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電子今天宣布以每股112美元的現金收購哈曼國際(Harman International Industries),據悉總成交額在80億美元。哈曼是物聯網汽車解決方案領域的龍頭企業,截至2016年9月30日的過去12月內銷量占據了汽車行業的65%,在完成收購之外將會推動三星在物聯網技術尤其是汽車電子方面的發展。
三星副董事長權五鉉(Oh-Hyun Kwon)表示:“HARMAN在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上完美的填補了三星的空缺,雙方之間的聯合是我們一直追求的汽車發展戰略的自然延伸。&r
關鍵字:
三星 物聯網
三星在整個產業鏈的垂直整合能力可以說是無出其右,尤其是在上游掌握了閃存、屏幕、芯片等核心元器件,如今三星又要在芯片領域開拓新的市場。據外媒報道,三星電子的SystemLSI部門在去年就開始研發自主指紋識別方案,三星的指紋芯片將會基于瑞典PreciseBiometrics的必要算法,而首款三星指紋傳感器芯片有望在2017年商用。
據悉,指紋傳感器芯片會先填補三星現有的中低端市場,解決產能問題后,再商用到GalaxyS或者GalaxyNote高端系列上,最后三星才當起供應
關鍵字:
三星 指紋傳感器
北京時間11月11日消息據外媒報道,雖然三星最近因為Galaxy Note 7而焦頭爛額,但憑借其網絡業務部門在毫米波研發經驗方面的大量經驗積累,該公司在推動5G發展上擁有獨特的機會。
三星電子美國網絡部門戰略、業務發展和營銷副總裁Alok Shah在近日接受采訪時表示,“我們有很多業務都觸及到了5G,從移動終端設備到消費電子產品。現在這是一個機會,特別是當你考慮到5G用例時,我們提供的內部生態系統能夠確保我們在5G的領導地位。”
三星在三星電子以外也有許多別的業務
關鍵字:
三星 5G
11月9日消息,今日,三星電子宣布和中國移動研究院一起完成了5G樣機技術試驗。
本次測試對低頻段3.5GHz的關鍵技術進行了測試和驗證,包括空間調制以及新型多載波技術,具體的測試指標包括誤碼性能、吞吐量和帶外泄露。 本次聯合測試還包括三星高頻5G樣機系統和終端,支持先進的波束賦形功能。本次測試旨在對毫米波技術的性能,包括移動性、峰值吞吐量、多用戶調度能力等,以及高頻段無線信號在室內的傳播、穿透特性進行充分驗證。
除了5G領域,三星還將在下一代通信技術包括物聯網、車聯網、工業互聯網以及智能機
關鍵字:
三星 5G
北京時間11月8日消息,據外媒報道,三星很有可能進駐智能家居,以家電優勢整合資源提升用戶粘性,如果三星單槍匹馬殺入人工智能領域,該領域的領頭羊谷歌和亞馬遜并不會擔心,畢竟韓國巨頭是后來者,它與這些老司機還有較大差距。不過,三星也有自己的優勢,而這些優勢可能會幫助它快速抹平谷歌和亞馬遜的領先優勢。
首先,作為一家傳統的硬件巨頭,三星旗下有完整的家電產品線,而洗衣機、電冰箱、電視等產品都能融合時下最火熱的AI技術。此外,三星最近還收購了Viv Labs,這家新創公司的創始人是Siri之父,它們在AI
關鍵字:
三星 智能家居
北京時間11月8日消息,據外媒報道,三星很有可能進駐智能家居,以家電優勢整合資源提升用戶粘性,如果三星單槍匹馬殺入人工智能領域,該領域的領頭羊谷歌和亞馬遜并不會擔心,畢竟韓國巨頭是后來者,它與這些老司機還有較大差距。不過,三星也有自己的優勢,而這些優勢可能會幫助它快速抹平谷歌和亞馬遜的領先優勢。
首先,作為一家傳統的硬件巨頭,三星旗下有完整的家電產品線,而洗衣機、電冰箱、電視等產品都能融合時下最火熱的AI技術。此外,三星最近還收購了Viv Labs,這家新創公司的創始人是Siri之父,它們在AI
關鍵字:
三星 智能家居
三星電子周日宣布,為了盡快擺脫Galaxy Note7“炸機門”帶來的影響,公司將在即將發布的GalaxyS8智能手機中增加一個人工智能助理,區別其他智能手機。
實際上,三星電子今年10月宣布收購一家語音助手開發公司Viv Labs,該公司的經營者此前曾參與開發蘋果語音助手Siri。三星計劃將這家公司的人工智能平臺Viv整合到Galaxy智能手機中,并把語音助理服務推廣到家用電器和可穿戴設備中。
三星希望借助Galaxy S8幫助其走出Galaxy Note7&
關鍵字:
三星 人工智能
三星顯示器(Samsung Display)提出2017年生產逾5.5億片中小尺寸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顯示器的目標,較2016年底的生產目標4億片增加35%以上。
據韓國每日經濟報導,排名全球第三名的智能型手機制造商華為等大陸廠商,手機面板訂單涌入,2017年三星顯示器對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的依賴可望從目前的68%降至50%以下。
三星顯示器高層表示,2017年華為、Vivo、Oppo等大陸手機制造廠將大舉推出OLED智能型手機,2017年中小尺寸OLE
關鍵字:
三星 OLED
余大嘴又發話了,誓言華為智能手機在這兩年內能夠超過蘋果,并且他還認為,蘋果已經面臨困難,正是超越的絕佳時機。說到超越,我們就應該想到三星,三星現在是第一了,但它打敗蘋果了嗎?華為難道不是在走三星行不通的老路子?
前言:華為豪言兩年超蘋果
華為,在座的國人應該都不陌生,畢竟是《財富》世界 500 強榜單最強大民營企業之一。不過,近年來自從華為發力智能手機之后,所取得的成績令人難以置信,至少現在已經是國產廠商中最成功的一個。當然了,沒有人會滿足現狀,因此在最近華為 Mate 9 的發布會上,余
關鍵字:
三星 華為
三星電子上周宣布,明上半年前將投資德州奧斯汀晶圓廠房10 億美元,展現對邏輯半導體的企圖心,也讓英特爾倍感威脅。
韓國經濟日報報導指出,三星挑戰英特爾企圖心昭然若揭,三星已是全球最大記憶體廠,擴大對邏輯半導體布局,進而直接挑戰英特爾只是時間早晚問題。
三星11 月 6 日宣布擴廠計畫時曾表示,希望提高系統LSI 的產能,借以滿足客戶對晶片系統(System-on-chip)的需求,當中包含行動處理器。三星積極投資,有利爭取蘋果、高通訂單。
在此同時,代工業龍頭鴻海也打算將經營觸角延伸
關鍵字:
三星 英特爾
Note7手機的召回事件尚未平息,三星旗下洗衣機再曝安全門事件。三星電子公司和美國消費產品安全委員會(CPSC)11月4日共同宣布,三星公司將在全美范圍內召回280萬臺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的洗衣機。此次召回尚未涉及中國市場。記者就召回對公司可能產生的影響郵件聯系了三星市場和銷售總監Andy Luk。截至記者發稿尚未獲得回應。
涉事洗衣機
召回不涉及中國
美國消費產品安全委員會表示,三星公司2011年起生產的頂開式洗衣機“使用過程中頂蓋會與機身意外脫離,導致零部件亂
關鍵字:
三星
中國廠削價競爭的壓力之下,一度謠傳三星電子將退出LED市場,出售相關業務。不過近來三星LED成功轉虧為盈,并征聘新員工,顯示三星已經改變心意,不打算出售LED事業。
Business Korea 7日報導,隸屬于設備解決方案部門(Device Solutions,DS)的三星LED團隊,征聘有經驗的研發人員,這是2015年LED團隊降級縮編以來首次征人,顯示三星改變心意,要替流言劃上句號,不會出售LED事業。
三星重回LED市場動作頻頻,最近發布了新的芯片級封裝(Chip Scale Pa
關鍵字:
三星 LED
三星電子宣布,計劃于明年3月推出的高端智能手機Galaxy S8將搭載人工智能語音平臺Viv。據了解,三星相關人士將Viv語音平臺稱為能夠聽懂用戶語言命令的“智能用戶界面”,利用這一功能,用戶無需像現在一樣打開各種應用(App)就可以用語言發出指令。
三星電子11月4日與上個月收購的人工智能(AI)平臺開發企業VIVLabs的經營團隊一起發布了以上計劃。當天,三星電子副會長李在镕在三星電子瑞草辦公樓與VivLabs的首席執行官(CEO)戴格.吉特勞斯等人會面,并就搭載在G
關鍵字:
三星 人工智能
Samsung Display的首席工程師樸元尚(音譯)在韓國首爾召開的國際信息顯示會議(International Meeting on Information Display)上說道,該公司預計,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應用的日益流行將會推動移動OLED市場的發展。
樸元尚還指出,他們正在努力提高高耗能VR面板的能源效率。顯然,這將會增加移動OLED面板的吸引力。
Samsung Display也十分重視增強現實,因為這個技術可以將數字影像與現實世界結合起來,有許
關鍵字:
三星 OLED
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 Co.)跟臺積電 (2330)的先進制程競賽得如火如荼,三星在10月中搶下業界頭香、10 奈米制程技術率先量產,今(3)日更公布了第三代10奈米制程技術的最新細節。
根據最新發布的新聞稿( 見此),三星3日在矽谷總部舉辦的「三星晶圓代工論壇」(Samsung Foundry Forum)上對客戶、伙伴展示了第四代14奈米制程技術(14LPU)以及第三代10奈米制程科技(10LPU),進一步說明兩種技術的細節。
三星指出,14LPU在同樣的電
關鍵字:
三星 10納米
三星介紹
韓國三星電子成立于1969年,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則是1992年中韓建交后。1992年8月,三星電子有logo限公司在中國惠州投資建廠。此后的10年,三星電子不斷加大在中國的投資與合作,已經成為對中國投資最大的韓資企業之一。2003年三星電子在中國的銷售額突破100億美元,躍入中國一流企業的水平。2003年,三星品牌價值108.5億美元,世界排名25位,被商務周刊評選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高科技品牌。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