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想甩掉英特爾?起底蘋果的“恩怨舊仇”
AMI聯盟的構想是這樣:在蘋果發揮其麥金塔操作系統軟件的優勢的同時,摩托羅拉結合IBM在處理器方面的優勢,推出PowerPC芯片,為蘋果公司提供彈藥,并向聯盟以外的公司提供。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70633.htm聯盟隨后還成立了兩家子公司:Taligent和Kaleida,開發PowerPC所需的應用軟件。PowerPC 體系結構規范最后于1993年成功發布。PowerPC設計中心命名為Somerset(英國西南部的一郡),這個名字來自圓桌武士尋找圣杯的傳奇故事。亞瑟王就是在Somerset召集圓桌武士,共商尋找圣杯大計。有媒體稱,而這個字也有翻筋斗的意思,暗合孫悟空大鬧天宮的乾坤轉變之意。
1994年3月14日,蘋果公司的Power Mac采用了第一代PowerPC芯片,新品雖然受到了蘋果粉絲們的搶購,但蘋果沒有能夠憑此進一步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
AMI聯盟麾下的那兩家子公司的運營很差勁,由于合資方意見不一致,因此軟件開發進度嚴重滯后,在燒掉數億美元后,蘋果不堪重負,退出了合資公司。
《聯盟優勢》一書的作者伊夫?多茲和加里?哈默爾曾指出,合作伙伴之間的相互作用是聯盟達成戰略目標的重要環節,創造價值的不是協議本身,而是合作方駕馭聯盟的能力,要能夠順應時世變化,創造性地駕馭聯盟闖過錯綜復雜的不定局面,不斷調整工作重點,消除組織沖突,應對出乎意料的競爭局面。AMI聯盟顯然沒有實現這一點,這樣三方大張旗鼓的合作,只完成了部分的目標,即PowerPC芯片的面世。
這期間,格魯夫曾做了一次努力,希望把蘋果拉回到英特爾平臺。當時格魯夫與蘋果CEO斯庫利會面,格魯夫認為IBM無法制造出蘋果公司所需要的芯片。這不能說服斯庫利,隨后格魯夫向斯庫利提供了一份英特爾芯片銷量數據,這個龐大的數字讓斯庫利感到震驚,他表示會回去仔細研究一下。可過了一段時間,蘋果公司代表稱:“英特爾一定是把大量的微處理器賣給了烤面包機廠商”,他認為不可能有那么大的PC需求量。而事實上,格魯夫沒有說謊,蘋果電腦全球市場份額在5%以下,而采用英特爾處理器的電腦占有了90%以上的市場。
但格魯夫也沒有全說對,IBM和摩托羅拉還是制造出蘋果公司所需要的芯片。但PowerPC芯片吸引更多PC廠商采用的構想,在蘋果公司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與影響下,發生了變異而沒有實現。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集萬千寵愛于一身
“他們是吸血鬼!”
1997年5月,回歸蘋果后的喬布斯這樣斥責蘋果麥金塔電腦的仿制者。但這些仿制者不都是山寨機,其中有些其實應該稱作是蘋果兼容機,有的甚至是曾獲得蘋果授權的、合法的PowerPC機產品。
“我們不是一家做投機生意的公司!”1993年時任蘋果CEO的邁克爾·史賓特勒對蘋果公司的員工這樣表白。但在PowerPC推廣和麥金塔操作系統軟件許可上,很難說史賓特勒和他前任、后任以及喬布斯的所作所為上不是充滿了投機性,甚至可以說是朝秦暮楚。
當時的PowerPC芯片與蘋果的麥金塔操作系統是最好的搭配。按照PowerPC聯盟的設想,蘋果應該把自己的操作系統許可給生產PowerPC電腦的廠商,道理很簡單,采購PowerPC芯片的廠商,生產出的電腦不能裸奔啊,更不能鼓勵盜版啊!
1991年,蘋果CEO約翰·斯庫利同意開展許可工作,Claris公司積極行動起來,積極開發了原型機。1992年7月,這個設想被取消,Claris公司的努力付之東流。
英國作家約翰?克萊斯說過:“如果你要跨越溝壑,在起跳的那一時刻想其他辦法可不是好時機。”可蘋果屢屢在邁過許可溝壑的關鍵時刻將腳縮了回去。
1993年6月,史賓特勒接任蘋果CEO后,一度重新開展許可工作,但又被公司高管們所杯葛,他們的理由是這會吸走蘋果公司麥金塔電腦的銷售量。
作為PowerPC陣營的老大IBM看不下去了,他們找到蘋果公司,希望蘋果能夠積極推動麥金塔操作系統的許可工作。蘋果同意了,但隨后又發生反復。IBM一氣之下,要把蘋果公司買下來,準備整合起來自己玩。這并非無稽之談,當時蘋果整體經營狀況不佳,蘋果高管們也有賣掉公司的想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