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物聯網與傳感器 > 設計應用 > 基于離散布置光電傳感器的連續路徑識別算法

        基于離散布置光電傳感器的連續路徑識別算法

        作者:清華大學,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 林辛凡 劉旺 周斌 李立國 黃開勝 時間:2009-06-22 來源:電子產品世界 收藏

          測定過程中,首先需要選擇測試點,即選擇與道路標記線遠近距離不同的點,如10cm、9cm、8cm……2cm、1cm等;然后在這些點上進行傳感器電壓采樣,得到這些點所對應的傳感器接收管電壓值;最后將電壓值與距離參數一一對應,便可繪制出傳感器電壓—偏離距離曲線。實測曲線如圖3所示。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5524.htm

          從曲線中不難看出,由于器件制造工藝的問題,各個光電管的性能特性存在很大差異,特別是電壓波動范圍相差較大。因此,為了給算法制定統一的標準,給數據處理帶來方便,需對各傳感器的特性曲線進行歸一化處理,具體方法有很多,比如可以把各傳感器的電壓值都處理成相對該傳感器最大電壓(白區電壓)和最小電壓(黑區電壓)的變化百分比,以使所有的特性曲線的范圍都將在0到100之間。

          歸一化處理后的特性曲線如圖4。由曲線可知,該組光電管傳感器的電壓—偏離距離特性曲線基本上呈現三段形態:即兩邊偏離黑線較遠處為斜率較小的直線段,中間為斜率較大的陡升段,黑線附近處底部呈現小平臺(某些傳感器特性曲線沒有顯示出平臺是因為測試點間隔較大的原因)。利用軟件工具對這些曲線進行分段直線擬合,以得到可供算法應用的簡單線性關系曲線,結果如圖5。

          圖5 線性擬合后傳感器電壓—偏離距離特性

          有了這些曲線,便可以根據傳感器電壓,來計算各傳感器與賽道中心標記線之間的距離,進而得到連續分布的路徑信息。在算法編寫過程中,需將上述得到的傳感器特性曲線參數寫入程序,作為數據庫進行保存。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教育| 肥城市| 临武县| 基隆市| 西城区| 临泽县| 东明县| 新丰县| 朝阳区| 临沭县| 云南省| 井冈山市| 望城县| 永昌县| 乐陵市| 济南市| 天门市| 浠水县| 大田县| 武宁县| 晋江市| 奈曼旗| 宁陕县| 衡阳县| 漳平市| 赣州市| 东丽区| 赞皇县| 长宁县| 泰顺县| 彰化市| 曲阜市| 临夏县| 渑池县| 兴海县| 万荣县| 宝兴县| 赤水市| 朝阳市| 阳谷县| 清镇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