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韓國《中央日報》5月27日報道,數據顯示,三星電子致力于在美國國內取得專利。有評論認為,這是三星為有效應對紛至沓來的專利爭議而采取的措施。
三星電子26日表示,去年在美國申請的專利共計5072項,比在韓國(2984項)多出70%。這一成績僅次于IBM,作為獨立企業位居第二。
截至去年年末,三星電子的累計專利申請達到11.0145萬項。在累計專利中,三分之一為在美國申請的專利(共計3.8809萬項,占35.2%)。專利累計數量為2009年(2.2513萬項)的1.7倍,為史上最多。
- 關鍵字:
三星 IBM
- 繼與蘋果簽署專利授權之后,華為近日又在中美兩地公開叫板三星。5月24日,華為因智能手機專利被侵犯而對三星提起知識產權訴訟,并要求賠償。
華為方面稱,此次訴訟的目的是使三星尊重華為的研發和知識產權成果,停止未獲得許可情況下的專利侵權行為。
事實上,一直宣稱自己是全球企業的華為的確有很多成功主張自己知識產權的經驗。在美國,華為曾在對摩托羅拉和T-Mobile的訴訟中行使了自己的知識產權。
最近的一個案例是和蘋果達成互相授權專利的協議,這意味著華為開始向蘋果收取數額不菲的專利使用費。從數量
- 關鍵字:
三星 華為
- 在前不久關于“華為開始向蘋果公司收取專利許可使用費”的報道引起業界廣泛關注之后,華為在專利方面的大動作再次成為熱點話題。華為本周正式對外宣布,華為公司在美國和中國提起對三星公司的知識產權訴訟,包括加州北區法院和深圳中級人民法院。
華為在訴訟中要求三星公司就其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對華為進行賠償,這些知識產權包括涉及通信技術的高價值專利和三星手機使用的軟件。華為表示,作為主要的移動通信標準必要專利權人,華為致力于在“公平、合理、無歧視”原則的基礎上進行專利
- 關鍵字:
華為 三星
- 根據韓國英文媒體《TheKorea Times》的報導,韓國電子巨擘三星電子(SAMSUNG)目前正與微軟(Mircosoft)合作,開發增強現實(AR)HoloLens的相關新顯示技術,藉以提升更逼真的真實感受,以迎戰蘋果(Apple)與Google的競爭。而且,由于目前三星電子已經獲得與微軟共同分享相關專利的協議,未來將可利用軍事、航空與太空、教育以及娛樂等事業上。
根據報導,在與微軟針對HoloLens所一發的顯示技術上,三星電子開發出holoportation的關鍵顯示技術。該技術可以幫
- 關鍵字:
三星 微軟
- 25日凌晨,華為公司分別在美國和中國向三星公司提起知識產權訴訟。在該訴訟中,華為要求三星公司就其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對華為進行賠償,這些知識產權包括設計通信技術的高價值專利和三星手機使用的軟件;而在此前,三星公司曾面臨和蘋果公司的知識產權訴訟。
三星電子主管知識產權、特許權的IP中心副社長安承鎬(音譯)在三星電子位于首爾瑞草區的總部接受采訪時表示:“對于華為公司向我們提起的訴訟,我們將采取行動捍衛我們的利益;現三星公司已獲悉訴訟內容,并正在商討具體的應對模式,我們不排除將以包括反訴等方式
- 關鍵字:
華為 三星
- 三星電子正在規劃下一代電視的中長期路線圖,據韓國媒體報道,三星將會跳過OLED電視,直接進入到OLED。三星目前的主要產品是量子點電視,它的戰略是繼續開發量子點電視,同時為QLED技術的商用做準備。OLED有一些缺陷,比如壽命、老化現象,制造成本也很高,因此三星決定直接跳過OLED。
三星電子和產業人士22日透露稱,三星VD(視頻顯示)業務部正在調整下一代電視的路線圖,下個月就會最終確定,然后三星會在內部分享路線圖。
從2006年開始,三星電視部門銷售的電視一直
- 關鍵字:
三星 QLED
- 三星電子與SK Telecom剛剛公布了一項計劃,在韓國打造全國性的網絡(national network),連接未來智能城市所需的智能設備。他們宣稱,這個基于LoRaWAN的全新網絡,是全球的首次商用實現,雖然實際上荷蘭的KPN也要在6月份推全國性網絡,還有瑞士電信今年也在進行這種網絡的部署。 在很多人看來,智能手機之后的計算新趨勢,應該是物聯網(IoT),將芯片塞進所有我們日常使用的事物中。LoRaWAN是一種低功耗、遠距離、低帶寬網絡解決方案,這對于傳感器之間的通訊很理想,也就很適用于智能城市
- 關鍵字:
三星 智能城市
- 援引外媒Fast Company報道,三星和Google在Android Wear領域的合作已經終結。在兩年前的Google I/O大會上,三星宣布推出了搭載Android Wear系統的Gear Live智能手表(目前已經停產)。三星高管今天向外媒透露不再研發和計劃推出三星Android Wear設備。 三星高管表示今后公司將會大力推進自家Tizen操作系統,在能耗方面要比Android Wear更加的突出卓越。此外Tizen系統也將會出現在電視到冰箱等各種三星產品上。發言人在本周一下午確認:“三
- 關鍵字:
三星 Android Wear
- 北京時間5月25日晚間消息,國外媒體報道,來自韓國業界的可靠消息稱,三星今年晚些時候即將發布的Galaxy Note系列旗艦平板手機將被命名為Galaxy Note 7。 三星去年發布了Galaxy Note 5,按照之前的命名順序,今年的新產品應該命名為Galaxy Note 6。但知情人士稱,為了與今年早些時候發布的Galaxy S7系列手機保持一致,即將發布的Galaxy Note系列手機將被命名為Galaxy Note 7,而不是Galaxy Note 6。 該知情人士稱,讓Galaxy
- 關鍵字:
三星 Note 7
- 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和樂金電子(LG Electronics)各自以獨家技術在全球電視市場上呼風喚雨,在第三代電視市場上,也將展開激烈競爭。
據韓國Newsis報導,三星和樂金的電視產品,共同獲選為美國消費者雜志(Consumer Reports)電視推薦名單第一名。獲選產品為三星SUHD電視(型號UN65JS9500)和樂金OLED電視(型號65EF9500O)。這些產品是三星和樂金為掌握第三代電視市場所推出的主力產品。
為掌握第三代電視市場,三星計劃以更上
- 關鍵字:
三星 量子點
- 韓聯社報導,三星電子對大陸和臺灣面板供應商生產電視的仰賴程度大幅增加,3月南韓國內供應商對三星電視的供應比率剩25.1%,而大陸和臺灣的供貨比率卻激增至將近七成。
市調業者IHS和業界的資料顯示,三星電子旗下面板事業三星顯示器3月供應三星88.5萬片面板;群創排名第二,供貨量為85萬片,占24.1%;華星光電供應三星16.9%的面板,京東方則供應15.9%;友達面板的占比為11.5%,夏普則為6.5%。
去年3月三星電子向三星顯示器采購的面板占整體需求的45.5%,但今年1月和2月已降至3
- 關鍵字:
三星 面板
- 5月24日消息,科技新聞網站DigitalTrends稱,盡管目前智能手機市場依然低迷,但韓國三星電子通過新的經營哲學實現增長。
一年前,三星電子看似前途迷茫,其旗艦智能手機表現不盡如人意,整個手機市場正步入衰退。不過在短短一年的時間里,三星電子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其前景也看似更加光明。這背后的原因不是手機市場重新回到高增長時代,而是三星電子自身的經營哲學發生了變化。
三星電子第一次選擇不走尋常路,其不再嘗試通過硬件配置擊敗競爭對手。與此同時,三星電子也停止了“討好所有人&rdq
- 關鍵字:
三星 S7
- 5月25日凌晨消息,華為公司宣布,在美國和中國提起對三星公司的知識產權訴訟,包括加州北區法院和深圳中級人民法院。華為在訴訟中要求三星公司就其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對華為進行賠償,這些知識產權包括涉及通信技術的高價值專利和三星手機使用的軟件。
華為稱,作為主要的移動通信標準必要專利權人,其有權從使用其技術但未獲得專利許可的公司獲得合理賠償。希望三星尊重華為的研發和知識產權成果,停止未獲得許可情況下的專利侵權行為。
“智能手機行業健康發展的基礎是行業內有大量的專利交叉許可協議來保障合法的
- 關鍵字:
華為 三星
- 市調機構TrendForce旗下存儲器儲存事業處DRAMeXchange統計數據顯示,三星第一季豪取全球移動DRAM逾六成市場(60.4%),不僅穩居全球龍頭,也創下歷史新高。(Businesskorea.co.kr)
盡管如此,受DRAM平均報價下滑沖擊,三星當季行動DRAM營收不增反減,較前季大幅衰退22.7%至20.26億美元,這或許是搞軍備競賽爭奪市占率必需付出的代價。
SK海力士狀況類似,市占率雖然進步0.8個百分點,但同期間行動DRAM營收來卻較前期倒退23.1%,成為9.03
- 關鍵字:
三星 DRAM
- 國外媒體報道稱,三星當前正在跟媒體公司進行初步的接觸,據說是相關三星自己的互聯網電視服務的。這則消息來自彭博社,彭博社報道稱,三星已經和媒體公司在接觸,欲了解要花多少錢來通過互聯網來實施這項服務。這則報道中提到,某消息源說,三星可能對提供全球化服務更感興趣,而非針對特定區域的內容。
如果這個消息是真的,表示三星可能也要加入到那些搞傳統電視節目的行列了。實際上Dish Network和索尼已經在提供電視服務,亞馬遜、Hulu、YouTube近期也將這么做。一直以來都在傳言說蘋果對這一領域也很感興趣
- 關鍵字:
三星 Youtube
三星(samsung)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三星(samsung)!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三星(samsung)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三星(samsung)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