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對小米手機、汽車業務進行分析,提到當前華為問界新M7銷售超過預期,因其制造方面呈現出高度產業分工,象征中國電動車市場的競爭焦點已經開始轉移至自動駕駛、軟件、營銷和渠道方面,這樣的新型競爭格局,將有利于小米進入汽車市場。談及小米首款汽車的進度和規劃時,郭明錤表示新車預計2024年發售,出貨量預估為5-6萬部,將以自動駕駛、軟件生態、800V快充與動力配置作為“關鍵賣點”,估計售價低于30萬人民幣。若售價越接近25萬甚至低于25萬,出貨量“應該有上修空間”。郭明錤指出,小米汽車“長期來看”
- 關鍵字:
小米 華為 問界 自動駕駛 汽車
- 安卓系統一直都是國內廠商的一大助力,這是由谷歌公司所開發的一種操作系統。但是隨著華為推出了自主研發的鴻蒙系統,安卓系統的霸主地位受到了挑戰。鴻蒙系統不僅在國內市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還在海外市場展現了強大的競爭力。谷歌并不想看到鴻蒙系統成為安卓系統的替代品,而是希望維持安卓系統在全球市場的主導地位。因此,谷歌對于其他國產手機廠商是否使用鴻蒙系統持有謹慎態度,并通過各種方式來吸引和留住合作伙伴。最近,有一個重磅消息引起了廣泛關注:小米正式宣布放棄使用鴻蒙系統,并推出了自己研發的MIOS操作系統。這一舉動無疑給
- 關鍵字:
小米 鴻蒙 國產
- 小米汽車將推出首款中型轎車,除了提供純電車型外,也將推出增程版。小米汽車正在招聘增程系統設計開發、燃油系統、排氣系統等相關工程師。預計小米首款轎車最快將在10月底小米14發布會首次亮相。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產上市,將面對比亞迪漢、小鵬P7、華為智界S7等車型的競爭。小米首款轎車定位為中型轎車,采用溜背式設計,有望配備無框車門、隱藏式門把手和可升降擾流板。預計將搭載城市和高速駕駛輔助系統,車頂瞭望塔式激光雷達或為標配。內飾或采用簡約設計風格,配備獨立液晶儀表和大尺寸懸浮式中控屏。小米首款轎車將提供純電車型
- 關鍵字:
新能源汽車 小米 自動駕駛
- 9月13日,華為和小米宣布達成全球專利交叉許可協議,該協議覆蓋了包括5G在內的通信技術。華為是蜂窩通信、Wi-Fi和多媒體編解碼等主流ICT標準大量專利的擁有者,近期也在衛星通信、濾波器等方面積極申請專利。華為知識產權部部長樊志勇表示:“這份許可協議再次體現了行業對華為在通信標準領域所做貢獻的認可,也讓我們得以加大對未來移動通信技術的研究投入。”需要提及的是,華為和小米年內一直陷入專利糾紛之中,此次達成協議或意味著雙方糾紛告一段落。今年1月,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了請求人華為起訴小米的專利侵權案件。從專利內容
- 關鍵字:
華為 小米 專利 交叉許可 5G 通信技術
- 9月13日,華為和小米宣布達成全球專利交叉許可協議,該協議覆蓋了包括5G在內的通信技術。此前8月25日,華為剛與愛立信宣布簽訂長期全球專利交叉許可協議,該協議包括3/4/5G蜂窩技術在內的覆蓋了3GPP,ITU,IEEE,IETF等廣泛的標準相關基本專利,覆蓋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和終端設備銷售。根據協議,雙方都許可對方在全球范圍內使用自身持有的標準專利技術。除了小米、愛立信之外,華為已累計簽署近200項雙邊許可協議,超過350家公司已通過專利池獲得華為專利許可。官網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華為在全球共持有
- 關鍵字:
華為 小米 專利交叉許可協議
- 9 月 13 日消息,芯片行業分析師表示,盡管 PC 芯片的需求仍然疲軟,但內存芯片市場現在已經出現了復蘇的跡象,特別是在移動 DRAM 芯片領域。據《韓國經濟日報》,三星電子公司最近與其客戶(包括小米、OPPO 和谷歌)簽署了DRAM 和 NAND 芯片供應協議,價格比其現有合同高出 10-20%。三星一位高管表示,該公司預計存儲芯片市場的供需平衡最早將在今年第四季度向供應短缺傾斜。也就是說,三星認為存儲芯片市場 Q4 可能就會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消息人士稱,這家芯片制造商還計劃以更高的價格向生產 Ga
- 關鍵字:
三星電子 手機存儲芯片 小米 OPPO
- IT之家 8 月 23 日消息,據路透社報道,知情人士透露,智能手機制造商小米公司已經獲得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批準生產電動汽車,這標志著該公司朝著明年初生產汽車的目標邁出了重要一步。知情人士稱,負責監管中國汽車行業新投資和產能的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本月早些時候已批準總部位于北京的小米公司生產電動汽車,小米是自 2017 年底以來第四家獲得國家發改委批準的企業。不過,小米仍需獲得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批準,該部負責評估新汽車制造商和車型的技術和安全要求。據悉,新能源汽車“雙資質”極難獲得。一家企業
- 關鍵字:
小米 新能源汽車
- 8月14日,小米新品發布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第四次做年度公開演講,正式宣布小米科技戰略升級,并發布搭載第二代驍龍8移動平臺領先版的全新一代輕薄折疊旗艦Xiaomi MIX Fold 3,以及搭載驍龍8+移動平臺的巨屏小米平板6 Max 14。圖源:@小米手機微博 隨著AI大模型的飛速發展和計算需求的日益增長,云端處理生成式AI在隱私和成本等方面帶來巨大挑戰。高通認為,采用混合AI方式,在云端和終端側分配AI處理,能夠在全球范圍帶來成本、能耗、性能、隱私、安
- 關鍵字:
驍龍 小米 Xiaomi MIX Fold 3 小米平板6 Max 超大屏平板
- IT之家?8 月 9 日消息,據彭博社報道,松下公司表示,已在多個司法管轄區就蜂窩通信(Cellular Communication)領域的標準必要專利起訴小米和 OPPO。預計訴訟將在德國、英國、歐洲統一專利法院和中國同時進行。松下稱,在與小米和 OPPO 進行多年雙邊談判但未達成解決方案后決定提起訴訟。IT之家查詢歐洲統一專利法院(Unified Patent Court,UPC)官網發現,OPPO 被提起四項專利侵權訴訟,而小米被提起三項專利侵權訴訟,總涉案專利達四項,分別為歐洲專利 EP
- 關鍵字:
松下 小米 OPPO
- 從研究機構最新的數據來看,在今年二季度,全球消費電子產品的市場需求仍未好轉,智能手機的出貨量,同比仍在下滑 ——?今年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共出貨2.582億部,較去年同期的2.874億部減少2920萬部,同比下滑10%。#01整體的出貨量下滑,也就意味著主要廠商的出貨量也不會樂觀。研究機構的報告顯示,二季度全球出貨量靠前的五大智能手機廠商,有4家的出貨量有下滑。· 三星電子在二季度仍是出貨量最高的廠商,但5300萬部不及去年同期的6180萬部,同比下滑14%,所占的份額仍是21%。· 蘋果iPho
- 關鍵字:
智能手機 蘋果 三星 華為 小米
- IT之家 7 月 26 日消息,小米印度公司表示,該公司正在大力投資 10000-15000 盧比(IT之家備注:當前約 872 - 1308 元人民幣)的設備市場,從而奪回失去的市場份額。小米印度公司總裁 Muralikrishnan B 還表示,該公司已經重新制定了戰略,將專注于成為“印度最受歡迎和最值得信賴的智能手機”和“注重效率和可持續性,并擁有安全基礎”的物聯網品牌。圖源 Pexels他還表示,小米將以更精簡的產品組合運營,并專注于推動 5G 在印度的普及。小米印度公司專注于 5G 智
- 關鍵字:
印度 手機 小米
- 7 月 16 日消息,據路透社報道,小米印度總裁 Muralikrishnan B 表示,經過多年對在線電商的大力押注后,小米將專注于提高印度零售店等線下渠道的銷售額,以尋求重振智能手機銷售。▲圖源 小米印度官網近年來,通過亞馬遜、沃爾瑪、Flipkart 等電商渠道,小米等公司在擁有 6 億智能手機用戶的印度市場得以快速擴張。不過,盡管目前印度智能手機銷量的 44% 來自在線銷售,但線下實體市場依舊占比更大,小米預計這一占比還將進一步增長。Muralikrishnan B 表示:“我們的線下
- 關鍵字:
小米 印度總裁 手機
- 據悉,全新的驍龍8 Gen3將有望在10月24-26日舉辦的驍龍技術峰會亮相,而首發的品牌大概率依然是小米,機型則為小米14系列。現在有最新消息,近日有海外爆料達人進一步曬出了據稱是小米14 Pro的外觀渲染圖。據海外知名爆料達人SPinfoJP最新發布的信息顯示,與此前曝光的消息基本一致,全新的小米14 Pro機身背部將基本延續當前小米13 Pro的外觀設計,依然將采用方形的后置相機模組,其中內置三顆攝像頭,包含一枚115mm焦距的潛望式長焦鏡頭,支持5倍光學變焦。而在潛望式長焦鏡頭的右側,則是熟悉的“
- 關鍵字:
驍龍 小米
- IT之家 6 月 14 日消息,據印度《經濟時報》6 月 13 日報道,印度政府再度向包括小米、OPPO、vivo、realme 等在內的中國手機品牌提出要求:在印度運營的中國手機品牌,應當任命印籍人士擔任首席執行官、首席運營官、首席財務官和首席技術官等高管職位。▲ 圖源 Xiaomi India另據印度 ABP 新聞網報道,印度政府同時還提出要求,中國手機廠商需將制造合同委托給印度公司,并讓當地企業參與手機制造流程,通過印度本地的經銷商出口。此外,在近期該國電子和信息技術部舉行的會議上,政府官
- 關鍵字:
小米 印度
小米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小米!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小米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小米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