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IC設計鎖定北美 芯片封測及制造先看臺灣
大陸清華紫光集團一口氣在臺連番投資力成、矽品及南茂的好胃口,完全把董事長趙偉國提出展訊愿與聯發科合并的口號整個打趴,但確實還存在的臺灣法令規范,讓清華紫光既便有意向,短期也不知怎么談下去。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84556.htm據了解,清華紫光集團在確定要成為大陸半導體產業鏈的風險投資第一人下,IC設計產業先鎖定北美市場為主,芯片封測及制造優先看臺廠的策略早已清清楚楚。
臺灣政府若真在2016年初的總統大選前,正式放寬大陸資本投資臺系IC設計公司的限制后,那時侯清華紫光集團才會再回過頭來臺灣獵艷,短期IC設計以北美為主,封測、制造鎖定臺灣的方針,并無改變。
其實對清華紫光集團來說,鎖定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上、下游廠進行并購策略,以符合大陸政府力主半導體產業自主化的目標,早已確立。
趙偉國也自承,比起大陸風投資金總偏愛互聯網,又或物聯網公司的選項,清華紫光集團無意甘作牛后,反而鎖定半導體公司積極搶攻,就是要作雞首的差異化策略,方能為清華紫光集團增添不少保險分。
也因此,從美光(Micron)到威騰(WD),再到新帝(Sandisk),接著又有力成、矽品及南茂,清華紫光集團這一樁在全球半體產業鏈的收購大戲,劇情不斷高潮迭起,也扣人心弦,而美光突然宣布收購華亞科的大戲,背后似乎也有濃濃與清華紫光集團的只能意會,不能言傳之合作味道。
其實清華紫光集團作為一資本f企業,有意攪動全球半導體產業版圖的策略上其實相當明確,就是要以大陸內需及外銷市場作籌碼,搭配模糊的大陸官方及半官方色彩,在已經形成寡占結構的芯片產業中作破局,才有進一步連結到大陸半導體產業自主化目標及當地資本市場利得的競爭優勢。
也因此,清華紫光集團優先選擇DRAM產業出手,甚至暗示展訊及聯發科可以全方位合作,甚至不斷收購力成、矽品及南茂等臺系一線封測廠,都看得出清華紫光集團先以DRAM上、下游產業鏈作破局,再試圖往手機芯片等其他寡占型芯片市場活動的步奏,上兵伐謀的企圖心,早已昭然若揭。
因此若要判斷清華紫光集團的下一個動向,大概可以勾勒出全球DRAM產業上、下游公司,仍將是強力收購選項,至于IC設計領域,則仍優先以北美公司為主,臺廠為輔。凡繪圖芯片、EDA軟件、IP平臺,甚至手機芯片等僅存少數幾家芯片供應商的市場,當然會進入趙偉國的法眼。
至于全球封測產業鏈,在非常有可能領先IC設計、晶圓制造在大陸市場深耕茁壯下,本益比偏低、財務結構健全、獲利能力良好,經驗人才充沛的臺灣封測業者,自然是第一選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