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半導體、面板、印刷電路板等企業對環境保護、工業安全缺乏足夠重視,各家生產線所產生的廢棄物將對外圍自然環境造成難以挽回的負面影響,工業安全意外也將在自家廠房內頻繁發生。這正是EHS(環境、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日漸受到相關企業重視的主要原因。
創新打造綠色產業鏈
半導體制程極為繁復,多達數百道工序,每個步驟的制程設備若在設計時,便考慮到能源和原料節省,以及減少排放的廢料,將會比起產生出廢氣和廢水后再處理,更能提高環保效率。這也是為什么需要產業鏈上下游整體共同進行規劃,從生產兼顧環保,走向綠
- 關鍵字:
中芯國際 半導體
- 醞釀許久的國家集成電路扶持細則預計將于端午節前后出爐。這次國家集成電路扶持基金總額度1200億元,時間區間為2014~2017年。這將是國內集成電路產業最大規模的扶持基金,超過了該行業過去十年的研發投入總額。雖上述說法尚未得到權威部門的證實,但是由于業內實際狀況與信息安全問題,該行業確實需要國家的大力扶持以做大做強......
- 關鍵字:
中芯國際 集成電路
- 我國的半導體產業長期處于“缺芯少屏”的狀態。就在去年,我國芯片進口總額超過2000億美元,甚至取代石油,成為我國第一大進口商品。
芯片和液晶面板作為非常基礎的半導體制造產業,雖然國家近年來大力扶持,但趕超國外之路并不輕松。京東方和中芯國際分別是我國液晶面板和芯片晶圓代工企業的典型代表。兩家公司經歷了大致類似的發展方式和追趕路徑,即長期持續地進行高成本投入和艱難經營。
京東方自從2003年收購韓國現代第3代液晶面板資產開始,投資了幾乎所有規格的世代線產能,一直
- 關鍵字:
中芯國際 半導體
- [EEPW深圳]中芯國際再次成為CITE展會的亮點之一,不斷向好的業績與不斷擴大的營業規模使之被業者看好,同時其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支撐作用也日益顯現出來。
2013年,中芯國際業績再創新高,全年銷售收入20.7億美元,同比增長21.6%,凈盈利1.732億美元,是2012年的6.6倍,連續兩年7個季度實現盈利。
中芯國際副總裁李智表示:“中芯國際的28nm生產制程經過幾百近三年時間的研發,在去年年底實現工藝固化,產品已經開始在上海試生產。北京工廠2014年下半年開始引入設備
- 關鍵字:
中芯國際 CITE IC
- 連續六個季度盈利,五年內中國區銷售收入增長8倍,基層經理從幾乎全部來自海外到實現大多數的本土化——中芯國際的發展本身就是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縮影。
坐落在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的中芯國際上海S1廠在2013年達到滿產,產能約為9.5萬片/月。記者經過更衣室、防護室進入環繞這間廠房的參觀通道,卻在20分鐘走完半程后“被迫”原路折返。
已經在中芯國際工作了8年的小孫向記者解釋說,幾度產能擴大下來,越來越多的機臺占用了參觀通道,而使得原本環繞
- 關鍵字:
中芯國際 28nm
- 國際領先的IC設計公司及一站式服務供應商?--?燦芯半導體(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燦芯半導體”)與中國內地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以及CEVA公司——領先的IP平臺解決方案和數位信號處理器(DSP)?核心授權商,今日聯合宣布:三方將共同開發CEVA?DSP硬核,為客戶降低研發風險、縮短SoC項目的設計周期。根據協議,燦芯半導體取得一系列基于中芯國際工藝的CEVA?DSP核心技術的獨家授權,開發針對特
- 關鍵字:
中芯國際 燦芯半導體 CEVA DSP
- 經歷了金融危機后的4萬億投資,大家普遍對政府大手筆的投資計劃充滿警惕。相比而言,對芯片產業進行投資和扶持,所帶來的好處是要超過投在基礎設施建設上的。投在基礎設施之上帶來的是嚴重的產能過剩,而投在芯片產業上,是否會帶來產能過剩要看具體的投資安排,但在至少會推動技術的發展,活躍整個芯片行業的發展,同時帶動與芯片行業相關的市場,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擴大內需甚至為出口做貢獻。
- 關鍵字:
中芯國際 中國芯
- 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中芯國際)與江蘇長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長電科技),中國內地最大的封裝服務供應商,日前聯合宣布,雙方正式簽署合同,建立具有12英寸凸塊加工(Bumping)及配套測試能力的合資公司。同時,長電科技將就近建立配套的后段封裝生產線,共同打造集成電路(IC)制造的本土產業鏈,為針對中國市場的國內外芯片設計客戶提供優質、高效與便利的一條龍生產服務。
凸塊是先進的半導體制造前段工藝良率測試所必需的,也是未來三維晶圓級封裝技術的基礎。隨著移動互聯網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40納米
- 關鍵字:
中芯國際 IC制造
- 行動裝置和物聯網(IoT)帶動半導體產業先進制程需求成焦點,大陸晶圓代工廠利用此機會試圖再崛起,中芯國際絕對是焦點,尤其營運轉虧為盈后氣勢大增,從宣示3DIC布局、28奈米技術,到建立后端封測,布局一一到位,看似有模有樣,臺積電未必被傷到毫發,但聯電28奈米布局落后,的確值得擔心。
半導體業者認為,中芯國際和江蘇長電成立12吋晶圓后端Bumping產能的合資公司,目標是打造大陸當地的IC生產制造供應鏈,有官方注資作推手的色彩,規劃的藍圖策略有挑戰龍頭廠臺積電的味道。
大陸積極扶植半導體產業
- 關鍵字:
中芯國際 晶圓代工
- 2月20日,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中芯國際)與江蘇長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長電科技)共同投資1.5億美元(中芯國際占51%,長電科技占49%),建立具有12英寸5萬片/月凸塊加工(Bumping)及配套測試能力的合資公司。同時,長電科技將就近建立配套的后段封裝生產線,為針對中國市場的國內外芯片設計客戶提供優質、高效與便利的一條龍生產服務。
凸塊是先進的半導體制造前段工藝良率測試所必需的,也是未來3D晶圓級封裝技術的基礎。隨著移動互聯網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40納米及28納米等先進IC
- 關鍵字:
中芯國際 集成電路
- 2月20日,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中芯國際),中國內地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與江蘇長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長電科技),中國內地最大的封裝服務供應商聯合宣布,雙方共同投資1.5億美元(中芯國際占51%,長電科技占49%),建立具有12英寸5萬片/月凸塊加工(Bumping)及配套測試能力的合資公司。同時,長電科技將就近建立配套的后段封裝生產線,為針對中國市場的國內外芯片設計客戶提供優質、高效與便利的一條龍生產服務。
凸塊是先進的半導體制造前段工藝良率測試所必需的,也
- 關鍵字:
中芯國際 3D晶圓
- 國際主要半導體代工制造商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公布了2013年經營業績。盈利創歷史新高,達1.7億元。
中芯國際首席執行官兼執行董事邱慈云博士表示:"對中芯來說,2013又是破紀錄的一年。根據我們2013全年未經審核財務報告,2013年全年銷售額創新高,達到20億7千萬元,與2012年相比增長21.6%。如果去掉來自武漢新芯的銷售貢獻,中芯的年銷售額強勁增長,達到了27%。在2013年,中芯國際應占盈利同樣達到了歷史新高,為1億7仟3佰20萬元,而2012年中芯國際應占盈利為
- 關鍵字:
中芯國際 28納米
- 中芯國際公布了截至12月31日的2013財年第四季度財報。報告顯示,中芯國際第四季度營收為4.91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2%;歸屬于中芯國際的利潤為1470萬美元,比去年同期的4660萬美元下滑68.5%,比上一季度的4250萬美元下滑65.4%。
業績要點:
-中芯國際第四季度營收(包含來自于武漢新芯的晶圓出貨量)為4.91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2%,比上一季度下滑7.9%;
-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中芯國際第四季度營收(不包含來自于武漢新芯的晶圓出貨量)
- 關鍵字:
中芯國際 晶圓
- 中芯國際(00981.HK)昨日宣布,公司正式進入28納米工藝時代。公司表示,啟動28納米新工藝后,公司將可為全球集成電路(IC)設計商提供包含28納米多晶硅(PolySiON)和28納米高介電常數金屬閘極(HKMG)在內的多項目晶圓(MPW)服務。
中芯國際首席執行官兼執行董事邱慈云博士表示,“這是中芯國際發展歷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標志著中芯國際生產及研發能力的極大提升。進入28納米工藝時代,夯實了我們在移動計算相關IC制造領域中的有利地位”。
據介紹,28納米工藝
- 關鍵字:
中芯國際 28納
- 11月30日,隨著最后一桶混凝土的成功澆筑,中國最大集成電路廠房——中芯國際二期項目正式封頂。
新的北京二期項目寬133米,長201米,單層28000平方米,整體建筑面積達91000平方米,是目前我國建筑面積最大的集成電路廠房,工廠建成后將引入45/40納米以及32/28納米2條產能各為3.5萬片的生產線,實現技術水平為32-28納米的芯片在國內量產“零”的突破,進一步減弱國內高技術芯片對進口的依賴。
據介紹,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有限
- 關鍵字:
中芯國際 IC
中芯國際介紹
'''中芯國際'''成立于2000年,公司總部位于中國上海,擁有三座芯片代工廠,包括一座后段銅制程代工廠。此外,中芯已收購其第四座位于天津的8英寸芯片代工廠,稱之為“七廠”。同時中芯在北京的12英寸廠已在2004年七月開始投產。中芯國際一廠于2003年5月榮獲《半導體國際》雜志頒發的"2003年度最佳半導體廠"獎項。
補充說明:截止2009年5月,中芯國際已在上海建有一座300mm芯片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