含 5G LAN 功能測試和業務測試。功能測試中主要包含了 5G
- 關鍵字:
5G 毫米波 聯發科 愛立信
- 日月光攜手高通(Qualcomm)、資策會、亞太電信、戴夫寇爾(DEVCORE)、國立成功大學智能制造研究中心,舉辦5G mmWave NR-DC SA智慧工廠項目啟動會議,結合跨域研發量能,透過次世代5G獨立組網(SA)毫米波(mmWave)雙連線(NR-DC)技術,開發5G與AI整合的解決方案,并導入日月光實際上線應用,此舉將成為全球首座5G mmWave NR-DC SA智能工廠。日月光執行長吳田玉28日表示,此次透過產、官、學、研攜手合作,引領5G智能制造前進,在獨立組網,雙連線,開放式架構,軟件
- 關鍵字:
日月光 5G聯盟 5G mmWave NR-DC SA 智慧工廠
- C114訊 9月15日消息(林想)在今天召開的“2022中國信息通信業發展高層論壇”,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原董事長王建宙表示,毫米波也是需要得到發展的。“在數據量特別集中的熱點地區和在企業專網當中,毫米波可以發揮很好作用,此外還可以為6G使用毫米波積累經驗。”網絡是數字經濟基礎,我國5G建設和運營成效取得了積極顯著的效果,無論是5G網絡規模和用戶規模,5G研發和專利擁有數量,還是5G應用方面都結出了“累累碩果”。王建宙指出,我國在5G建設初期毫不猶豫采用中低頻段的頻率,贏得了時間,目前用中低頻段建設5G網絡已
- 關鍵字:
5G 毫米波 通信
- 遠傳27日宣布,「5G元宇宙加速器」第一期已在ESG、智慧醫療、智慧工廠、智能零售、智能金融、消費者應用等領域扶植20家新創公司,再加上53個洽談中合作案,潛在商機已突破7,000萬元。另外,臺灣愛立信總經理周大企27日透露,愛立信5G新創計劃 (Ericsson Startup 5G) 正在全球尋找具備潛力的新創企業,共同壯大5G行動生態系,遠傳是第一家加入該計劃的的東北亞電信營運商,遠傳與愛立信并承諾,未來雙方將共同協助臺灣本土新創團隊進攻國際市場,愛立信的5G新創計劃將與遠傳的5G元宇宙加速器共同合
- 關鍵字:
遠傳 5G 元宇宙 加速器
- IT之家 9 月 27 日消息,中國廣電宣布,9 月 27 日,中國廣電在西藏、青海兩地啟動 5G 網絡服務。此前,已有 20 個省區市在 6 月 27 日、9 個省區市在 7 月 27 日分別啟動廣電 5G 網絡服務。至此,除港澳臺以外的全國 31 個省區市全部開通廣電 5G 網絡服務。這標志著在中宣部、廣電總局和工信部等領導下,全國有線電視網絡整合和廣電 5G 建設一體化發展實現了新突破;也標志著中國廣電和中國移動深入共建共享,和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全面互聯互通取得了新成果。值得一提
- 關鍵字:
5G 通信
- (記者 盧臻)隨著5G廣泛在汽車雷達等的廣泛應用,毫米波技術比以往受到更多的關注。近日,IC設計廠商聯發科技正式發布旗下首款支持5G毫米波的移動平臺——天璣1050。該芯片同時支持毫米波和Sub-6GHz的全頻段網絡,提供高速率且廣覆蓋的5G連接。鑒于毫米波將實現更高的傳輸速率,也是中國電信等運營商未來發力的方向。5G毫米波芯片嶄露頭角隨著5G技術的變革,無線通訊技術也愈發成熟,而全球的5G方案大致可以分為毫米波和Sub-6GHz。近日,聯發科發布的天璣1050,是旗下首款支持毫米波與Sub-6GHz全頻
- 關鍵字:
5G 毫米波 聯發科
- 隨著 5G 的不斷發展,5G 行業的技術越來越豐富。9 月 14 日,2022 中國信息通信業發展高層論壇在北京開幕,本屆論壇以“數智賦能共創未來”為主題,并將持續舉行到 9 月 16 日。中國移動通訊集團原董事長王建宙在論壇上表示,5G 剛出現時,國際上有些電信運營商采用毫米波啟動 5G 網絡建設,這就導致其 5G 覆蓋范圍小,建設成本高,5G 產業發展緩慢。我國在建設初期采用了中低頻段的頻率,這讓我國 5G 建設處于領先地位。目前,使用中低頻段建設 5G 網絡已成為國際主流。王建宙表示,網絡是數字經濟
- 關鍵字:
5G 毫米波 通信
- 9月26日消息,Facebook母公司Meta的首席AI科學家雅恩·勒昆(Yann LeCun)認為,目前大多數AI方法永遠不會帶來真正的智能,他對當今深度學習領域許多最成功的研究方法持懷疑態度。 這位圖靈獎得主表示,同行們的追求是必要的,但還遠遠不夠。其中包括大型語言模型的研究,如基于Transformer的GPT-3。正如勒昆所描述的那樣,Transformer的支持者們相信:“我們將所有東西標記化,并訓練巨型模型進行離散預測,AI由此脫穎而出。” 勒昆解釋稱:“他們沒有錯。從這個意義上說,這
- 關鍵字:
Meta AI 人工智能
- 面對現今消費電子產品極力朝向輕、薄趨勢發展,上中游印刷電路板(PCB)、面板、芯片等核心組件也須隨之整合,并采取一體化設計;在制程階段,則將要求質量應通過全檢、24/7不間斷連續生產。如今不僅導入自動化光學檢測(AOI)解決方案已是標配,還須加入人工智能(AI)以2D/3D圖像分析為核心的機器學習技術,強化影像辨識功能。回顧過去AI因為受到高速運算技術限制,CPU無力執行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算法,直到約7~8年前NVIDIA正式跨足AI并加速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算
- 關鍵字:
3D光學檢測 機器視覺 AI AIOT
- 意法半導體近期發布的 STM32Cube.AI v7.2 帶來了對深度量化神經網絡的支持功能,從而可以在現有微控制器上運行更準確的機器學習應用軟件。STM32Cube.AI 于 2019 年推出,用于把神經網絡轉換為適合STM32 MCU 的代碼。該解決方案依附于 STM32CubeMX,這是一個幫助開發人員初始化STM32芯片的圖形界面軟件。同時,STM32Cube.AI 還用到 X-CUBE-AI軟件包,其中包含用于轉換訓練好的神經網絡的程序庫。開發人員可以參照我們的入門指南,從STM32CubeMX
- 關鍵字:
STM32Cube.AI 深度量化神經網絡
- 多射頻設計人員都對 Franklin Douglass 的名言深有同感:“沒有斗爭就沒有進步。”在為 5G 進行設計時,尤其如此。科技有望改變無線通信,但也會帶來設計難題。利用功率放大器模塊 (PAM) 來化解。以下是你需要知道的一切。這篇博文首次發布在 Mouser Electronics 網站https://www.mouser.com/blog/power-amplifier-modules-role-5g-design 上。5G 是無線通信市場領域有史以來十分重要的強大技術之一。與 4G 相比,5
- 關鍵字:
Qorvo 功率放大器 5G
- 楷登電子(美國 Cadence 公司)近日宣布,推出 Cadence? Verisium?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Driven Verification Platform,整套應用通過大數據和 JedAI Platform 來優化驗證負荷、提高覆蓋率并加速 bug 溯源。Verisium 平臺基于新的 Cadence Joint Enterprise Data AI (JedAI) Platform,并與 Cadence 驗證引擎原生集成。隨著 SoC 復雜性不斷提高,
- 關鍵字:
Cadence Verisium AI-Driven Verification Platform 驗證
- 近期,以“推舉出最有代表性和最具創新性的物聯網產品,以激發企業對物聯網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實現萬物智能的創新型社會”為主旨的「IOTE 2022金獎創新產品」評選活動落下帷幕,評選結果新鮮出爐,星縱5G Dongle赫然在列。星縱5G Dongle 基于高性能工業級硬件方案,支持5G SA/NSA組網,向下兼容4G/3G網絡。采用單SIM卡設計,支持通過千兆網口給外部設備提供5G高速網絡,更支持通過USB Type-C接口實現供電供網一體化,對外供網的同時接受外部供電,真正實現即插即用。設備體積小、功耗低
- 關鍵字:
星縱智能 5G Dongle IOTE
5g+ai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5g+ai!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5g+ai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5g+ai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