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光電顯示 > 業界動態 > 日韓掀起惡性競爭 液晶電視進入無利時代

        日韓掀起惡性競爭 液晶電視進入無利時代

        作者:胡洪森 時間:2008-07-16 來源:賽迪網-中國電子報 收藏

          品牌:日韓品牌掀起惡性價格戰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85759.htm

          上半年,日韓品牌借助其貫穿產業鏈的優勢,在全球資源統一調配下,在中國市場掀起了惡性價格戰,這讓外資與國內品牌不僅在銷售額方面差距拉大,就連銷售量的差距也越來越明顯。

          中怡康統計顯示,今年1-5月份,日韓品牌的市場占有率達到53.3%,國內品牌的市場占有率則為46.7%。而去年1-5月份,國內品牌的市場份額還高達56.4%,今年減少了10個百分點。目前在一、二級市場,三家份額加起來超過30%,而零售量份額超過10個百分點的國內企業一家也沒有。

          零售量份額排名前十的廠商依次是(12.35%)、(10.36%)、(9.77%)、(8.55%)、(8.49%)、(8.06%)、(8.04%)、東芝(7.05%)、飛利浦(6.46%)和(6.35%),外資占據六家,完全顛覆了去年(11.96%)、(9.39%)、(8.58%)、(8.4%)、(7.79%)、(7.37%)、廈華(6.97%)、飛利浦(6.62%)、東芝(5.8%)、(5.27%)前十強的排名。

          零售額方面的差距更加明顯,今年1-5月份,日韓品牌零售額的份額達到63.2%,國內品牌的份額僅為36.8%,而去年1-5月份,國內品牌的零售額還為46.1%。目前零售額份額排名前十的廠商依次是三星(15.12%)、索尼(13.71%)、(10.25%)、(8.19%)、東芝(7.98%)、(7.17%)、(7.09%)、飛利浦(6.98%)、(6.81%)和(5.80%)。

          對比近幾年的國內品牌和外資品牌的份額,我們可以看到明顯的變化。2004年-2005年,國內企業率先發動價格戰,讓國內品牌的市場份額一度高達80%,不過等外資品牌站穩腳跟后,陸續推出低端產品和采用靈活的價格策略,它們的市場份額逐漸上升。到了2006年,國內品牌和外資品牌的份額為6∶4,2007年上半年雙方處于均衡狀況,到了今年,外資品牌已經有超過五成的份額。

          今年上半年,國外品牌的市場份額進一步增長的原因主要是國外品牌市場結構向大尺寸轉移和三星、索尼、夏普、等日韓品牌在液晶市場大打價格戰兩大原因。

          從2006年開始,外資品牌就開始集體向大尺寸進軍,迅速搶得40英寸以上尺寸市場的主動權,將40英寸以下市場讓給國內品牌的同時獲得了大尺寸市場的高額利潤。隨后在今年上半年,賺取一定利潤作為基礎的日韓品牌結合產業鏈優勢發動價格戰,40英寸級以上尺寸不少產品的降價達到2000元-3000元,這讓它們在該尺寸的市場份額快速上升。在40英寸市場,外資品牌的市場份額達到82.3%,國內品牌僅為17.7%;在42英寸市場,外資品牌的市場份額達到58.7%,國內品牌僅為41.3%;在46英寸市場,外資品牌的市場份額達到88.5%,國內品牌為11.5%;在47英寸市場,外資品牌的市場份額達到49.5%,國內品牌為50.5%;在52英寸市場,外資品牌的市場份額達到80.7%,國內品牌僅為19.3%。

          另一個因素是國外品牌近兩年來進行了產品策略調整,如索尼和東芝收縮了CRT和等離子電視業務,全力主攻;三星、飛利浦、LG等雖然沒有退出等離子市場,但是其主攻液晶的策略也非常明顯地表現出來。在今年上半年,外資品牌全力做液晶電視的能量被釋放出來,而國內不少企業還是兩種產品都有涉足,必然會劃分出去一部分精力,這點上也是外資品牌上半年走強的一個原因。

          區域:中西部消費者對國內品牌認知度高

          在地域的分布中,不同地區之間的銷售存在比較明顯的差異。造成差異的主要因素包括: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及用戶的消費能力、價格和銷售渠道及銷售政策、產品認知度及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

          中怡康統計顯示,在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浙江這些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消費者對外資品牌的認知度高;在諸如重慶、陜西、福建等省份,國內和國外品牌的總體份額相差不大;而在江西、貴州、廣西等省份,國內品牌的知名度明顯要高于外資品牌。

          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以北京為例,外資品牌的零售量份額為61.4%,國內品牌零售量份額為38.6%。外資零售額份額為 72.1%,國內零售額份額為27.9%。零售量份額排名前十的企業分別是夏普(12.68%)、三星(11.40%)、索尼(11.26%)、LG(9.10%)、東芝(9.10%)、康佳(7.26%)、創維(7.07%)、海信(6.50%)、飛利浦(6.24%)和 TCL(5.33%),零售額份額排名前十的企業分別是夏普(16.19%)、索尼(14.84%)、三星(13.86%)、 LG(9.70%)、東芝(9.58%)、飛利浦(6.63%)、創維(5.45%)、康佳(4.87%)、海信(4.83%)和TCL(4.19%)。

          經濟相對一般的省份以陜西為例,外資品牌的零售量份額為50.4%,國內品牌零售量份額為49.6%;外資零售額份額為59.68%,國內零售額份額為40.4%。零售量份額排名前十的企業分別是海信(13.82%)、三星(11.78%)、東芝(9.07%)、索尼(8.68%)、TCL(8.63%)、飛利浦(8.01%)、創維(7.40%)、LG(6.15%)、康佳(5.54%)和夏普(4.90%),零售額份額排名前十的企業分別是三星(13.82%)、海信(11.98%)、索尼(11.40%)、東芝(10.93%)、飛利浦(8.94%)、TCL(7.73%)、LG(6.67%)、創維(6.44%)、夏普(6.17%)和康佳(4.16%)。

          經濟相對落后的省份以江西為例,外資品牌的零售量份額為21.7%,國內品牌零售量份額為78.3%;外資零售額份額為28.3%,國內零售額份額為71.7%。零售量份額排名前十的企業分別是 TCL(16.85%)、創維(16.50%)、海信(13.06%)、(9.20%)、索尼(7.56%)、海爾(6.25%)、三星(5.22%)、東芝(2.84%)、廈華(2.29%)和飛利浦(1.98%),零售額份額排名前十的企業分別是TCL(15.90%)、康佳(12.58%)、創維(15.24%)、海信(12.07%)、索尼(11.14%)、(7.42%)、三星(6.45%)、海爾(6.29%)、東芝(3.42%)和飛利浦(2.39%)。

          顯然,在不同消費能力的市場,消費者對國內外品牌的選擇大有不同。結合中怡康的統計數據,我們可以歸納如下:在東部沿海省份,消費需求相對旺盛的地方,人們對外資品牌的認可度較高;在中部正在發掘的市場,人們的消費能力一般,性價比是消費者首先考慮的因素,因此國內外品牌應該算是平手;在中西部等經濟相對落后的省份,對價格的敏感度較高,因此價格相對低廉的國內品牌占據很明顯的優勢。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县级市| 普兰县| 峨边| 泰和县| 锡林浩特市| 两当县| 龙门县| 鱼台县| 龙江县| 扶绥县| 清原| 莱阳市| 商水县| 阳城县| 霍邱县| 禹州市| 马龙县| 民丰县| 子洲县| 隆德县| 嘉峪关市| 丹巴县| 尼玛县| 儋州市| 百色市| 绥化市| 哈巴河县| 成都市| 新昌县| 云林县| 山东省| 鄂伦春自治旗| 宁城县| 长武县| 九江县| 冕宁县| 达尔| 双鸭山市| 当雄县| 天津市| 虎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