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臺灣當局放寬晶圓代工登陸標準后,臺積電已于日前向投審會遞件申請入股中芯國際,預計取得中芯國際約10%股權,目前仍待投審會審核中。至于臺積電大陸松江廠0.13微米升級申請案,預計將是該公司下一步的動作。臺積電表示,只要相關申請文件一準備好,就會隨時送件。此外,外傳臺積電擬將合并臺灣光罩,2家公司皆予以否認。
臺積電在2009年11月與中芯國際的侵權官司達成和解協議,中芯國際同意支付臺積電2億美元現金、8%的公司股權以及另外2%的認股權證。針對政府日前放寬晶圓代工登陸標準,臺積電也已于日前提出申
關鍵字:
臺積電 晶圓代工
根據WSTS統計,09Q4全球半導體市場銷售值達673億美元,較上季(09Q3)成長7.0%,較去年同期(08Q4)成長28.9%;銷售量達 1,549億顆,較上季(09Q3)成長3.2%,較去年同期(08Q4)成長31.8%;ASP為0.434美元,較上季(09Q3)成長3.7%,較去年同期(08Q4)衰退2.3%。2009年全球半導體市場全年總銷售值達2,263億美元,較2008年衰退9.0%;總銷售量達5,293億顆,較 2008年衰退5.6%;2009年ASP為0.428美元,較2008年衰退
關鍵字:
臺積電 晶圓代工 內存
由于矽晶圓材料上漲,加上晶圓代工廠產能滿載,使得晶圓雙雄與客戶在代工價格拉鋸戰持續進行,據半導體業者透露,臺積電擬對國際整合元件(IDM)大廠和IC設計客戶分別調漲報價2%和2~6%,聯電則僅調漲 1~2%,預計最快第2季反映,由于2家晶圓代工廠報價漲幅不同,未來是否有客戶訂單移轉情況發生,將值得留意。
隨著時序即將進入第2 季,晶圓雙雄與客戶端之間代工價格調漲動作,亦更趨于緊張階段,據半導體業者透露,臺積電對于IDM客戶如英特爾(Intel)、超微(AMD)、德儀 (TI)和飛思卡爾(Free
關鍵字:
臺積電 晶圓代工
全球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已向臺灣“經濟部”投審會遞件申請參股中國大陸最大芯片代工企業--中芯國際。
該報報導引述臺灣負責審核赴大陸投資案的投審會官員稱,雖然此案預期會順利通過,但須等“經濟部”工業局、經建會、金管會等相關單位審查后,才召開投審會內部委員會審議決議。
報導引述投審會執行秘書范良棟稱,各部會有可能召開委員會討論,若覺得有資料不足之處,會要求臺積電補件說明,因此審議需要多久目前仍無法推估。
針對侵權官司,中芯在去年11月與臺
關鍵字:
臺積電 晶圓代工
臺積電(TSMC)董事長MorrisChang在最近的全球半導體聯盟(GSA)高峰會議上發表演講,MorrisChang表示,2011年,全球半導體產業將會出現7%的增長,并且,在2011年至2014年間,全球半導體產業的復合年均增長率(CAGR)將會達到4.2%.
世界頂尖純晶圓代工芯片制造商負責人表示,芯片產業已經進入了最后的S形曲線發展階段,即進入一個成熟與平穩增長時期。
MorrisChang曾表示,2011年,整個芯片產業將會恢復到2008年的水平,并早于他起初的預測。
M
關鍵字:
TSMC 晶圓代工
晶圓第二大廠商聯電趁晶圓代工先進制程全面吃緊,本季優先提供大客戶產能保障,策略奏效。業界傳出,聯電本季成為聯發科手機芯片代工最大供貨商,取代臺積電,不僅對聯電攻占大客戶有指標意義,也有助于挹注營收。
對于市場傳聞,晶圓雙雄對于客戶動向不予以置評。聯發科主管表示,在晶圓供貨商之間轉單是常有的事,這是市場自然競爭下的結果。
聯發科早期主力投片來源均為聯電,為風險控制,2006年開始首度將手機芯片分散到臺積電,業界有“高階在臺積、成熟制程在聯電”的說法。不過,隨著手機芯片
關鍵字:
聯發科 手機芯片 晶圓代工
全球射頻產品的領導廠商和晶圓代工服務的重要供應商 TriQuint 半導體公司宣布,推出一系列新技術和產品,滿足移動互聯市場的需求。TriQuint利用創新的高性能射頻 (RF) 系列解決方案致力于為用戶難以滿足的需求提供創新支持,通過上網設備實現各種即時通信。
TriQuint為移動設備制造商和寬帶連接提供了創新的點對點通信解決方案,在方案中包括了滿足3G/4G基站功率要求的高效解決方案TriPower™,以及用于3G WEDGE手機的最新解決方案TRITON和HADRON II
關鍵字:
TriQuint 晶圓代工 RF
時序即將進入第1季的尾聲,展望第2季半導體景氣,根據晶圓代工廠和封測廠傳來的訊息,目前半導體產業似乎萬里無云,通訊芯片和繪圖芯片大廠下單力道持續增溫,晶圓代工廠和封測廠訂單滿手,訂單能見度已拉長看到6月,第2季營運依舊可望看俏。惟目前半導體產能緊俏,業界傳出多位芯片大廠老板與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會面,表達對產能供給情況的關切。此外,外界關注的超額下單(Overbooking)是否會發生,業者則認為目前尚無顯著跡象。
3月初地震發生至今,晶圓雙雄臺積電和聯電皆表示,南科廠產能已然恢復,對營運影響程度
關鍵字:
晶圓代工 封測
歷經去年金融海嘯所帶來的經濟低潮,當前隨著全球景氣回溫,半導體業也逐步復蘇,中國大陸的晶圓大廠產能基本滿載。不過基于新廠投資額相當大,在經濟形勢尚不明朗之前,各家廠商的擴張動作顯得謹慎。
路透報導,中國大陸幾家大型晶圓代工廠商:中芯國際、宏力半導體,以及英特爾中國封測廠,目前產能都是處于滿載或是接近滿載的狀態,公司人士對于今年形勢亦較為樂觀。
報導稱,中芯國際董事長兼中國半導體協會理事長江上舟說:「現在大家產能都飽滿的很,中芯也是飽滿,大家產能都不夠…,海外和內地訂單都有。」
關鍵字:
宏力半導體 晶圓代工
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日前表示,全球半導體產業短期相當樂觀,但以每六個月為周期來看,今年下半年到年底的成長率將趨緩,直到明年初才起來;2011至2014年來看,成長率約4%至5%。
張忠謀出席全球半導體聯盟(GSA)內部舉行的高峰會議,擔任開場主講貴賓。他對全球半導體長期高成長的看法沒有改變,對下半年景氣的看法是首度發表。他認為,自2009年以來這一波半導體大成長的力道,將在下半年開始趨緩。
據報道,在場一位IC設計廠商認為,解讀張忠謀的談話,意味這波半導體多頭走勢,歷經去年下半年谷底大反彈后
關鍵字:
臺積電 晶圓代工 電子元件 IC設計
據路透(Reuters)報導,大陸2大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和宏力半導體,及英特爾(Intel)在大陸的封測廠目前正以接近產能利用滿載的情況營運,盡管業界人士對于2010年情勢感到樂觀,對于擴產卻相當謹慎,除資金是1大考量外,對于景氣復蘇是否穩定,亦是觀察的重點。
中芯國際董事長兼大陸半導體協會理事長江上舟指出,由于目前產能滿載,許多訂單都無法接下來。雖然急需產能,但卻缺乏資金。2009年大陸半導體產業出現自 2003年以來首次負成長,不過江上舟預計2010年大陸半導體業成長率至少達到20%,而國際
關鍵字:
Intel 晶圓代工 封測
市場需求暢旺,即使2月工作天數較少,半導體營收表現依舊亮麗。在晶圓代工方面,臺積電2月營收與1月持平,符合法人預期;聯電業績甚至不減反增0.4%;至于封測廠,日月光扣除合并環電效益,封測營收也僅小減0.3%,而矽品因銅導線制程較慢,營收表現不及日月光,月減8%.隨著客戶訂單持續增溫,晶圓代工和封測業第1季表現淡季不淡,第2季仍將會維持產能緊俏局面。
盡管2月工作天數減少,不過,在市場需求強勁帶動下,臺積電、聯電等晶圓代工廠2月業績淡季不淡,較1月持平或小幅成長。其中臺積電2月合并營收新臺幣301
關鍵字:
日月光 晶圓代工
據臺灣媒體報道,中芯國際新任營運長楊士寧上任滿月后,近期對內部營運制造同仁發出一封”精兵簡政”的電子郵件,立刻傳出中芯4月將執行裁員,預計裁員比例一成。
中芯去年11月與臺積電訴訟和解,執行長由前應材亞洲區總裁王寧國接任,今年2月,王寧國回聘曾任職中芯的新加坡特許技術長楊士寧、季克非擔任中芯營運長與銷售長,隨即傳出內部要透過裁員與簡化組織提升經營效率。
楊士寧曾經擔任英特爾全球研發總監十多年,后被中芯創辦人張汝京延攬到中芯,是中芯成立之初高階經營團隊內,位階最高的中
關鍵字:
中芯國際 晶圓代工
受到電子產品需求增溫的帶動,臺積電及聯電的2月營收均呈現逆勢小增的態勢,預期電子業上半年的熱度將可支撐晶圓代工業趨勢續揚。
臺積電周三公布,2月營收為292億臺幣,盡管有農歷年長假效應的干擾,仍逆勢較上月微增0.1%。較上年同期115.04億,則大幅成長153.8%。去年此時,全球科技業需求正受到金融風暴的沖擊。
“芯片代工趨勢應該是往上。過年後聽通路商沒有明顯砍訂單的狀況,能見度不錯,出貨滿如預期,上半年電子業看起來滿不錯的,”華頓典范科技基金經理人張巧瑩稱。
關鍵字:
臺積電 晶圓代工 芯片代工
工研院IEKITIS計劃日前公布2009年第四季及2009年全年度臺灣半導體產業概況;2009年第四季臺灣整體IC產業產值(含設計、制造、封裝、測試)達新臺幣3,779億元,較上季(09Q3)成長2.5%,較去年同期(08Q4)成長42.0%.
2009全年臺灣IC產業產值達12,497億元,較2008年衰退7.2%,優于全球半導體之成長率。2009年全球半導體市場全年總銷售值達2,263億美元,較2008年衰退9.0%;總銷售量達5,293億顆,較2008年衰退5.5%;2009年ASP為0.
關鍵字:
半導體 晶圓代工 DRAM
?晶圓代工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晶圓代工!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晶圓代工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晶圓代工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