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半導體設備企業遭遇產業寒流
裁員、倒閉。IT產業的冬天,看來沒有誰能完全躲得過。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88588.htm《第一財經日報》昨天從一位業內人士處獲悉,剛在國際市場嶄露頭角的本土半導體設備企業新貴——上海中微半導體(下稱“中微”),經歷了一場難堪的裁員,涉及30多個技術主力。而且,一個原本看好的關鍵業務部門也被撤銷。
該人士透露說,被撤銷的部門稱為CVD,即“高壓熱化學沉積設備”部門。這也是中微兩大關鍵業務與產品線之一,另一個則是離子刻蝕設備業務部門。
而就在半年前,在全球半導體材料與設備展會(日本)上,這家公司曾高調宣布,由其獨立研發的用于65納米至45納米高端芯片生產的設備,已正式進入全球頂級半導體設備市場。這標志著中國本土企業首次在半導體關鍵設備領域進入了12英寸生產線。
中微一位內部人士坦陳,公司上述業務調整,是對半導體市場形勢的應對。因為,一年來,全球半導體市場持續走低,半導體設備需求相對下降,許多同行均已作出相應調整。
來自SEMI(全球半導體設備與材料協會)的報告顯示,由于許多生產廠家緊縮開支,2008年,半導體設備銷售將下降20%。
中微董事長兼總裁、著名半導體設備專家尹志堯想必十分窩火。因為,他曾對高壓化學薄膜沉積設備市場表達了樂觀,2005至2011年,整體市場年復合增長率(包括離子刻蝕設備)將達12.45%。年初,他對記者舉例說,一條12英寸生產線,如果產能為5萬片,至少需要70臺化學薄膜設備、70臺等離子刻蝕設備,總價至少4億美元。
而今,化學薄膜沉積設備部門卻已裁撤。中微上述人士說,這是暫時的措施,目前先集中資源發展優勢業務。她說,第二季,公司業務相當出色。
尹志堯近日接受新加坡《聯合早報》專訪時坦陳,公司目前正處在一個艱難的成長期,尚無大筆銷售收入,仍靠國際風投支撐。
中微投資方倒沒有任何動搖跡象。它的背后,仍閃耀著高盛、華登國際、光速、紅點等國際著名風投身影。
又訊,相對中微,另一家同樣由海歸創立的本土企業——海微芯儀集成電路設備制造(北京)有限公司則沒有這么幸運。今年7月,這家創立僅兩年多的設備企業已悄然倒閉。
中微上述人士表示,產業榮衰期無法回避,但對中國半導體產業來說,設備環節已被國家列為重點扶持的領域,中微應該能夠安然度過低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