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讀華為“1+6”戰略:助力運營商ICT轉型
“1”指立足精品網絡,建設超寬帶基礎網絡,華為已引領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80513.htm如上所述,“1”是基礎管道、基礎網絡,包括運營商4G/5G網絡以及光纖寬帶網等。華為將超寬帶網絡單獨列出,可見其重要性。
在無線管道方面,當前全球4G網絡已經進入大規模建設期,而載波聚合(CA)等技術成熟,促進了LTE-A的發展。在中國,無論中國電信還是中國移動,都推出了基于CA的4G+網絡,實現網絡速率的再次大幅度提升。
這這場建設浪潮中,華為取得了極為出色成績。根據GSA報告,截至2015年7月,全球已有422張LTE商用網絡,華為承建了其中203張網絡。在LTE-A方面,全球運營商已部署88張LTE-A網絡,其中華為承建了45張,占總數一半以上。
“在管道領域,華為一直強調網絡體驗是第一生產力。”岳坤表示。因此,華為一直在幫助運營商要做好網絡體驗,在過去的一年中,助力運營商為多個人群密集的重要活動進行通信保障。
岳坤首次披露,在今年9月3日舉行的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閱兵上,華為協助三大運營商保障多個重點區域無線網絡。“這些區域人數密度極大,0.5平方公里用戶可能達到3、4萬人。他們頻繁用手機分享閱兵的精彩,對運營商網絡承載帶來巨大壓力。但可喜的是,整個閱兵過程中,運營商網絡表現一直很平穩。”岳坤自豪地說。
據了解,華為助力運營商建設基于用戶體驗LTE精品網絡,其精品網絡區域內性能和用戶感知優異。除了閱兵,在亞運會、青奧會、APEC等重大活動中,華為LTE網絡高效穩定,有效保障會場及活動通信。
除了4G,5G今年以來在巴塞羅那MWC以及上海MWC展會大放異彩,華為在5G研發上正扮演這領導者角色。據悉,早在2009年華為就開啟了5G研究。華為計劃在2013年~2018年,投入6億美金用于5G研究,這在設備商中十分罕見。
目前,華為已在全球建立了9個5G研究中心,參與5G研究專家超過500人。華為已經在5G空口技術、網絡架構、頻譜使用、基站實現等多個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今年6月,華為在5G全球峰會上榮獲業界首個5G大獎“5G最杰出貢獻獎”。今年7月,華為在上海MWC展示了世界首個6GHz以下的5G測試樣機。
岳坤表示,華為預計2018年領先運營商會開展5G的測試、試驗,到2020年5G標準凍結滿足商用要求后轉入規模商用。
岳坤表示,超寬帶基礎網絡是運營商面向ICT轉型的基礎。“無線技術一定會走向5G,我們需要它去建立一個全聯接的世界。”岳坤說。他還補充,5G預計在2020年將具備商用能力,運營商現階段面臨猛增的流量需求,需要依靠4G及其增強技術如CA、Massive MIMO等解決,這將是接下來幾年的關注焦點。
近一年來,中國運營商加大了固定寬帶投入力度。對UBB在國內發展趨勢,岳坤分析,中國移動在加大其光纖網絡建設;而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則積極進行“光改”,推進“光進銅退”,如今打造了多個“全光城市”,甚至是“全光省”,這些都拉動UBB市場的發展。
事實上,作為中國運營商UBB建設的主要供應商,華為表現出色。面向未來千兆時代以及視頻業務蓬勃發展的時期,華為在9月9日舉行的2015年超寬帶高峰論壇上,正式發布Gigaband超寬帶發展戰略,首次對超寬帶產業的發展階段給出明確定義,并針對視頻體驗提出了評價體系標準U-vMOS。
同時對于現有LTE網絡,華為助力運營商建設基于用戶體驗LTE精品網絡,精品網絡區域內性能和用戶感知優異。在亞運會、青奧會、APEC、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等重大活動中,華為LTE網絡高效穩定,有效保障會場及活動通信。
“6”指網絡、運營支撐、業務轉型,尚處探索期
簡而言之,華為“1+6”戰略中的“6”指NFV/SDN、數據中心、視頻業務、云服務、BES/IES和大數據這6個領域。岳坤將其分為“2+2+2”,分別是網絡轉型、運營支撐轉型及業務轉型。
第一個“2”指的是網絡轉型。
在運營商網絡轉型中,華為一方面要協助運營商開展當前CT網絡向以IT技術為基礎的SDN/NFV網絡的轉型。
比如在中國SDN發展方面,華為作為SDN技術領域的領先解決方案提供商,積極推動SDN在中國的產業化,在2014年和三大運營商及國內伙伴們一起推動成立了中國SDN產業聯盟,韋總樂平是理事長,華為則是惟一一個供應商身份的副理事長。
在NFV領域,華為已經和超過60個全球領先移動運營商展開CloudEdge、CloudCore解決方案 POC(Proof of Concept)測試和網絡預商用,包括DT、VDF、Telefonica、NTT DOCOMO、中國移動等。
另一方面,華為幫運營商將以交換機、基站為核心的CT網絡,轉化成以數據中心為核心的網絡,實現數據中心轉型。
“我們認為未來的網絡是以DC為中心的網絡。”岳坤表示,從2002年開始,華為已有13年的數據中心服務經驗,在全球已建設超過480個數據中心項目,其中包括160多個云數據中心,包含全球運營商100個數據機房項目,建設面積超過80萬平米。
在國內,華為幫助中國移動在移動南方基地、呼和浩特以及哈爾濱,幫助中國聯通在天津、陜西西咸等,幫助中國電信在廣西等建設了業界領先的DC基礎設施,并與運營商一起持續探討用最新的技術和架構,構筑以DC為中心的網絡。
第二個“2”指運營支撐轉型。
運營支撐轉型其中一個重點是BSS和OSS的轉型。岳坤介紹,華為希望協助運營商實現這兩個系統的升級。升級后的系統都可以帶來使能,就是Enable。
“使能最根本作用是幫助運營商把BSS升級成BES(Business Enable System);將OSS升級成IES(Infrastructure Enable System),如此一來,運營商傳統IT系統將不再僅是一個協作或支撐系統,而是變為一個生產系統。”岳坤表示。
另一個轉型是大數據。眾所周知,運營商擁有龐大數據資產,但此前未“激活”,是一個個數據孤島。華為正協助運營商把現有分散在各系統中的數據進行整合和共享,包括業務域、管理域、運營域的數據,從而使數據資產實現價值最大化。
此前,上海聯通攜手華為與政府合作,探索運營商大數據如何參與智慧城市建設,并在2014年底配合浦東新區統計局,核查浦東新區兩個重點鎮拆違工作深入開展后的實際人口變動情況,提供了第一手資料用于政府部門人口流動管理。同時,攜手四川聯通,華為第一個“FusionInsight–Universe”大數據全球樣板點正式上線,這也是首次由電信運營商聯合設備商共建的集運營與體驗于一體的大數據中心。
可以看到,過去一年多來,華為圍繞1+6戰略與運營商開展了多方面的嘗試。岳坤表示:“華為認為只要將這些前期探索合作扎扎實實地做好,就能幫助運營商尋找更多可行的轉型方向。”
第三個“2”指的是業務轉型。
岳坤表示,對未來運營商的業務轉型,華為看好視頻業務,華為認為視頻已經成為運營商基礎業務,而非增值業務。
“視頻已成為運營商基礎業務,成為基礎業務的意思是用戶不再是購買寬帶業務,再去增加視頻業務,而是為了購買高清、高質量的視頻業務,購買更好的寬帶。”岳坤說。
對視頻業務基礎化,華為已攜手運營商圍繞視頻構筑最佳體驗的承載網絡。如在四川,四川電信聯合華為公司共同開展了4K超高清視頻業務的探索,將“光纖寬帶”和“4K超高清視頻”結合在一起,完成了國內首個4K超高清視頻業務的商用部署。
不過,在把視頻構建為基礎業務的過程中,運營商面臨一些挑戰,比如在評估視頻的質量以及判斷用戶的使用體驗方面并沒有統一標準。為此,華為發布了視頻體驗衡量體系評價標準U-vMOS(video Mean Opinion Score),為視頻行業提供統一的跨屏、跨網、跨業務的視頻體驗衡量體系評價標準,使得視頻業務能夠在統一的評價標準下,實現更快速穩健的發展。華為在視頻業務領域能夠提供端到端的視頻質量保障,協助運營商提供極致體驗的視頻業務。
業務轉型的另一個方向是云服務市場。岳坤表示,華為認為運營商在云服務這方面潛力巨大,運營商在機房、網絡、客戶等方面優勢顯著。在中國未來的云服務市場,運營商將占去較大部分。“所以華為會致力于幫助運營商成為一個成功的云服務提供商。”
目前,華為聯合運營商一起積極響應國務院2015年5號文《關于促進云計算創新發展培育信息產業新業態的意見》的要求,幫助運營商成為政府首選云服務商,以浙江嘉興政務專有云為例,華為通過與中國電信浙江分公司共同建設和承接嘉興市政府政務專有云,希望能夠實現政府“云集信息、智慧政務”的訴求,實現惠民、匯業、慧政。
據悉,本次北京通信展,華為特意將展臺按照“1+6”解決方案劃分布置,向觀眾展示華為與運營商的轉型實踐經驗和未來發展思路。
新戰略面向未來,運營商實踐將存差異
不同的運營商,甚至不同省市的運營商,由于網絡和業務發展情況不同,他們對轉型路線的選擇與側重也不相同。華為又是如何應對?
對此,岳坤表示,1+6不能割裂來看,盡管不同運營商在具體轉型實踐中在各個領域的推進速度有所不同,但是對華為來說,對1+6能力的打造是齊頭并進的,不會厚此薄彼。
據悉,華為公司從2008年就開始構建面向未來ICT能力,在包括服務器、存儲在內的IT基礎設施領域,華為已經成為業界成長最快的公司。
交換機相關文章:交換機工作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