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研究表明,隨著中國企業大力推進數字化轉型,圍繞IT需求設計的傳統IT監控儀表盤很難滿足不斷變化的需求。對基礎設施和運營(I&O)領導者而言,IT監控儀表盤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工具,這是因為儀表盤能夠清晰、實時地反映基礎設施和應用的狀態,確保IT部門內的協調一致以及明智決策。在企業越來越依賴通過技術手段推動戰略舉措的背景下,這一能力尤為重要。業務和IT高管期望這些儀表盤除了關注技術指標,還應納入業務信息,從而更好地支持戰略性決策。Gartner研究總監李晶表示:“中國的I&O領導者
關鍵字:
Gartner IT監控儀表盤
Gartner預測,到2025年底,至少有30%的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項目將在概念驗證后被放棄,原因包括數據質量差、風險控制不足、成本上升、業務價值不明確等。在近期舉行的Gartner數據與分析峰會上,Gartner杰出研究副總裁Rita Sallam表示:“經過去年的炒作,企業高管已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GenAI投資的回報,但企業機構目前還難以證明和實現這些投資的價值。而隨著行動范圍的擴大,開發和部署GenAI模型所帶來的經濟負擔越來越重。”Gartner認為,企業機構所面臨的一大挑戰是證明為提高
關鍵字:
Gartner GenAI
2024年中國IT支出預計將達到5890億美元,較2023年增長8.5%。根據 Gartner的最新預測,2024年全球IT支出預計將達到5.26 萬億美元,較2023年增長7.5%。雖然這一增長率低于上季度預測的 8%,但總支出較原先預測的5.06 萬億美元有所增加。2024年中國IT支出預計將達到5890億美元,較2023年增長8.5%。Gartner杰出研究副總裁John-David Lovelock表示:“所有技術領域及分支領域都感受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的影響,但并非每個人都能夠從中獲
關鍵字:
Gartner IT支出
Gartner發布影響中國數智基建市場的三大重要趨勢。根據Gartner預測,到2028年,50%構建于2023年之前的中國數據和分析(D&A)平臺,將因為與生態系統脫鉤而過時;此外,到2028年,在中國開展跨境業務的企業機構(包括出海企業和外資企業),如果不能簡化其互聯云/混合云的數據管理,其所有D&A成果的洞察交付時間將延長一倍。面對經濟不確定性和人工智能(AI)的快速發展,中國的企業機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更強調其數智基建的直接投資回報率(ROI)和適應性。中國的D&A領導者在
關鍵字:
Gartner 數智基建
Gartner發布應用和數據本地化戰略對跨國企企業網絡安全方面的三大影響。根據Gartner預測,到2027年,至少25%的跨國企業將擁有一個或多個受數據主權戰略約束的業務單位,從而使其交付價值的成本增加一倍以上。當前,復雜的地緣政治風險,以及不同國家和地區圍繞數據隱私出臺的法規,如歐盟的《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中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GDPR)和巴西的《通用數據保護法》,給跨國企業帶來了挑戰。這不僅導致跨國企業很難在全球采用一致的IT和安全架構,并且使企業既有的組織結構和運營模
關鍵字:
Gartner 數據本地化 網絡安全
當前,多數中國企業已部署了廣域網解決方案,實現了分支機構和數據中心的連接。然而,隨著數字化轉型的持續深化,為實現穩定增長、滿足嚴格的監管要求和適應混合環境(如混合云、混合工作方式),中國企業需要重新思考其廣域網戰略。混合部署為中國企業的網絡團隊(尤其是廣域網團隊)帶來了許多新的挑戰,這是中國的基礎設施和運營(I&O)領導者必須面對的現實(見圖1)。圖1 企業網絡團隊面臨的混合環境部署挑戰采用自適應廣域網策略,支持不斷變化的業務需求在中國,雖然業務和I&O領導者之間的溝通不夠充分,但瞬息萬變
關鍵字:
廣域網 Gartner
過去一年,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的采用率呈爆炸式增長。2023年Gartner企業機構AI調研發現,GenAI是受訪企業部署最廣泛的AI技術之一。企業機構在多個業務部門的多種用例中部署了GenAI。盡管這一快速部署前景廣闊,但也帶來了由于過度聚焦于GenAI而導致AI領域其他應用被忽視的風險。而實際上,GenAI僅占AI版圖的一小部分。與此同時,GenAI也不是萬靈丹,對于大多數AI用例來說,往往并不適用。此外,許多業務問題需要結合使用不同的AI技術來解決。因此,企業IT領導者應當充分評估GenAI
關鍵字:
生成式人工智能 GenAI Gartner
根據Gartner公司的最新調查,62%的首席執行官(CEO)將增長作為 2024 年的首要業務重點。這一比例達到了2014年以來的最高水平,而且較去年的調查也有所增加。去年表示首要業務重點是增長的CEO比例為49%。Gartner杰出研究副總裁兼院士級分析師David Furlonger表示:“調查顯示企業一邊在增加對增長的重視,一邊在相對削弱成本管理的地位。這表明大多數CEO和企業高管認為最艱難的經濟時期已經過去。我們已經進入到一個企業領導者信心增長和企業戰略重啟的階段。”2024年Gartner C
關鍵字:
Gartner 首席執行官
●? ?2024?年服務器中的AI加速器總價值將達到210億美元●? ?計算電子產品將占AI芯片市場總收入的?47%●? ?到2026年末,AI? PC在企業PC采購中的占比將達到100%Gartner的最新預測,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AI)半導體總收入預計將達到?710?億美元,較?2023?年增長?33%。Gartner研究副總裁Alan Priestley表示
關鍵字:
Gartner AI芯片
Gartner在近期舉辦的2024大中華區高管交流大會上發布了針對數據和分析(D&A)戰略及運營的最新研究。Gartner預測,到2026年,超過50%的商業企業將初步啟動正式的數據變現之旅。到2025年,55%的IT部門將采用數據生態系統,對40%的供應商進行整合,從而在減少選擇的同時降低成本。到2026年,可以自動生成閉環D&A結果的生成式D&A將占大型企業D&A支出的20%。Gartner高級首席分析師費天祺表示:“如今,數據中臺的概念在Gartner技術成熟度曲線中
關鍵字:
Gartner 數據變現
Gartner近期研究顯示,隨著云計算技術的成熟和廣泛采用,超過60%的企業已經將云戰略調整為其業務運營的核心部分,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和技術環境。這種趨勢反映了企業對于提高業務敏捷性和運營效率的持續關注。Gartner研究副總裁季新蘇指出:“云計算提供的業務敏捷性,使企業能夠快速適應市場變化和消費者需求。同時,云平臺也幫助企業在短期內規避昂貴的基礎設施投資,通過使用開源技術和較小的服務器替換大規模設備,降低初期成本。從長期角度看,云服務的總擁有成本優化體現在其支持資源的彈性伸縮,提升資源使用效率,從
關鍵字:
Gartner 云戰略
在近期舉辦的2024大中華區高管交流大會上,Gartner發布了中國人工智能(AI)調研。Garter預測,到2027年,中國制造業的AI使用滲透率將以10%的年復合增長率上升。“中國制造2025”計劃將成功實施AI用例作為衡量智能制造成熟度的關鍵指標。中國的制造業覆蓋廣泛且運營流程復雜,在全球占據著顯著地位。因此,其產生的龐大數據集推動著制造業的優化和智能化,這是實施AI不可或缺的原料資源。Gartner研究總監龔慧巍表示:“中國制造業的運營產生了大量數據,而且數據已被視為是對AI最有價值的資產,中國有
關鍵字:
Gartner 中國制造業 AI使用滲透率
在近期舉辦的2024中國科技行業高管交流大會上,Gartner發布了關于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安全的最新研究。隨著GenAI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應用,全球超過58%的技術提供商已經在他們的產品中內嵌了GenAI技術。這種技術雖然為企業帶來了創新的機會,但同時也引入了新的安全挑戰。Gartner高級研究總監曾劭清表示:“GenAI技術在提高業務效率和開拓新服務方面具有巨大潛力,但它也使企業的安全攻擊面擴大,尤其是在提示工程和數據安全方面。GenAI技術為攻擊者提供了新的途徑,例如利用AI生成的內容進行社會
關鍵字:
Gartner 生成式人工智能 安全 GenAI
在近期舉辦的2024大中華區高管交流大會上,Gartner發布了對基礎設施和運營(I&O)的最新研究。ChatGPT自2022年11月問世以來,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引發了一場全球技術革命,超過50%的企業已經開始測試或大規模應用GenAI技術。GenAI不僅改變了傳統的運營模式,還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GenAI對I&O團隊來說是一場“哥白尼式的革命”,它改變了傳統的運營模式,開啟了人類與AI合作的新紀元。在這種新模式下,機器將遵循人類的指令,而不是人類適應機器的語言和操作方式。基
關鍵字:
Gartner 生成式人工智能 基礎設施 GenAI
Gartner 2024大中華區高管交流大會于今日盛大召開,Gartner分析師們在會上探討了企業如何在這場由人工智能(AI)驅動的數字淘金熱中找到真正的價值。根據Gartner的最新研究,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正在快速改變企業的運作方式,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Gartner研究副總裁莫心鸝表示:“在過去的淘金熱中,黃金非常稀缺,并非每個人都能成功,但在由AI驅動的數字淘金熱中,AI可以在各個領域進行探索,我們都有機會成功。”?AI正在顯著提升企業價值和成果,帶來的機遇每天都在擴大。一
關鍵字:
Gartner 人工智能
2022 gartner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2022 gartner!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2022 gartner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2022 gartner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