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模擬技術 > 業界動態 > 我國IC業為何現實與希望有落差

        我國IC業為何現實與希望有落差

        作者: 時間:2014-11-07 來源:賽迪智庫 收藏

          為實現產業跨越式發展,多年來我國已出臺多種措施促進產業發展,雖取得一定成效,但從目前發展趨勢看,差距正進一步被拉大,為何國家支持力度如此之大但關鍵核心技術還是沒能實現突破?為何產業化發展水平與國外差距被逐步拉大?新形勢下我國又該如何應對?一系列問題值得我們深刻反思。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65032.htm

          重新認識產業

          集成電路發展不能僅靠行政手段,也不能僅依賴國內市場,還應有全球視角。

          集成電路產業雖為高新技術產業,但已進入寡頭競爭階段。根據集成電路過去幾十年的發展經驗,前幾名企業往往占據細分領域絕大部分市場份額,演繹著大者愈大的寡頭發展格局。設計、制造、設備和封裝領域莫不是如此。如在設備領域,排名前兩位的設備企業市場份額分別達到60%和20%,其他企業只能拼搶余下10%的市場份額,且企業毛利率往往與其市場占有率成正比。領先者也會憑借先發優勢,通過專利、標準等壁壘阻擋后進者進入。因此,如未能成功擠進行業前列將意味著較大的風險,再加上集成電路投入高、回報周期長等特點,極大阻礙資本進入。

          集成電路芯片開發已逐漸由“硬”開發向“軟”開發轉變。隨著“摩爾定律”的持續推進,集成電路技術飛速發展,芯片性能已超前于用戶體驗。這既使得硬件性能的先進性未能有效體現在贏利上,也壓縮前一代技術的贏利空間。為提高用戶體驗,更多需求聚焦到芯片的二次開發上,如加強基于硬件基礎上的軟件開發以提高用戶體驗,或將部分本應由硬件實現的功能改由軟件實現等,更多的智力資源從“硬件”端向“軟件”端傾斜,不利于集成電路芯片技術的持續創新。

          集成電路是高度市場化的產業,僅憑行政手段難以力挽狂瀾。行政手段可以解決生產問題,但不能解決產品市場問題。集成電路特征尺寸縮小,開發費用將大增,要求產品必須有更廣闊的市場支撐。如28nm工藝的設計研發經費達到1億美元,產品投片量要達到7000萬片以上,才能實現盈虧平衡點,到了20nm工藝制程則需要上億顆芯片。目前具備如此規模市場需求的產品較難尋覓,特別是在量大面廣的、存儲器等被寡頭壟斷的情況下。因此,集成電路發展不能僅靠行政手段,也不能僅依賴國內市場,還應有全球視角。

          集成電路對生態體系依賴度增大,需要軟硬件協同發展。集成電路必須與生態體系協調發展才有競爭力,否則芯片將成為無水之源。如的競爭絕不僅是芯片本身的競爭,而更多體現在生態系統的競爭。提供CPU,而Microsoft提供支持x86體系的操作系統,利用各自的優勢在桌面應用構建了穩固的Wintel產業發展環境,ARM公司也與Google公司在移動終端領域構建了ARM-Android體系,形成了較強的競爭力。一個芯片生態系統的培育與發展需要時間積淀,也需要此生態鏈中各方的協同。因此集成電路對綜合科技工業基礎和產業生態環境提出很高的要求。

          我國集成電路市場有內在缺陷

          市場話語權把握不足有礙芯片國產化。僅憑市場驅動難以實現芯片國產化。

          市場話語權把握不足有礙芯片國產化。我國大陸集成電路市場約占據全球57%,是全球最大的集成電路市場。但市場量與市場話語權不同,從集成電路實際消費看,我國大陸集成電路市場的很多話語權并不掌握在大陸企業手中,很多進口的芯片是用于跨國公司在國內的整機組裝,返銷國外。量大面廣的芯片產品如CPU、存儲器等牢牢被國外企業壟斷,個性化消費的興起也難以支撐芯片銷售“上規模”,僅憑市場驅動難以實現芯片國產化。

          “投機”環境不利于吸引民間資本進入集成電路領域。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大、回報期長且風險高,基于對未來政策的不確定性和自身的不安全感,我國民間資本更傾向于快餐式項目。特別是在國內物價上漲較快、部分城市生活成本增大、投機盛行的情況下,實體型產業獲得投資減少。工程技術人員生存壓力較大,內心浮躁,更傾向于追求短期利益。因此社會大環境不利于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僅憑民間資本難以撬動該領域的投資。

          內外因夾擊影響我國集成電路技術發展。國內整體創新體系不完善,研發機構活力不足且與產業脫節嚴重,知識產權保護不力,模仿山寨氣氛濃厚,“人人想當老板”的浮躁環境也制約員工的持續投入。發達國家或地區則通過瓦森納協議等限制對我出口先進的集成電路技術、產品和設備,只能對我出口低兩代以上的技術和生產線裝備。國外先進企業也利用先發優勢,編織密集的知識產權保護網,阻礙我國集成電路工藝與全球接軌。

          集成電路生態系統尚顯脆弱。我國集成電路產業起步晚,一直處于跟隨狀態,產業的發展主要是在別人定義好的游戲規則下,利用已有的生態體系發展。如國產CPU,由于起步較晚,研制歷史只有十多年,性能尚顯不足,生態鏈上的軟件及整機企業對國產CPU還存在諸多質疑,真正走向市場的時間還不長,生態系統建設困難重重。特別是在消費電子發展周期越來越短的情況下,培育自身的生態系統愈發困難。

          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在國際化發展環境中已經落后于其他發達國家或地區,因此僅憑市場化運作難以實現追趕,政府必須介入,才能助力產業超越。

          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需創新發展

          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必須行政和市場兩手抓,創新市場組織模式和生態模式。

          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必須行政和市場兩手抓,一方面通過政府力量大力推進集成電路基礎設施建設,另一方面創造良好發展環境,培育市場需求。

          創新市場組織模式。成立國家級的集成電路管理機構,以信息安全和內需市場為主要抓手,協調整機和芯片聯動協作,構建虛擬IDM產業模式,配對發展。重點發展信息基礎設施所需的集成電路芯片和話語權強且內需市場龐大的工業控制、汽車電子、醫療電子等領域的芯片產品。通過財稅政策對采用國產芯片的整機企業給予支持。

          創新產業基金投資模式。一是支持各環節1-3家龍頭企業做大做強,重點支持中芯國際發展先進制程,支持華為、聯想等整機企業發展IDM模式;二是支持企業多渠道、多方位的海外并購,目標對象包括IBM半導體、AMD、東芝等企業;三是培育和發展設備、EDA軟件等企業,構建安全的產業發展體系。

          創新生態模式。一個完整生態體系將是軟件+硬件+互聯網的發展模式,應充分發揮我國互聯網企業的優勢,利用互聯網企業接近終端的特點搶占接口、標準等話語權,鼓勵互聯網企業與硬件、芯片企業合作,構建新型生態系統。鼓勵集成電路企業進行商業模式創新,敢于用互聯網的思維經營管理,以互聯網的免費模式搶占IC市場。

          創新科技研發組織模式和人才引進渠道。探索研究機構私有化,將集成電路研發機構推向市場,吸引民間資本入股,實施企業化管理,吸收國家和企業資金進行科技創新。參照華星光電引進臺灣團隊實現面板技術突破的發展模式,瞄準全球先進人才,尤其是海外華人、臺灣技術團隊等,多渠道、多途徑且不惜代價引進人才。



        關鍵詞: 集成電路 Intel CPU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呈贡县| 桦南县| 海口市| 蒙自县| 峨眉山市| 内黄县| 江城| 宁海县| 周宁县| 丹寨县| 高雄县| 关岭| 和林格尔县| 海伦市| 罗源县| 宁化县| 东山县| 德保县| 池州市| 伊春市| 平泉县| 望谟县| 平江县| 青冈县| 泽普县| 崇左市| 盘山县| 日喀则市| 郯城县| 西青区| 赤壁市| 枣强县| 黄石市| 乌鲁木齐市| 罗城| 盱眙县| 沂源县| 阳山县| 黄平县| 西宁市| 泸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