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預熱5G:6億美金僅是研究和創新預算
華為總裁任正非兩年前關于“未來數據管道會變得像太平洋一樣粗”的假設,正好解釋了這家公司當下的5G野心。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66042.htm“6億美金僅僅是研究和創新預算,未來產品化的預算會大大超過這個數?!?a class="contentlabel" href="http://www.104case.com/news/listbylabel/label/華為">華為無線網絡產品線首席營銷官楊超斌近日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華為在去年提出的“未來五年投入6億美金研發5G”,并不包含5G的產品開發預算。
在研發費用上不吝投入的同時,華為向外界展示的5G圖景亦更加清晰。
華為近日在上海舉辦的MBB論壇(全球移動寬帶論壇)就將焦點集中于5G。MBB論壇今年此前曾分別在挪威奧斯陸、德國柏林、加拿大溫哥華、英國倫敦舉行,今年是第五屆,也是第一次移師中國。
“之前四屆討論的都是4G LTE,今年是第一次討論怎么樣一起來共同定義5G?!睏畛髮τ浾哒f。
華為對全球市場5G商用時間的預測是2020年。如果這個預測準確,那將是全球首個4G網絡正式商用后的第11年。
未來的5G是個什么樣子?目前全球業界還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國際電信聯盟等相關標準組織關于5G標準的制定和討論也才剛剛開始,距離形成結論尚需時日。
楊超斌說,在華為看來,未來5G至少應該具備三個方面的特征:網絡峰值速率達到10Gbps,能承接1000億連接,時延要縮短到1毫秒。
與之相比,目前4G的峰值速率在100M左右,也就是說僅為5G的百分之一;目前全球的連接數大概在71億左右;至于網絡時延,3G網絡約為100毫秒,4G網絡為20-30毫秒。
華為輪值CEO徐直軍表示,5G不能僅僅只關注人與人之間的通信,它還要關注物的連接,就是要關注物聯網。而要滿足物聯網的需求,最重要的核心訴求,一個就是要滿足巨大的連接數量,另一個就是要做到低時延,“到現在為止,物聯網大量的連接,并不是用我們的運營商網絡來實現,很多都是專用網絡和專用技術來實現”。
徐直軍說,用5G來滿足物聯網是產業界的期望,也是華為等的使命,但目前所有展示出來的技術,在峰值速率或頻譜效率等方面,都沒有體現出突破性的進展,“整個產業界要從基站架構、網絡架構、從核心技術上來實現突破性的解決方案”。
“如果要達到一毫秒這個時間,現在整體的網絡架構都要做出相應的改變和調整,如果還是終端到基站到核心網,所有業務都繞下來,肯定達不到一毫秒的訴求?!睏畛蟊硎荆磥碚麄€5G網絡架構將不同于現在的4G網絡架構,將是基于云計算為基礎的網絡架構,“很有可能不存在一個一個的蜂窩網絡,有可能是整個立體組網的網絡”。
這也是華為重金投入5G研發的謎底。徐直軍說,面向未來,華為會繼續加大對于5G的投資,“也會跟各個可能用到我們公用網絡做連接的行業共同合作,探索5G需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