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市場分析 > “芯”路歷程 45nm時代還能維持多久?

        “芯”路歷程 45nm時代還能維持多久?

        作者: 時間:2009-08-26 來源:中關村在線 收藏

          納米技術在芯片界中的發展速度相當可觀,而對于目前企業級處理器發展領域中主要還是靠獨當一面,而隨著工藝的日趨成熟,各個芯片廠商卻早已開始瞄向工藝和工藝。而按照工藝路線,接下來的處理器將指向工藝。早在08年末的國際電子組件會議(IEDM)上,主要的會議切入點集中放在了工藝之上,并且英特爾()公司在此次會議中,對32nm制程技術的細節進行闡述,并計劃于2009年第四季投產,以推出更大能源效率、更高密度、效能更強的晶體管。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7500.htm

          從最早的1965年英特爾公司推出的10微米處理器,之后經歷了6微米、3微米、1微米、0.5微米、0.35微米、0.25微米、0.18微米、0.13微米、0.09微米、0.065微米(65nm),到如今的0.045微米()的制造工藝。

          1974年,微處理器8080問世,采用6微米工藝。

          1978年,推出微處理器8086,頻率有4.77MHz、8MHz和10MHz。

          1983年,Intel首次推出新型處理器286,頻率為6MHz、8MHz、10MHz和12.5MHz。

          1985年,

          386處理器問世,頻率為16~33MHz,具備初級多任務處理能力)等處理器。

          1989年,Intel發布了486處理器。主頻也從25MHz逐步提高到33MHz、40MHz、50MHz、66MHz,采用1微米工藝。

          1993年,Intel奔騰(Pentium)處理器問世,采用800納米,同時標志著CPU從微米時代跨入納米時代。隨后,英特爾推出采用0.25微米工藝的處理器主要有PentiumⅡ(Deschutes核心)、PentiumⅢ(Katmai、Confidential核心)及賽揚(Mendicino核心)等。

          ......

          2005年,推出了PentiumExtremeEdition955,標志著Intel進入一個新的階段,65nm時代的來臨。

          2007年,Intel首款45nmPenryn處理器QX9650問世。

          從65納米到45納米的轉變是一個跨越的過程,通過全新的英特爾SIMD流指令擴展4(SSE4),利用47條全新指令加快處理器處理速度,從而在高性能計算機和高端應用領域具備很好的表現。而至強7400處理器作為首款六核處理器,表現當然不會遜色。作為高端產品的至強7460處理器主頻達到2.66GHz,二級緩存為9MB,三級緩存為16MB。而正是有了這些相對較高性能的處理器使得目前服務器市場上的產品能夠更大限度地幫助企業建立高標準的數據中心,從而促進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Intel 45nm 32nm 22nm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兰店市| 德昌县| 金堂县| 遂昌县| 铜梁县| 三穗县| 化德县| 电白县| 迁西县| 阿合奇县| 安图县| 阳泉市| 太原市| 莒南县| 明光市| 沅陵县| 通山县| 资阳市| 江安县| 乌鲁木齐县| 襄樊市| 安福县| 常州市| 吕梁市| 泊头市| 玛纳斯县| 安西县| 常德市| 正镶白旗| 麦盖提县| 文昌市| 高雄市| 尤溪县| 沙河市| 瑞金市| 沾益县| 尼勒克县| 崇左市| 黑水县| 临泽县| 通州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