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業界動態 > 23億個晶體管 處理器挑戰集成度及性能極限

        23億個晶體管 處理器挑戰集成度及性能極限

        作者: 時間:2009-02-20 來源:電子工程世界 收藏

                盡管高登-E-摩爾(Gordon E. Moore)提出警告,認為“摩爾法則”無法繼續有效,但微的高化仍在進一步發展,并為的提高作出重大貢獻。雖然內核的數量及緩存容量持續增加,但目前仍存在諸多應該解決的重要課題,其中包括芯片間的通信出現瓶頸、耗電量增加、以及由于軟錯誤及缺陷造成的錯誤等導致的可靠性低下等。另外,芯片內的時鐘及電源分配難度也很高,因此要求進一步革新電路技術。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1425.htm

                在“ 2009”的“Session3:Microprocessor Technology”中,共發表了8篇有關高及相關電路技術的論文。有關處理器的論文數量受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影響,較上年的20篇大幅減少,但美國英特爾卻發表了3篇有關及性能均創歷史最高記錄的新一代45nm處理器系列的論文。

                在“論文編號3.1”中,配備了8個多線程x86內核及L3緩存,采用了45nm級CMOS及9層金屬布線工藝,集成了23億個。這是創歷史最高水平的LSI。為了進行時鐘分配,配備了16個PLL及8個DLL。另外,為了提高芯片間的傳輸速度,采用了點對點(Point To Point)的串行輸入輸出(I/O)鏈路,使速度達到了6.4GT/秒。緩存方面,強化了糾錯編碼技術(ECC),可糾正2bit錯誤,檢測3bit錯誤,提高了可靠性。

                在“論文編號3.2”中,采用了相同的體系結構,集成8個x86內核。通過采用基于微控制器及7μm的厚膜金屬布線的電源柵極(Power Gate Transistor),利用將待機狀態內核獨立切斷電源的方法,削減了耗電量。涵蓋了耗電量從10W以下到130W、從移動設備到服務器的大范圍的應用。在“論文編號3.8”中,通過采用低漏電的工藝技術,6個內核的耗電量僅為65W。

                在日本企業發表的論文中,NEC的三維安裝SoC技術備受關注(論文編號3.3)。由于人們要求在手機等移動設備的SoC上配備多種功能,因此其復雜程度提高。為了支持多功能,需要配備容量更大、構成不同的SRAM宏,因此存在芯片面積及耗電量增加的問題。NEC將SRAM作為不同芯片,利用10um間距的微型管腳在SoC芯片上進行三維安裝。SRAM芯片采用開關陣列,進行動態重構,根據所需功能,重新設置了內存資源。這樣,芯片面積縮小了63%,內存延遲提高了43%。可作為發揮了動態重構的特點、實現低成本及低耗電量的新型處理器技術進行評價。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获嘉县| 黔西| 师宗县| 文昌市| 五河县| 怀远县| 潮安县| 虎林市| 万宁市| 门源| 句容市| 襄城县| 同仁县| 河间市| 昌图县| 莱州市| 榆树市| 松阳县| 徐水县| 高雄县| 紫云| 茶陵县| 上饶县| 黄大仙区| 拜城县| 田阳县| 长岭县| 延庆县| 冷水江市| 金乡县| 浮山县| 东兰县| 同心县| 任丘市| 蒙城县| 钦州市| 隆安县| 巴里| 香河县| 顺昌县| 江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