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閉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工控自動化 > 市場分析 > 國產工業機器人 盛世下的“危言”

        國產工業機器人 盛世下的“危言”

        作者: 時間:2015-12-08 來源:經濟觀察報 收藏
        編者按:機器人領域恐將復制光伏的老路——光伏產業在大規模的投資熱潮之后,產能過剩等各種矛盾激化,陷入崩潰邊緣,一批企業倒在了看似最輝煌的時刻。問題來了,現在是中國機器人投資的節點么?

          從業者怎么看?12月3日,坐在海淀區中關村上地硅谷亮城科技園的辦公室里,身為北京光年無限有限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的俞志晨說,高速發展的機器人產業有些泡沫是正常的,這類似于以前的互聯網產業。“機器人尤其是虛擬機器人行業核心在于技術創新,而且需要長期積累,門檻高,做這行的幾乎沒有順暢的,因為要長期持續投資,都是之前有積累的,”俞志晨說。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84015.htm

          一邊是中國各類機器人投資者魚貫而入、魚龍混雜,一邊卻是,國產核心部件技術已經受制于人的現實。在快速增長的中國消費市場里,去年65%的份額被全球四大機器人巨頭鯨吞,而國產機器人僅占10%左右。“目前國內機器人技術與國際先進水平整體差距很大,只有個別點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比如蛟龍號深海機器人、機器人機構設計等方面比較領先,”丁希侖說,“但是,我們國家在、服務機器人、醫療機器人等等技術水平上整體上落后很多。落后的不僅在機器人的關鍵部件,比如電機、減速器等的制造技術水平低,還有其它層次的原因。”

          由一名科學家轉身為行業領軍者新松機器人總裁的曲道奎,近期不止一次對中國機器人產業提出風險預警,日前他再次提及,技術空心化、應用低端化和市場邊緣化是目前產業3大潛在風險。

          方向

          “雖然技術目前整體落后國際先進水平,但中國依然有機會,”丁希侖認為,法國政府對機器人領域的支持策略或許值得此時的中國借鑒,比如由政府組織一些機器人基礎技術方面的研究項目,而由工業界支持開展應用和開發方面的工作,兩者相輔相成,使機器人在法國企業界很快發展和普及。即通過政府大力支持的研究計劃,建立起一個完整的科學技術體系。

          丁希侖的觀點是,政府可以引導但不要主導,像機器人成熟技術完全可以讓市場主導。

          雷柏科技似乎是一個不錯的例子。這家公司機器人零部件采購自ABB等外資企業,但是整個生產線的集成卻是獨自研發的,“我們算是電子制造企業里第一個吃‘螃蟹’的,五年來我們不斷積累應用無數的案例,加上我們本來是做工廠的,反而比其他自動化公司更加了解工廠特性,在應用上更熟悉,”鄧邱偉說。

          雷柏科技還通過與其他企業和機構合作一起爭取到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面向電子產品行業快速精密自動化裝配生產線”來積累品牌信譽。“今年機器人板塊收入是去年的3-5倍,”鄧邱偉說。

          “中國制造業規模非常大,‘機器換人’的推動下,在一定時期內市場空間會很大,中國企業在集成創新上有所突破,也是一種方向,”丁希侖說。

          雷柏科技近期發布了擬定增11.95億元發力無人機和機器人的公告,這種向其他產業鏈橫向或縱向的延伸,并不是進軍機器人企業的個案。2013年至2014年,俞志晨開始將軟硬結合,從人工智能的軟件延伸到硬件領域。小I機器人也在從軟到硬,不過,在朱頻頻的理解下,機器人行業概念太大,簡單可分為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而服務機器人又包括虛擬機器人(即智能機器人)和實體機器人,小I機器人只專注于智能機器人。

          朱頻頻目前的邏輯是,2015年,市場出現對實體機器人的強烈需求,根據企業自身特點與外部環境,小I機器人從軟到硬既是企業的戰略規劃,更是一個技術、產品、產業自然良性發展的過程。

          2012年推出改版后的蟲洞語音助手,從而獲得第一二輪的天使投資和基金投資,圖靈才有了如今較快的發展,然而在擁有三星、微軟、海爾等11個大客戶的情況下,俞志晨卻在圖靈二代機器人產品上嘗試開放式平臺,至今已從定制化的11個大客戶演變成擁有11萬名合作伙伴的局面。

          俞志晨認為,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和實體機器人三條線目前是不斷融合的,圖靈需要做的便是“緊跟三條線融合的節奏”,“這一兩年我們創新算是快的,但還需更快,”俞志晨如是說,“雖然行業目前存在泡沫化、虛幻化繁榮,但這種機會來了,不做肯定不行,而怎么做是關鍵,這非常微妙”。

          “大廈無法建設在沙灘上”,丁希侖篤信做科學研究需要長時間的專注和努力。他及其團隊剛研發出一款“蜘蛛“版的空間機器人,不僅可以探測火星等,還可以對病人進行陪護、聊天并陪孩子娛樂和學習,他正在試圖將這個機器人市場化轉化成貨架上的產品。不過丁希侖說,“必須尋找舍得投入和專注的合作伙伴”。

          丁希侖認為,擁有十幾億人口的中國,服務機器人、醫療機器人等未來的市場空間將遠遠超過工業機器人的規模。看中這個市場的還有三緯國際、圖靈機器人等企業。

          也許沒人知道未來會怎樣,這可能正是機會所在。“機器人包括感知系統、控制系統、認知系統三部分,而感知和控制系統都可以有多個,而被譽為機器人的‘大腦’的認知系統,即人工智能系統只有一個,遠比互聯網領域技術壁壘高,未來可能出現所有機器人只有一個‘大腦’的局面,”俞志晨說,“在這方面中國依然有很大的機會去搶占制高點。”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關鍵詞: 工業機器人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恰县| 杨浦区| 永丰县| 南漳县| 古田县| 昌都县| 玉溪市| 锡林浩特市| 宣武区| 偃师市| 陆河县| 宜良县| 赫章县| 广宗县| 饶河县| 买车| 满洲里市| 盐山县| 文化| 余庆县| 宜州市| 陇南市| 海口市| 安吉县| 平陆县| 民勤县| 清丰县| 体育| 老河口市| 周口市| 麻阳| 定陶县| 乌兰县| 团风县| 洛扎县| 肃宁县| 洮南市| 洞头县| 六安市| 湖南省| 平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