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產品看戰略 BAT誰能領跑車聯網布局?
T騰訊:騰訊路寶探路,騰訊車聯押后,外援眾多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82704.htm騰訊在車聯網方面的動作可以回溯到2014年。當年1月,騰訊推出騰訊路寶APP;5月,推出首款OBD硬件產品路寶盒子。首款OBD硬件產品路寶盒子,通過OBD接口,可以獲取車輛信息,并通過藍牙與手機連接,配合騰訊路寶APP,通過手機把車輛信息反饋給用戶,如車輛診斷、油耗分析等服務。2014年12月,騰訊路寶“i車生活平臺”發布了首款落地產品“i保養”,符合條件的車主投保人保保險,通過下載使用騰訊路寶APP或者關注騰訊路寶微信公眾號,即可在指定服務網點享受到全年不限次數的免機油、機濾和工時的常規保養服務。
然而在筆者看來,無論是路寶盒子還是“i保養”,都只是騰訊對車聯網及車聯網業務的試水動作。真正的大招是今年9月份騰訊車聯推出的車聯ROM、車聯APP和“我的車MyCar”服務三款產品。
從產品層面來說,車聯ROM、車聯APP和“我的車MyCar”服務各有針對重點。車聯ROM可以認為是一個操作系統,目前騰訊在和后裝車機企業合作中將其產品落地,首批合作伙伴為華陽和路暢。車聯APP則是一個手機映射功能,搞定的是為車企提供手機-車機互聯技術的供應商,首批合作伙伴包括博世、東軟、福特和億連。“我的車MyCar”走的是前裝路線,主要作用是將車這個大硬件擬人化,成為車主的好友,車主可以在微信端或者手Q圈獲得汽車“好友”的信息,并可互相“溝通”,如發送位置、音樂等信息到車機上。
四維圖新的車聯網布局也是騰訊車聯網布局的一部分。在10月底舉行的2015年四維圖新用戶大會,四維圖新發布了趣駕WeDrive3.0,帶來了全新的車機方案趣駕WeCar,以及升級后的手機車機互聯方案趣駕WeLink,車機系統趣駕OS。趣駕WeDrive3.0還引入了微信功能,類似騰訊車聯的“我的車MyCar”服務。同時,趣駕WeDrive3.0還將會是一個開放平臺,開放地圖API、車輛狀態API,以吸引三方開發者為趣駕WeDrive3.0開發更多應用。
在互聯網汽車方面,騰訊和富士康、和諧汽車的合作被業內認定是騰訊進軍整車業務的動作。
產品落地后,BAT哪家將會跑得最快?
BAT三家車聯網戰略布局逐漸明朗,那三家的產品誰能跑得最快?也就是最快地覆蓋市場,并迅速獲得數量最多的用戶?
要想跑得快,落地就要快;要想落地快,就看伙伴快不快。尤其是對于進入車聯網領域的互聯網公司而言,伙伴快不快將影響產品的落地速度。那么,如何才能讓伙伴快起來呢?當然要讓伙伴能夠接受自家的產品。車聯網的產品落地分為前裝和后裝,前裝主要針對的是車企,后裝則以后裝車機企業為主。然而無論是車企還是車機企業,已經牢牢把控汽車行業多年的他們是不會輕易和互聯網公司共享汽車這塊大蛋糕。
對于車企而言,合資車企的車聯網規劃均由母公司完成,然后由合資車企進行本土化,母公司有著絕對的控制權,這也堵死了互聯網公司任何系統級產品進入前裝序列的路。正因如此,阿里YunOS、騰訊車聯ROM和四維圖新趣駕OS只能通過和后裝車機企業合作,推出搭載該系統的后裝車機。不過,后裝車機企業就原因完全搭載來自互聯網公司的系統么?徹底淪為硬件制造商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YunOS與后裝車機企業推出的產品,往往是帶有WINCE+YunOS或者是Android+YunOS雙系統的車機產品,淪為車機廠產品的“助手”。
這種情況下,百度車聯網的落地就顯得非常快速而領先了。根據公開的資料,目前搭載百度車聯網解決方案的車型已經包含北京現代全新途勝、起亞K5以及比亞迪“宋”三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