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時間已然過半,我國IC產業發展端倪已現。今年上半年我國IC業延續了2012年發展的平穩態勢,在進出口方面實現良好開局,行業利潤快速增長,重點企業成長尤為明顯。
多方面進展明顯
據相關資料顯示,上半年集成電路出口數量為714億塊,增長50%;出口金額524.6億美元,增長191.6%;進口數量為1282億塊,增長19.5%;進口金額達1172.1億美元,增長41.7%。
“核高基”重大專項取得多項突破,采用申威1600處理器和全套國產軟件的神威藍光千萬
- 關鍵字:
中芯國際 集成電路
- 從半導體需求方面能印證中國是一個汽車和家電生產非常集中的“世界工廠”。但是,中國沒有培育出能夠滿足這種需求的本地廠商。
據日經中文網報道,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市場,但本土廠商卻發展緩慢。除了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SMIC)以外,中國沒有培育出其他可與全球大型半導體企業展開競爭的廠商,半導體的國產比例一直停留在30%左右。
原因是中國半導體廠商在電路微細加工技術方面未能趕上全球先進水平,這也讓提出產業升級的中國領導層感到頭痛。
據業界團體中國半導體行業
- 關鍵字:
中芯國際 半導體
- 近日,高通宣布,已與總部位于臺灣的著名芯片代工公司之一,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簡稱中芯國際)簽署戰略協議,中芯國際將為高通代工部分芯片生產。
中芯將代工高通部分芯片
據悉,中芯國際將在其天津工廠為高通公司提供芯片生產服務,采用專門的BiCMOS處理技術。高通表示,綜合中芯國際晶片制造能力以及轉包能力,重點將放在電源管理芯片方面的代工。
中芯國際目前是中國內地最大及最先進的芯片代工公司之一,據悉,可提供0.35微米到90納米及更先進工藝的芯片制造服務。公司在上海營運三座8英寸芯
- 關鍵字:
中芯國際 芯片
- 龍頭企業在產業發展中具有重要的引導示范作用。縱觀全球集成電路產業發達的國家和地區,都有在國際市場上響當當的巨頭。比如,美國有英特爾、高通, 韓國有三星,我國臺灣有臺積電。雖然我國大陸的集成電路產業連續多年實現快速發展,在產業鏈的各個領域涌現出一批高成長有活力的新興企業,但仍然缺乏具有 國際競爭力、帶動引領產業發展的龍頭企業。
目前,我國大陸集成電路企業規模小、力量分散,已經成為制約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2012年我國大陸前十大集成電路設計企 業總銷售額僅為226億元
- 關鍵字:
中芯國際 IC設計
- 臺灣臺積電(2330)、聯電(2303)當心了,中國大陸的中芯國際(SMIC)已再度進軍日本市場搶奪晶片代工訂單!
日經新聞6月28日報導,全球第5大晶圓代工廠中芯最高營運負責人(CEO)邱慈云接受專訪時表示,為了搶攻日本廠商的晶片代工訂單,中芯已開始于日本展開業務活動,目標為搶下搭載于智慧手機、數位相機的影像感測器等晶片的代工訂單。邱慈云表示,中芯和大陸的電子機器廠商關系密切,故將能協助日本品牌的晶片產品打入大陸市場。邱慈云指出,若日本晶片廠能將生產委由「低成本」、「交期短」的中芯進行,就可望
- 關鍵字:
中芯國際 晶片
- 國內IC設計產業于八五規劃至九五規劃期間,透過908、909工程建構出發展雛型,2000年IC設計公司家數已逼近100家,在國發18號文來自財稅政策優惠支持下,國內IC設計公司家數更在十五規畫期間激增至近500家,整體產業并在十一五規劃期間進入整并期。
隨國內IC設計產業晶片技術提升,產品由智能卡與低階消費性應用IC順利轉型至行動通訊相關晶片產品后,部分相關IC設計企業即透過IPO掛牌方式賺取豐厚資本利得,此舉亦吸引更多國內業者投入IC設計產業,至2012年國內IC設計公司家數已增加至534家,
- 關鍵字:
中芯國際 晶圓代工
- 國內IC設計產業于八五規劃至九五規劃期間,透過908、909工程建構出發展雛型,2000年IC設計公司家數已逼近100家,在國發18號文來自財稅政策優惠支持下,國內IC設計公司家數更在十五規畫期間激增至近500家,整體產業并在十一五規劃期間進入整并期。
隨國內IC設計產業晶片技術提升,產品由智能卡與低階消費性應用IC順利轉型至行動通訊相關晶片產品后,部分相關IC設計企業即透過IPO掛牌方式賺取豐厚資本利得,此舉亦吸引更多國內業者投入IC設計產業,至2012年國內IC設計公司家數已增加至534家,
- 關鍵字:
中芯國際 晶圓代工
- 中芯國際(SMIC)集成電路制造公司宣布,已經任命前英特爾高管肖恩·馬洛尼(中文名馬宏升)為公司的獨立非執行董事,從2013年6月15日起生效。
馬宏升在英特爾工作超過30年,從普通員工做起,直到成為英特爾架構事業群總經理、通信事業部經理、全球銷售和市場部總經理等,還曾被認為可能接任保羅歐德寧(Paul Ottelini)成為首席執行官。馬宏升在2010年2月曾中風,休病假直到2011年1月。在返回工作崗位后,他被任命為英特爾中國區董事長,負責監督和發展公司戰略。在那他一直工作到2
- 關鍵字:
英特爾 中芯國際
- 中關村發展集團發布消息稱,與北京工業投資公司和c簽訂合作協議,共同出資在北京建設45-28納米晶圓工藝、月產3.5萬片12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如此高技術水平和高產能的生產線,在國內尚屬首條。該項目的投產,將有助于北京市下一代通信網絡、物聯網、新型平板顯示、云計算、高端軟件業等產業的快速發展。該項目計劃投資35.9億美元,建設一條工藝技術水平為45—28納米、月產能3.5萬片的生產線。項目達產后預計可實現年平均銷售收入12.04億美元,年利潤約2.14億美元。
據介紹,目前,我國集成電
- 關鍵字:
中芯國際 集成電路
- 中芯國際19日宣布,委任馬宏升為獨立非執行董事,自2013年6月15日起生效。同時,委任高永崗為戰略規劃執行副總裁兼執行董事,自2013年6月17日起生效。
馬宏升在英特爾公司有超過30年的工作經驗。2011年8月至2013年1月間,馬宏升擔任英特爾中國區董事長,負責監督和發展公司戰略。此前他曾擔任英特爾架構事業部總經理、通信事業部經理、全球銷售和市場部總經理等。
高永崗擁有逾20年財務管理工作經驗,曾為大唐電信科技產業集團(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總會計師、大唐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及大唐
- 關鍵字:
中芯國際 IC制造
- 頻傳利好的中芯國際近日披露與全資子公司中芯北京、北京工業發展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及中關村發展集團合作成立合資公司,專注45納米及更先進晶圓技術,目標是產能達每月3.5萬片。聯想到去年5月,中芯國際與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簽署合作框架文件,將以合資方式建設中芯北京二期項目即兩條40~28納米12英寸IC生產線。當時業界對于資金來源多存疑慮,此次合資公司終于揭開“面紗”,這表明去年的合作已進入到實質階段,因為資金“落聽”了。消息披
- 關鍵字:
中芯國際 晶圓
- 據電子元件行業協會消息,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期間,政協科協界43位委員針對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等問題提出了意見和建議,并提交了提案。這些提案內容涉及科技、教育、衛生、環境、民生等一系列關系社會經濟發展的熱點問題,廣受社會關注。
集成電路產業又稱芯片產業,在韓國被譽為生產“工業糧食”的產業,在美國被稱為“生死攸關的工業”。它對增強國家綜合實力,加強國家信息安全至關重要,是各國產業競爭、科技競爭、綜合實力競爭的制高點。當前國際芯片產業發展突飛猛進,制造工
- 關鍵字:
中芯國際 集成電路
- 頻傳利好的中芯國際近日披露與全資子公司中芯北京、北京工業發展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及中關村發展集團合作成立合資公司,專注45納米及更先進晶圓技術,目標是產能達每月3.5萬片。聯想到去年5月,中芯國際與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簽署合作框架文件,將以合資方式建設中芯北京二期項目即兩條40~28納米12英寸IC生產線。當時業界對于資金來源多存疑慮,此次合資公司終于揭開“面紗”,這表明去年的合作已進入到實質階段,因為資金“落聽”了。消息披
- 關鍵字:
中芯國際 晶圓
- 中芯國際總部6月3日發布消息稱,與中芯北京、北京工業發展投資管理及中關村發展集團成立合資公司,加快二期項目建設。
中芯國際二期項目于去年9月在開發區奠基,將建設2條產能各為3.5萬片的生產線,技術水平為45-40納米、32-28納米的12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第一階段將建設兩個廠房和一條生產線。項目總建設期約6年,投資35.9億美元。
據業內人士介紹,作為芯片代工廠來說,45納米已屬相對先進的生產技術,更高端的28納米、20納米芯片只有英特爾等巨頭才能量產。
中芯國際眼下能提供0.35
- 關鍵字:
中芯國際 40納米
- 昨天,中芯國際(00981.HK)宣布,與中芯北京、北京工業發展投資管理及中關村發展集團成立合資公司,主要從事測試、開發、設計、制造、封裝及銷售集成電路,將專注45納米及更先進的晶圓技術,目標是產能達到每月35000片晶圓。
此次投資總額約為35.9億美元(約合279.3億港元)。中芯方面的投資將達到6.6億美元。
此次投資的合資公司名為中芯北方集成電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下稱“中芯北方集成”),由中芯北京、中芯國際、中關村發展集團及北京工業發展投資管理分別擁有4
- 關鍵字:
中芯國際 45納米 晶圓
中芯國際介紹
'''中芯國際'''成立于2000年,公司總部位于中國上海,擁有三座芯片代工廠,包括一座后段銅制程代工廠。此外,中芯已收購其第四座位于天津的8英寸芯片代工廠,稱之為“七廠”。同時中芯在北京的12英寸廠已在2004年七月開始投產。中芯國際一廠于2003年5月榮獲《半導體國際》雜志頒發的"2003年度最佳半導體廠"獎項。
補充說明:截止2009年5月,中芯國際已在上海建有一座300mm芯片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