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成功方程式:戰略不是問題實力是關鍵
不斷有本土品牌要超越三星、Apple,無論是傳統廠商還是新興的互聯網品牌。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80179.htm不過客觀的說,大多數大陸手機手機距離三星、Apple差距依然都很遠,雖然同樣是巨頭Apple依舊保持增長,三星則在一點點下滑。
與功能手機市場相比,智能機產業生態已經發生很大變化,Apple憑借iOS封閉的生態鏈及獨占式產業鏈資源一枝獨秀,而三星則在智能手機浪潮中憑借領先 的產業鏈資源異軍突起,這些所有大陸手機廠商都明白,智能手機越來越標準化,要想差異化只有擁有獨特的產業鏈優勢,對于大多數大陸手機品牌而言要想成功, 戰略都很清晰,只是實施的能力或實力不足。
上半年至今SONY攝像頭缺貨,幾乎所有大陸手機品牌都被鎖住了咽喉,而Apple、三星所受影響很小,就是無法控制供應鏈所致。
今天有消息華為將與鴻海共同投資LTPS面板廠,只不過華為向供應鏈上游侵入的又一步驟而已,之前華為已經充分享受了海思帶來的盛宴。
華為投資面板很正常,其實Apple早已投資面板,只不過是與JDI、夏普等合作建廠,因為這樣即可以保證產能也可以在技術上保持領先,當然之前Apple投資液態金屬Liquidmetal好像并不成功,不過這沒有降低Apple對供應鏈的掌控力度。
無論是面板、處理器晶圓代工、指紋識別還是壓力觸控、移動支付,Apple幾乎掌控者智能手機供應鏈的最先進技術、產能甚至專利,這是Apple過去幾年成功的基礎。
與Android手機廠商相比,Apple最大的優勢在于包括iOS在內軟硬件一體化的設計,智能手機未來的創新更多來自不同傳感器的引進,因為掌握操作 系統的優勢,相對Android手機,Apple引進新技術的速度要遠快于Android競爭對手,就像壓力觸控,雖然技術上對Android廠商并不是 秘密,不過要引進并發揮最大效率,顯然需要Google的介入,而Apple卻可以憑借一己之力輕松實現。
產業鏈和生態是Apple過去以及未來相當長時間內領先群雄的資本,三星雖然擁有產業鏈優勢,能夠保證在智能手機的浪潮中爆發,不過由于生態的欠缺,力推 Tizen可惜為時已晚,也難以避免在智能手機越來越標準化大環境下的下滑。華為不斷深入耕耘產業鏈,即使與三星一樣不擁有生態優勢,與三星在產業鏈的差 距卻在縮小,品牌及銷量上漲也就很自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