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時代中國彩電企業準備好了嗎
上周在美國舉行的CES展,再次成為全球頂尖消費電子廠商較量的競技場。
更大、更薄、更清晰繼續成為平板電視的流行趨勢。索尼、松下和LG等日韓企業分別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領”,展示最酷的產品;而3C融合的步伐明顯加快,松下與谷歌以及全球最大視頻共享網站YouTube合作,開發可輕松播放這兩家公司網站視頻和影像的網絡電視。
國內TCL、海信、海爾等彩電巨頭也在CES上一展風采。TCL以降低能耗的自然光液晶電視以及提升數字家庭娛樂化的無線閃聯盒子,首次擠進CES的主展廳。
不過,國產彩電業真的已經為數字時代做好了足夠準備嗎?這似乎還需要打個大問號。
筆者去年12月傾聽過長虹董事長趙勇的一次演講,可謂發自肺腑。
趙勇尖銳地指出,數字電視技術打破了消費電子、通訊和計算機之間的壁壘,使彩電企業投入到一個前所未知的戰場。在數字電視設備招標時,長虹碰到了華為、中興和UT斯達康,在手機電視領域,未來最大的競爭對手可能是蘋果與谷歌。
三網融合使新的對手不斷涌現。而長虹是一個以模擬電視起家的企業,長虹人的習慣是建立在模擬基礎上的,模擬電視的生產設備在數字時代也面臨著沒有用武之地的被動狀況。
與此同時,平板電視與數字電視非常巧妙地同步到來,這種巧合給彩電行業帶來更為深刻的變化。可以說,電視機是更高檔的顯示器。于是,長虹與中國電信、中國網通有了聯系;盛大網絡的老板陳天橋、阿里巴巴的董事長馬云成了長虹的商業伙伴。
“行業格局發生如此之大的改變,我們準備好了嗎?”趙勇的這一問多少也代表著國產彩電企業目前的挑戰與憂慮。
的確,以數字電視為核心,新一場信息化革命正在到來。大浪淘沙,一些不能適應的企業必將遭到淘汰。進入數字時代,中國彩電企業從研發、生產、流程到商業模式,一切的一切都需要重新鍛造。
面對長虹數以千計的技術人員,趙勇冷靜地表示,中國制造的優勢是長虹過去贏取市場有利地位的一個基礎。但長虹離成為一個優秀的制造企業,還有相當差距。因此,長虹要在集成電路(芯片)、嵌入式軟件和工藝設計之后,打造第四個核心競爭力——工程技術能力。
其實,在價格戰、概念戰之外,中國彩電企業這一兩年都已將更多的精力集中于產品本身,在應用技術上大做文章,有時甚至比外資品牌還搶先一步。像創維推出可錄電視之后,LG才推出了“左右時間”液晶電視,就是一個例證。
但是,我們必須看到現在芯片、面板等平板電視的核心資源仍然不被本土企業所掌控。可以說,前面的山還很高、路還很長。因此,無論多苦多難,加強研發、掌握核心技術的信念,中國彩電企業都必須咬牙堅持,否則痛苦與煎熬還會再一次上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