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市場分析 > “芯”路歷程 45nm時代還能維持多久?

        “芯”路歷程 45nm時代還能維持多久?

        作者: 時間:2009-08-26 來源:中關村在線 收藏

          工藝到底有多難?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7500.htm

          在工藝沒有完全勝任的時候,不少重點芯片廠商已經開始瞄向工藝技術,不管工藝是否能完全勝任各種需求,但是確定的是工藝技術的提出讓不少企業看到了希望,它的出現必定取代工藝技術,迎接新的技術發展。不過話又說回來,22nm工藝技術的提出也遵循了芯片技術發展規律,但是22nm工藝技術面臨的挑戰似乎不少,SemiconductorInsights分析師XuChang、VuHo、RameshKuchibhatla與DonScansen所列出的15大22納米制程節點技術挑戰:

          1.成本與負擔能力

          IC生產所需的研發、制程技術、可制造性設計(DFM)等部分的成本不斷提升,而最大的問題就是邁入22納米節點之后,量產規模是否能達到經濟平衡?

          2.微縮(Scaling)

          制程微縮已經接近極限,所以下一步是否該改變電路(channel)材料?迄今為止,大多數的研究都是電路以外的題材,也讓這個問題變得純粹。鍺(germanium)是不少人看好的電路材料,具備能因應所需能隙(bandgap)的大量潛力。

          3.微影技術

          新一代的技術包括超紫外光(extremeultraviolet,EUV)與無光罩電子束微影(masklesselectron-beamlithography)等,都還無法量產。不過193納米浸潤式微影技術將在雙圖案(doublepatterning)微影的協助下,延伸至22納米制程。

          4.晶體管架構

          平面組件(Planardevices)很可能延伸至22納米節點;不過多閘極MOSFET例如英特爾()的三閘晶體管(tri-gatetransistor),以及IBM的FinFET,則面臨寄生電容、電阻等挑戰。

          5.塊狀硅(Bulksilicon)或絕緣上覆硅(SOI)

          在22納米制程用塊狀硅還是SOI好?目前還不清楚,也許兩種都可以。

          6.高介電常數/金屬閘極

          取代性的閘極整合方案,將因較狹窄的閘極長度而面臨挑戰;為縮減等效氧化層厚度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Intel 45nm 32nm 22nm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远县| 温宿县| 祁东县| 潜江市| 杂多县| 天镇县| 富川| 乐清市| 收藏| 太保市| 响水县| 邹平县| 永春县| 黄山市| 望江县| 呼和浩特市| 新闻| 镇江市| 平陆县| 永清县| 水富县| 南召县| 平潭县| 河西区| 都江堰市| 余江县| 科技| 炎陵县| 西贡区| 揭阳市| 家居| 钟祥市| 龙里县| 门源| 辽源市| 贺州市| 剑川县| 张掖市| 工布江达县| 富民县| 崇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