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芯產業化提速:盈利成為又一個難題
據知情人士向本刊記者回憶,當時,中科院計算所算了這么一筆賬,即使意法半導體每年銷售龍芯為協議規定的最低數,他們也可以坐享每年2000萬美元的 “權利金”進賬。而且,當時中科院計算所正因欲購買MIPS授權卻囊中羞澀而焦頭爛額,與擁有MIPS授權的意法半導體簽約,一定程度上可以繞過專利權風險。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7207.htm最近,受金融危機影響,MIPS公司的授權價格有很大幅度下調,于是龍芯選擇棄意法半導體而購買MIPS授權。這也表現出中科院為全力推動產業化,自主開發和銷售自有品牌下了最后的決心。
萬事俱備,龍芯今后投入市場的競爭力到底有多大,這成為業界關注的熱點。
自龍芯電腦推出以來,一直沒有成型的產品大規模上市,目前真正啟動的就是位于江蘇的龍芯產業化基地,這里是裝有龍芯的主打產品“福瓏”迷你電腦主機誕生地。而自從2006年正式銷售電腦以來,一直通過預訂的方式進行銷售,市場上沒有。
今年1月8日,首家“龍芯”產品專賣店正式進軍中關村,向公眾銷售中科龍夢研制的“逸瓏”筆記本和“福瓏”迷你電腦。至此,基于國產“龍芯”的低成本電腦等產品正式向個人市場開放。
值得注意的是,專賣店所售電腦都基于“龍芯2F”處理器,采用新華科技的操作系統和永中科技的永中OFFICE辦公軟件。因為無法使用Windows操作系統,又與英特爾、AMD基于X86指令集不兼容,同時,中低端的配置再加上沒有量產,與主流PC相比之下,龍芯電腦無論是價格還是性能方面都毫無優勢,這使通往個人終端用戶之路障礙重重。中科龍夢目前大力推崇的是“福瓏”的低功耗。據稱,該功耗維持在3~5瓦每小時,而目前市場上普通電腦的功耗大都在龍芯技術電腦的10倍以上。
有IT市場人士指出,目前消費者對于選購電腦首先考慮的就是價格和性能,而非功耗,如果龍芯電腦僅靠功耗低就想取勝于市場,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在性價比上毫無優勢,在功耗上的優勢又沒有太大的意義,面對英特爾、AMD兩大CPU巨頭的市場壟斷,勢單力薄的龍芯電腦只能依靠政策支持在特定的政府、教育等領域尋找市場空間。
龍芯的心病
位于電子行業食物鏈頂端的是半導體業,而處于半導體產業鏈頂端的是芯片設計業。以全球行業領軍企業的經驗來看,能帶動整個產業發展的大都不是研究機構。而頂尖力量集中在研究機構之中,缺乏市場敏感度和推廣能力,卻正是我國目前的芯片產業的科研現狀,龍芯的產業化也同樣面臨這樣的問題。
作為龍芯核心開發團隊的中科院計算所是科研單位,多數工作人員多年從事科研工作而并不熟悉市場,甚至與市場脫節,還因此有過與主動上門的機會失之交臂的經歷。有報道稱,北京一家民營高新技術企業在2005年曾與龍芯產業聯盟聯系過多次,希望能在公司的產品中用上龍芯處理器,半年后才得到回復。貽誤了時機,該公司的產品最終沒有能用上龍芯。
業界有觀點認為,龍芯作為一個自主知識產權研發項目,體制上沒有找到最合理的組織形式,沒有讓各組成部分之間平滑銜接,所以,形成產業化的核心團隊是短期內無法實現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