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業界動態 > 中國芯片制造業的困境

        中國芯片制造業的困境

        作者: 時間:2009-02-10 來源:FT中文 收藏

          走進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SM,簡稱:中芯國際)上海總部的接待區,很難不讓人感到沮喪。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1109.htm

          天花板上剝落的油漆,以及空蕩蕩大廳內昏暗的燈光,給人一種挫敗感——與該公司資產負債表講述的故事如出一轍。

          中芯國際作為中國最大的商,并非唯一一家遭遇困境的企業。在中國本土半導體產業宣告成立近10年之后,中國的商們仍很難與老牌跨國企業競爭,甚至難以實現盈利。

          如今,全球經濟危機加重了它們的苦難。上周五,中芯國際公告稱,其2008年第四季度的凈虧損額比一年前增加了一倍,至1.245億美元,銷售收入較2007年同期下降31%。中芯國際首席執行官張汝京(Richard Chang)表示,預計當前季度銷售收入還將下降50%。

          中國規模較小的本土商,包括上海華虹集團(Shanghai Huahong)、宏力半導體制造有限公司(Grace Semiconductor)和無錫華潤矽科微電子有限公司(Wuxi China Resources),都在經歷同樣的困境。

          “它們陷入了困境,受到需求削減的打擊,”麥格理證券(Macquarie Securities)駐香港半導體業分析師劉華仁(Warren Lau)表示。“它們的現金流正逐漸枯竭,因此不是需要摘牌并進行徹底重組,就是需要合并、或是被規模更大的集團收購。”

          中國的芯片設計企業——自行研發半導體但將制造外包給其它公司的企業——正在留意市場征兆,并為整合做好準備。其背后的主要驅動力是它們的私營部門股東。

          但是,對于芯片制造商來說,行業發展的主要推動力來自于中國各區域間的競爭。

          地方政府熱衷于吸引能夠抬高地價、創造制造業就業機會并提高政府聲望的大型項目,因此為愿意在當地建設加工廠的芯片制造商提供了豐厚的獎勵。

          中芯國際試圖從這種競爭中獲利。公司與成都、武漢以及深圳市都簽訂了協議。根據協議,地方政府支付加工廠的部分或全部建設費用,中芯國際負責對工廠進行運營管理。

          如今,地方政府正努力保住這些工廠,以及這些工廠所代表的就業機會與聲望。

          因此,中國的本土芯片制造業已經歷了好幾輪的政府救助。

         



        關鍵詞: 芯片制造 IC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和县| 陈巴尔虎旗| 屏边| 湛江市| 醴陵市| 大丰市| 安泽县| 凤山县| 石狮市| 安阳市| 仙桃市| 武胜县| 酒泉市| 清苑县| 斗六市| 河北省| 正定县| 麟游县| 左权县| 镇安县| 双柏县| 莆田市| 柏乡县| 叙永县| 公主岭市| 万全县| 梁山县| 隆尧县| 宜城市| 临江市| 措美县| 宁津县| 余庆县| 铁岭县| 广丰县| 武宣县| 大英县| 宜良县| 永昌县| 合水县| 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