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者”華為:光伏行業狼來了
光伏電站是一個要保障25年壽命的產品,逆變器作為其中的“中樞大腦”,是需要長期的維護和有限的網點支撐。因而,華為的品牌的影響力在業務開展時,具備便利性,因公司涉足的業務較多,華為在國內外的網點布局繁密,加上其他業務的盈利能力,因而在后期維護上更給客戶以安全感。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68603.htm“在客戶的反饋中,確實很多先是來自于服務的褒獎,然后再是產品的稱贊”,華為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華為在做完一個電站的方案銷售之后,都會在當地留一個維護人員,我們的要求是,并非只維護自己的產品,如果客戶有需求,可以協助客戶一起電站整體巡檢。”
改變格局
在進入光伏行業之后,華為表現出的整合能力和綜合實力,也贏得行業大佬的重視。全球最大的多晶硅企業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曾表示,“光伏制造的時代已經過去,行業需要一個華為”。
朱共山于去年下半年并購了A股超日公司之后,即表示,要做光伏行業最好的服務公司。“光伏行業需要一個像華為這樣的公司,應該關注于綜合服務而不再僅是做產品買賣”。為此,協鑫集團總裁唐成等一眾高管前往華為總部交流學習,就華為的企業文化建設、人力資源績效管理和新能源產業合作等內容進行交流。
“行業將從此前的‘速度比利潤重要’、‘先發優勢、’‘拼規模拼成本’的方式,變革為技術+服務+行業整合的新形態,將進入更高層級的整合。”保利協鑫執行總裁舒樺指出,“2015年之后的光伏市場將進入新的業務模式發展階段。”
“以往那種惡性價格競爭和以規模制勝的方式,是行不通的,因為企業和行業要發展必須保證合理的利潤,才能在后續的競爭中具備推動力。”另一家上市公司高管指出。
對于華為來說,能否在2015年如愿獲得全球第一,仍有待市場論證。
他所面臨的爭議可能會在于,組串式和集中式到底哪種更好;智能光伏作為華為旗下極小的業務分支,是否能保證后續服務;華為的解決方案里更多使用的是自己的芯片、軟件等產品,其無可取代性是否會造成維護費用的提高,或者使用戶選擇余地的減少?
也有用戶對華為產品“無風扇、無熔絲、無需逆變器房”的“大道至簡”理念不置可否。這位上市公司高管表示,是給逆變器造個逆變器房更安全,還是像華為產品逆變器那樣露天懸掛更安全,“通常戶外設備都是需要儀表保溫箱的,畢竟這是需要在惡劣的戶外自然環境下,需要長期工作的電力設備”。
華為的競爭對手也在告訴客戶,應該更具電站實際需求選擇產品,在分布式的屋頂上,使用華為小型的組串式產品可能更能發揮作用,而在大型地面電站上,則集中式逆變器更實用。至于工作人員的巡檢則是電力安全行業不可缺少的環節。
這些說法,仍待華為去扭轉,必須要向客戶論證“能夠帶來的價值,而非單個產品,是一個讓電站投資更簡單的系統”,才能在今年實現實實在在的出貨量的翻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