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芯產業化提速:盈利成為又一個難題
另外,CPU的設計、開發和生產都要有巨額資金投入。美國芯片巨頭在CPU的產業化投資上向來出手大方。英特爾每年都要投入將近40億美元用于研發工作,AMD在世界各地芯片工廠大把撒錢,近期還注資42億美元建造芯片工廠。而以中科院計算所為大股東的神州龍芯公司,只能圍繞著目前擁有的“龍芯1號” 的專利權開發一些軟硬件產品,卻根本沒有能力進行后續CPU的開發以及產業化推廣工作。中科夢蘭關于龍芯電腦即將大批量生產的消息早在2006年就已傳出,而直到去年下半年,其在江蘇常熟的龍芯基地還是“整個生產車間也就500平方米,工廠里大約只有20多個工人”的景象。由于訂單稀少,工廠時常處于停工待產狀態。對此,中科夢龍總經理張福新與李國杰的說法都是,“我們一直在創造條件,一直在等待產業化的起飛。”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7207.htm與其他芯片企業相比,龍芯確實在產品的市場推廣和產業化方面有著相當大的劣勢。
誰在支持龍芯
前不久,工信部副部長婁勤儉在訪談中表示,“工信部將推動芯片、軟件、計算機整機、應用等產業鏈上下游整合及相互支持,以支持我國自主通用處理器龍芯的發展。”此番言談被業界視為是工信部提出了政府扶植龍芯發展的思路和方向。
夢蘭科技和夢龍科技所在的縣級市常熟,對于龍芯的產業化推動始終是不遺余力的。今年4月,常熟市政府與夢蘭科技簽約,采購1萬臺龍芯電腦,用于常熟當地的中小學數字學堂建設。這相當于是龍芯獲得政府采購的第一單,預計2009年在江蘇省基礎教育領域,龍芯電腦的普及應用將達到15萬臺。另外,包括常熟和蘇州市政府在內的江蘇省政府15萬臺及全國更大規模的政府采購計劃正在推進之中。
與此相反,國內PC企業對龍芯的反應則比較冷淡。龍芯自誕生以來,聯想、方正等國內幾大PC廠商均未表態支持,積極支持龍芯的中國PC廠商只有四川國芯科技有限公司、江蘇中科龍夢科技、曙光等非主流PC市場的力量。
四川國芯科技主要推出基于龍芯的低價中小學生用電腦,它不僅是一個在業界飽受爭議的公司,還曾傳出為了控制成本棄用龍芯改用其他品牌處理器的消息。中科夢龍專營龍芯產品,并將其電腦定位在面向農村和城鄉教育市場,雖然如此,它又始終甩不掉與中科院千絲萬縷的關系。曙光公司更是中科院計算所以高性能計算機技術入股的高新技術企業。
由此可見,龍芯產業化堅強的支持者某種意義上來說既是政府,也是中科院自己。
而對于消費者來說,無論產業化與否,好的性價比才是決定他們購買行為的最重要因素。因此,能否研發出讓市場認可的產品才決定著龍芯產業化之路的最終方向。
就中科院計算所此次理清與MIPS和意法半導體的關系,并創辦公司自主研發銷售,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前幾年的鋪墊已經為龍芯產業化奠定了基礎,龍芯在電腦領域的推廣,更多地依賴中科夢蘭等產業化公司。這次是龍芯真正從實驗室邁向產業化,這就要求龍芯公司首先必須成為一家方案提供商,才有可能商業化成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