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網絡報文數據的記錄和分析在智能化變電站中尤為重要,通過對整個通信過程的記錄可以為事故分析及運行維護提供依據。本文提出了一種基于FPGA技術、結合相關通信協議的報文數據分析系統的設計方案,實現了報文數據分析系統的各功能子模塊,通過仿真運行驗證了系統良好的處理能力。
引言
隨著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及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基于這三種核心技術的自動化智能裝置在電網控制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其中以交換式以太網和光纖光纜實現的網絡通信系統已經逐漸成為變電站的重要單元。
如何記錄、分析某個智能單
關鍵字:
FPGA 以太網 IEC61850 PHY CPU MAC 201411
一、引言
對工業自動化領域而言,大量的智能設備可通過各種途徑連到Internet上,通過網絡相互傳遞信息和數據,實現智能化現場設備的功能自治性、系統結構的高度分散性以及監管控一體化。
現場總線(FieldBus)就是順應這一形勢發展起來的新技術。現場總線的出現,標志著工業控制技術領域又一新時代的開始。這一技術的發展,對實現面向設備的自動化系統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與傳統的集散控制系統(Distributed ControlSystem,DCS)相比,他具有全開放、全分散、互操作等優點,但還
關鍵字:
嵌入式 以太網 現場總線
1. 概述
當前,在工業控制中廣泛采用總線技術,它把系統中的各個設備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工業網絡系統。在這個系統上面的節點有:具備智能和通信特點的傳感器、控制器、各類通信設備和計算機等。然而,由于各集團之間的利益競爭,目前的工業現場儀表總線方式非常多,有的儀表采用串口通訊方式,有的采用USB總線方式,有的采用CAN總線方式,有的采用以太網方式。這些儀表各自獨立,難以統一集中監控或管理,顯然,這些總線控制系統的發展趨勢應該是共同遵從統一的技術規范,真正形成一套開放式互聯系統,并與目前已廣泛使用的信息
關鍵字:
ARM 以太網 智能網關
基于以太網的組網技術是工業市場中增長最快的技術之一。大多數工業以太網標準使用IEEE 802.3標準以太網協議,因此這些網絡能夠傳輸標準的網絡業務和實時數據。但每個標準都采用不同的技術來提供實時性能,一些采用定制硬件,一些利用定制軟件,還有的采用完全標準的以太網/TCP/IP實現。結果就出現了眾多不同等級性能、不同成本的互不兼容標準。
針對以太網協議非確定性通信時間的一個越來越普及的對策是在每個設備內實現一個本地時鐘。由于大多數設備都有微處理器及(相對)高速度的時鐘,因此這種方法比較容易實現。若
關鍵字:
FPGA 以太網 ASSP
1 工業以太網實時性能評價沒有統一的標準
某種報文的實時性得到滿足是指其報文響應時間小于規定的時限,某個節點的實時性合乎要求是指該節點發出的所有報文在指定的時限內都能獲得響應。整個控制網絡的實時性符合要求是指分布在網絡上每一個節點的每一種報文的實時性均得到保證。整個網絡的實時性必須滿足下列三個時間約束條件:
1)每個節點獲得通信權的時間必須有上限值限制。若超過此值,無論本次通信任務是否完成,均應立即釋放通信權。這一時間約束條件可以防止某一節點長時間占用總線而導致其它各節點實時性惡化。
關鍵字:
以太網 伺服系統 COTS
1 引言
由于煙塵的排放,對我國的大氣環境造成了較為嚴重的污染,因而,煙氣凈化設備成為了許多人注目的焦點。從目前的技術看,可選擇的煙氣凈化設備主要有電除塵器和袋式除塵器。其中,電除塵器受鍋爐工況和負荷變化的影響較大,同時它對微細粒子的捕集能力又有限,而袋式除塵器一次投資低,除塵效率高,可達99.9%以上;附屬設備少,投資省;能捕集電除塵難以回收的粉塵,所以,袋式除塵器逐漸成為一種重要的選擇。
袋式除塵器的除塵過程主要包括捕集、清灰、卸灰三個部分。捕集,顧名思義,就是將含有煙塵的空氣經濾袋過
關鍵字:
以太網 wincc 組態軟件
引言
目前多標準多協議共存的場合應用增多,而充當協議轉換橋梁作用的網關起到了關鍵作用當前比較流行的兩個本地無線技術無疑是Wi-Fi 和藍牙,但是,對于低功耗、低帶寬的控制類應用,諸如工廠內的傳感器網絡,ZigBee 或許是個更好的選擇。配備一個功能強大的處理器后,ZigBee 可以在低功耗、低帶寬的限制下高效完成很多復雜的應用。
ZigBee 因其低成本、低功耗、組網靈活等眾多優勢,成為工業無線通信技術中備受關注的技術之一。ZigBee 是一種低速網絡,傳輸速度為10KB/S~250KB/
關鍵字:
ARM9 ZigBee 以太網
1 引言
眾所周知,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簡單網絡管理協議)提供了一種從網絡上的各種設備中收集網絡管理信息的方法,它是一個標準的用于管理IP網絡節點的協議,為現場設備向 網絡管理站報告問題和錯誤提供了一種方法。目前,幾乎所有的網絡設備生產廠家都實現了對SNMP的支持。隨著工業以太網技術在自動化領域的不斷發 展,SNMP通訊技術在自動化控制設備中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它可以方便地將工業現場的一些信息快速、方便得傳輸到工廠管理系統。
2
關鍵字:
WAGO 以太網 SNMP
1引言
在當今自動化領域,網絡結構已經被廣泛地應用于各行各業的工業環境中,它是構成各類控制系統的基礎,其性能直接影響著系統整體的綜合指標,不同的網絡種類形式如:串口通訊、現場總線、以太網等已在各類場合獲得了驗證和發展,但隨著近年來it技術的迅猛發展,這種格局正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特別是以太網技術正由商業向工業、上層向低層、低速向高速、非實時向實時、封閉向透明、層次化向扁平化等方面全面發展和延伸,并融合了各類現場總線的技術和協議,再加上低成本的刺激和速度的提高因素,全球各自動化巨頭廠商也不斷推出&
關鍵字:
西門子 以太網 cmos
智能斷路器通過CAN 總線網絡接入變電站主控制室,實現實時監控,并通過CAN-TCP/IP 協議轉換電路接入以太網,在電力調度中心實現“四遙”功能,并通過以太網,與發電、供電網絡間進行雙向通信。
0 引言
隨著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的進步,電力設備向著可通信、智能化、網絡化方向發展。低壓斷路器是為供配電網絡提供過載、短路和欠壓等保護及避免接地等故障破壞的重要電氣元件,智能控制器是實現其測量和完成各種保護功能的核心控制單元,斷路器的智能化主要體現在控制器上。
目前
關鍵字:
CAN 總線 智能斷路器 以太網
提到智能可穿戴設備,人們首先想到的大概是智能手表、智能手環這些產品。然而隨后呢?恐怕就是“玩具”、“用幾天就不用了”這些印象了吧——為什么這些有著漂亮外形、提供了豐富功能的智能設備,即便以百十塊的低價銷售仍然無法獲得消費市場的認可?可穿戴產品用戶黏性差的癥結究竟何在?
關鍵字:
智能 可穿戴 智能手表 智能手環
1 引言
現在總線技術有很多種。從成本上講,RS-232/485的成本都比CAN低;速度上講,工業以太網等也都不錯。為什么唯獨CAN在汽車電子中得到親睞?
從成本上來說,CAN比UART、RS-232/485高,但比以太網低;從實時性來說:CAN的實時性比UART和以太網高,為了保證安全,車用通信協議都是按周期性主動發送,不論是CAN還是LIN,對實時性要求高的消息其發送周期都小于10ms(每輛車都有好幾條這樣的消息),發動機、 ABS和變速器都有幾條這樣的消息;從可靠性來說,CAN有一系
關鍵字:
CAN RS-232/485 以太網
市場對更高容量的電信級以太網連接到服務的需求,如高清視頻監控、云計算、移動回傳和數據備份/災難恢復等,持續改變著全球廣域網(WAN)基礎設施的布局。根據Vertical Systems Group的研究結果,電信級以太網商業級服務的帶寬將在2017年前超過全球商業總帶寬的75%。服務供應商越來越依賴多協議標簽交換-傳輸子集(MPLS-TP,Multi - 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 Transport Profile),來將電信級以太網接入網絡連接到現有的IP/MPLS核心網
關鍵字:
Vitesse 以太網 MPLS-TP 云計算
利潤率為15%的Zynq?SoC平臺生命周期收入*?(百萬美元)研發支出(百萬美元)生命周期凈利潤**?(百萬美元)凈現值***?(百萬美元)盈利能力指數初始復雜Zynq?SoC設計130023195.0073.672.541號衍生品(80%市場規模)10409.2156.0069.786.022號衍生品(50%市場規模)6509.297.5039.553.41*?假設7年**假設利潤率為15%***?假設貼現率為15%利潤率為20%的
關鍵字:
賽靈思 zynq
平臺:實現盈利衍生品的最佳戰略 面對不斷增加的研發成本、日漸激烈的競爭以及消費者對更好產品日益苛刻的需求,越來越多的半導體公司和電子產品系統公司開始轉向尋求平臺戰略來快速創建衍生產品并最大限度提高盈利性。平臺戰略能夠進一步降低產品開發時間、加速上市進程并節省工程時間成本,同時能夠提高各種衍生產品或新一代產品的盈利性。 正如IBS研究所顯示,企業通過開發衍生設計“優化收入和利潤”。而采用平臺方法在相同節點開發多種衍生產品(也就是說,衍生產品的衍生產品)使企業能夠進一步優化收入與利潤,因為各個后續設計
關鍵字:
賽靈思 zynq
賽靈思 以太網 有線網絡 智能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賽靈思 以太網 有線網絡 智能!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賽靈思 以太網 有線網絡 智能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賽靈思 以太網 有線網絡 智能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