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師:三星應從五方面出手施救智能手機業務
10月1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三星日前發布警告稱其在今年第三季度內的營業利潤或將下降近60%至4.1萬億韓元(約合38億美元),同期銷售額跌至47萬億韓元(約合440億美元)。盡管此前有分析人士已經下調了對于三星業績的預期,但上述跌幅仍然超出了分析師們的想象,而屆時三星也將迎來連續第四季度營業利潤的下滑。此前,湯姆森路透對于市場分析人士的預測調查結果現實,三星今年第三季度營業利潤或將下滑42%至5.9萬億韓元(約合55億美元),當季營收或下跌14%至50.9萬億韓元(約合476億美元)。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63841.htm三星手機制造業務已經成為三星旗下最大業務,盡管其通過研發新機型及升級手機配置等方式盡力搶占市場,但其在高端手機市場面對蘋果這樣的競爭對手鮮有還手機會,而在中低端手機市場三星又面臨著小米和華為等后起之秀的挑戰,正因為如此三星手機制造業務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發展并不十分理想。根據IDC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第二季度較2013年同期相比,三星在全球市場的份額從32%下跌至25%。與此同時,在IDC公布的全球五大智能手機制造商業績排行榜上,三星是唯一一家在今年第二季度內全球出貨量出現下跌的企業。筆者不禁要問,面對智能手機市場節節敗退的競爭形勢,三星還有無能力繼續挽救其于危機之中?
今年8月,易觀國際公布數據顯示小米取代三星成為中國市場頭號智能手機販售商,三星手機出貨量曾經占到中國市場的37%左右。相關數據顯示,當月小米手機在中國市場所占份額達到14%,三星、聯想以及宇龍各占12%份額。
在筆者看來,小米在中國市場能夠擊敗三星的原因很簡單——小米在中國市場投入的營銷成本僅占到其營收總額的1%,而其最主要的營銷途徑是依靠用戶的口口相傳;小米手機有意壓縮產量以幫助其“饑餓營銷”計劃起到最大化的效果;小米手機選擇網絡做為單一的銷售渠道;小米愿意接受每部手機較低的盈利額以做為搶占市場份額的代價。反觀三星,其市場營銷支出占到了營收的5%,大批量生產手機,追求每部手機實現最大利潤率,種種因素使得三星在同小米的競爭過程中逐漸敗下陣來。另三星更為頭疼的是,包括華為、Oppo以及一加等手機制造商瘋狂模仿小米的策略并大舉進軍中檔智能手機市場。
在美國市場三星的日子也并不好過。根據市場調查機構comScore公布的8月數據現實,蘋果在美國市場仍占有42%的份額,而三星所占份額僅有20%。蘋果在今年9月推出了iPhone6,筆者認為如果將9月數據納入上述統計范圍,三星在美所占份額獲將更低。
為了應對當下的危機局勢,三星采取了多種措施加以應對,比如推出多種多樣的機型以及容易吸引消費者眼球的手機特色功能和配件等等。在過去一年時間里,三星推出了六款智能手表產品、一款支持第三方硬件制造商加入設計的模塊化可穿戴產品、一款虛擬實景耳機、曲面智能手機NoteEdge等等。
筆者認為上述舉動對于三星手機業務的復蘇鮮有實際用處,而如果三星能夠著眼于以下五條戰略并且充分付諸行動,其手機業務發展局勢或將轉危為安。
1、將GalaxyNoteEdge做為三星全球范圍內的旗艦機型,在不考慮利潤率的前提下,將GalaxyNoteEdge做為同iPhone6Plus主打價格戰的重點機型。
2、通過收窄應用程序營收削減幅度的辦法吸引更多的開發人員為Tizen操作系統開發應用程序。
3、待Tizen操作系統規模發展到足夠大時,推出搭載Tizen操作系統的手機以打破其他Android手機對于市場的統治地位。
4、減少低端智能手機的研發數量以保護高端Galaxy品牌。
5、減少智能手表等無意義的產品戰略以保持企業底線。
本文作者是美國著名投資理財網MotleyFool撰稿人里奧-孫(LeoSu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