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要內容有:一是08年的彩電發展趨勢,二是LCD、PDP競爭推動共同發展;三是平板普及服務日顯重要;四是理性對比,選好所有所需;五是2008年我們推出一款奧運彩電。
- 關鍵字:
彩電,LCD,PDP,奧運彩電
-
上周在美國舉行的CES展,再次成為全球頂尖消費電子廠商較量的競技場。 更大、更薄、更清晰繼續成為平板電視的流行趨勢。索尼、松下和LG等日韓企業分別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領”,展示最酷的產品;而3C融合的步伐明顯加快,松下與谷歌以及全球最大視頻共享網站YouTube合作,開發可輕松播放這兩家公司網站視頻和影像的網絡電視。 &
- 關鍵字:
中國 彩電 企業 消費電子 數字電視
- 中國彩電企業持續多年的虧損陰影能在2007年煙消云散嗎?這場陰影從2002年以CRT為主業的中國彩電企業加速向平板產業全面轉型開始,5年來,中國彩電集體“虧損說”始終籠罩著整個中國電視制造企業。
“平板”這塊石頭中國彩電企業“啃”得有點晚,卻始終得去“啃”。而在平板產業鏈中,挾持中國彩電企業迅速發展的,到底是芯片技術,是上游面板,還是兵家必爭的渠道?
盡管本土家電企業深知在CRT(顯像管)電視向平板電視升級的過程中,芯片如同心臟一樣重要,但是本土彩電廠家努力推進的造芯運動目前還只是“百家爭
- 關鍵字:
彩電 芯片 CRT 音視頻技術
- 中國彩電企業持續多年的虧損陰影能在2007年煙消云散嗎?這場陰影從2002年以CRT為主業的中國彩電企業加速向平板產業全面轉型開始,5年來,中國彩電集體“虧損說”始終籠罩著整個中國電視制造企業。 “平板”這塊石頭中國彩電企業“啃”得有點晚,卻始終得去“啃”。而在平板產業鏈中,挾持中國彩電企業迅速發展的,到底是芯片技術,是上游面板,還是兵家必爭的渠道? 盡管本土家電企業深知在CRT(顯像管)電視向平板電視升級的過程中,芯片如同心臟一樣重要,但是本土彩電廠家努力推進的造芯運動目前還只是“百家爭
- 關鍵字:
國內 彩電 虧損 芯片 消費電子 消費電子
- 去年年底國美以36億元收購大中電器之事落槌之后,國內家電連鎖零售業終于出現了“國美與蘇寧雙寡頭競爭”的市場格局。對于面臨著行業產品更新換代和上游資源嚴重匱乏的中國彩電品牌來說,大中城市的雙寡頭競爭顯然又是沉重一擊。 無奈的廈華 去年5月份新上任的廈門華僑電子股份有限公司(600870.SH,下稱“廈華”)董事長王炎元不久前在北京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的直言,家電大連鎖里哪個彩電廠家的銷售量比例越高,哪個彩電廠家的銷售渠道費用就越高,而這已經成為廈華業績虧損的一個重要原因。 繼200
- 關鍵字:
中國 彩電 廠商 家電 賣場 消費電子 消費電子
- 1月1日消息,近段時間,硬屏成為彩電行業一個焦點名詞。筆者在市內家電商場看到,各彩電品牌的導購員在介紹液晶電視時,幾乎都把硬屏液晶電視作為了各自品牌的高端產品來介紹,而消費者也比較鐘愛選購硬屏的液晶電視。為什么硬屏液晶電視會受到廠家和消費者的青睞?相比軟屏它的優點在哪里?這要從軟硬屏的使用現狀說起。
據專家介紹,目前市面上所銷售的液晶電視中,IPS硬屏是指LG和飛利浦的合資公司LPL生產的IPS屏;軟屏則是指TN、PVA和VA屏,但主要是以VA屏為主。普通消費者對硬屏的理解存在一個誤區,認為硬屏
- 關鍵字:
IPS 液晶電視 彩電 數字電視
- 在國內彩電業整體唱衰的大環境下,傳統顯示器廠商的電視業務卻開展得如火如荼。近日,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專訪的冠捷科技亞洲區消費電子事業部總經理劉丹表示,2007年冠捷明年液晶電視的銷量達到500萬臺,預計明年冠捷液晶電視銷量可達930萬臺,進入全球前三名。
面板越緊缺大企業越賺錢
從今年3月份面板首次漲價至今,各尺寸液晶面板的價格絲毫沒有降價的跡象,DisplaySearch最新的預測顯示,液晶面板供不應求的狀況將持續到2009年。由于內地彩電企業并不掌握面板的話語權,所以在面板漲價的這個
- 關鍵字:
消費電子 彩電 液晶 面板
- 蘇寧電器日前發布2008年彩電市場預測報告。報告認為,高清平板受青睞、小尺寸兼容電腦、大尺寸平板普及和等離子異軍突起將成為明年彩電市場四大趨勢。
趨勢一:奧運商機催生彩電市場井噴,高清平板將成為市場主流。蘇寧電器營銷總部執行總裁金明認為,民眾對奧運節目質量和收視需求的提高,將使2008年中國彩電市場尤其是高清平板電視消費呈現井噴之勢,平板電視銷量有望達到1500萬臺。
趨勢二:小尺寸顯示屏電腦彩電兼容將成為明年新潮流。隨著數字電視、互聯網的普及,在25英寸以下小屏幕的顯示終端,電腦與電
- 關鍵字:
消費電子 彩電 數字電視 消費電子
- 蘇寧電器日前發布2008年彩電市場預測報告。報告認為,高清平板受青睞、小尺寸兼容電腦、大尺寸平板普及和等離子異軍突起將成為明年彩電市場四大趨勢。
趨勢一:奧運商機催生彩電市場井噴,高清平板將成為市場主流。蘇寧電器營銷總部執行總裁金明認為,民眾對奧運節目質量和收視需求的提高,將使2008年中國彩電市場尤其是高清平板電視消費呈現井噴之勢,平板電視銷量有望達到1500萬臺。
趨勢二:小尺寸顯示屏電腦彩電兼容將成為明年新潮流。隨著數字電視、互聯網的普及,在25英寸以下小屏幕的顯示終端,電腦與電視的
- 關鍵字:
消費電子 蘇寧電器 彩電 平板 數字電視
- 近日關于“液晶面板緊缺”的話題甚囂塵上,起因是前不久DisplaySearch發布研究報告稱,明年液晶面板產能面積的年增長率為21%,但需求面積的年增長率為28%,保守估計液晶面板缺貨的現狀將延續到明年年底。
不過記者深入了解發現,液晶面板緊缺現象多半出現在20英寸以下的小尺寸市場,對液晶電視影響最大的只有32英寸這一級別,對其他尺寸并沒有明顯影響。有專家甚至表示,這段時間頻繁出現的液晶面板緊缺,很有可能是日、韓面板廠商的鼓噪,因為緊缺維持周期越長,面板廠商贏利的時間就會變得相對長久。
緊
- 關鍵字:
消費電子 液晶面板 20英寸 彩電 顯示技術
- 近年來,我國電聲器件行業高速發展,產量直線上升,到20世紀末,已經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一的電聲器件生產國和世界第一的電聲器件出口國,2005年我國電聲器件產量將超過58億只,占全球總產量的60%。產品的檔次以中低檔為主,正在逐步推出更多的高檔產品。我國已成為全球的電聲器件生產加工中心,自行研制掌握了電聲器件部件到成品的全部生產技術,形成了電聲器件生產工業體系和完善的產業鏈。 一、產量年均增速20%
- 關鍵字:
模擬技術 電源技術 電聲器 彩電 半導體 音視頻技術
- 截至2007年第二季度,國產品牌與外資品牌平板電視銷售額比重幾乎各占一半,較之2005年年底的“八二格局”,外資品牌在中國平板電視市場上發展迅猛。而今年上半年,我國彩電出口出現了22%的急劇“縮水”。專家表示,彩電行業要重現CRT時代的輝煌,最根本的出路是完善平板電視產業鏈,提高核心技術創新能力。 信息產業部日前公布的1-7月電子信息產業經濟運行報告顯示,外資品牌在國內平板電視份額超過50%。根據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調查辦公室的調查數據,截至2007年第二季度,國產品牌與外資品牌銷售額比重
- 關鍵字:
消費電子 彩電 產業鏈 消費電子
- 彩電市場迎來了歷史性機遇,昨天,彩電產業鏈上的“諸強”在蘇寧電器“2008彩電消費趨勢論壇”上探討彩電命運。賽諾市場研究常務副總經理葉平說,調查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彩電銷售額高達511億元,同比大增11%,總銷量1786萬臺,同比增長4.2%。 葉平表示,另一方面,上半年CRT電視市場同比平穩下降7%,液晶電視上半年同比增長140%,銷量334萬臺,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主任陸刃波預測,下半年CRT彩電的份額將進一步下降,比上半年減少5.1個百分點。而液晶電視的份額將提高5.4個
- 關鍵字:
消費電子 彩電 消費電子
- 8月8日上午,在“2007中國數字電視產業高峰論壇”上,信產部相關官員批評我國家電產品功耗過高,為發達國家數倍。 電子產品司副司長趙波稱,我國家電產品一直存在追求功能性而沒有強調能耗的問題,我國目前電視機的擁有量4億臺,根據國內對家電能耗的調查發現,家電產品包括電視音像占一個家庭總待機能耗68%,其中電視機在其中占的比例最大,目前我們國家電視機產平均待機功率品8.07W,國際上發達國家要求3W的待機功耗,而我國能耗標準是9W,這樣,企業基本都能達到國家標準,但這個
- 關鍵字:
消費電子 信產部 彩電 功耗 過高
- *STTCL(000100.SZ,下稱“TCL”)今天(8日)發布兩年多以來首份扭虧的半年報。今年上半年,TCL盈利4509萬元,同比減虧96.8%。不過,其主營業務收入也同比下降了23.7%至179.9億元。根據TCL多媒體(1070.HK)昨日出的半年報,TCL的彩電業務上半年仍有2億港元的虧損。 上半年,TCL多媒體(含彩電)產業銷售收入為92億元,移動通信產業為20.4億元,分別占TCL整體銷售收入的51.2%和11.4%。而TCL上半年扭虧得益于這兩大主業的改善。
- 關鍵字:
消費電子 TCL 扭虧為盈 彩電
彩電介紹
【電視概述】
電視(television / video):
彩色電視機的簡稱
用電的方法即時傳送活動的視覺圖像。同電影相似,電視利用人眼的視覺殘留效應顯現一幀幀漸變的靜止圖像,形成視覺上的活動圖像。電視系統的發送端把景物的各個微細部分按亮度和色度轉換為電信號后,順序傳送。在接收端按相應的幾何位置顯現各微細部分的亮度和色度來重現整幅原始圖像。
【電視的發明】
電視不是哪一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