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入股紫光 誰是最大贏家?
英特爾公司和清華控股旗下紫光集團有限公司(“紫光集團”)共同宣布,雙方已簽署一系列協議,旨在通過聯合開發基于英特爾架構和通信技術的手機解決方案,在中國和全球市場擴展英特爾架構移動設備的產品和應用。英特爾同時將向紫光旗下持有展訊通信和銳迪科微電子的控股公司投資人民幣90億元(約15億美元),并獲得20%的股權,這一股權交易有待相關政府部門的批準。同時協議還包括,展訊通信將聯合開發和銷售一系列基于英特爾架構的系統芯片(SoC)產品。首批基于英特爾架構的系統芯片產品將于明年下半年上市,并由兩家公司共同銷售。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63505.htm這一合作協議的成功達成,可以看成是我國推進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戰略性舉措取得的階段性成果。集成電路產業是信息技術產業的核心,屬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對支撐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國家安全均有重要作用。新一屆政府對集成電路產業的重要性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在支持發展上有了更大的力度。
中國集成電路企業最大的問題就是小散弱,企業融資瓶頸突出、持續創新能力不強。如想迅速扭轉這一局面,需要有國家的出手。為加快推進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日前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等部門編制,并由國務院批準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正式發布實施。業界重點關注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也有望在10月份正式組建。
但是本次國家推進集成電路產業的措施遠不止產業基金這一點兒。與2000年發布的18號文件及2011年發布的4號文件相比,本次發布的是“綱要”,而不是“鼓勵政策”就可看出一定端倪。這意味著推動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主導方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推進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責任主體進一步明確。從“鼓勵政策”的角度看,政府處于“幫忙”的位置上,鼓勵政策出臺了,政府的工作完成了,而企業處在“被推動”的位置。如果產業由于各種客觀因素發展不起來,那么就是產業的問題,政府似乎沒有責任;“政策綱要”則體現了政府承擔責任的決心,將集成電路產業發展作為政府的工作內容,從“幫忙”轉換到“主導承擔責任”,將花大力氣來推動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為中國企業打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此前美國芯片巨頭高通遭遇我國發改委的反壟斷調查,以及國際汽車配件企業濫用壟斷地位遭罰,都是政府為中國企業的發展打造良好發展環境所做的努力,也都有效震懾了壟斷企業,促進了良性市場環境的發展。英特爾牽手紫光集團正是在這一市場環境下取得的成果。
當然,這一合作對英特爾也是有利的。移動互聯時代全面到來,然而昔日PC領域的絕對霸主在移動市場的進展一直緩慢。盡管英特爾仍是全球半導體的龍頭企業,從英特爾第二季度財報看,仍可以保持較好的毛利率,但主要收入還是來源于PC領域,并這也說明英特爾在其他領域的拓展不順利。拓展移動市場已成為英特爾當前最主要目標,這從近日舉辦的“英特爾信息技術峰會(IDF)”上就可清晰竅見。中國是全球最主要的移動通信市場,未來的物聯網市場更是無可限量。從資本上上強化中國芯片企業的聯系,拉近與中國政府的關系,都是十分必要的。之前戰略合作瑞芯微、現在入股紫光集團都可看作是這一策略的體現。與其自己出力還做不好,不如讓擅長的人來做,手機讓紫光去玩,平板支持瑞芯微,英特爾有先進的工藝技術,未來開放代工也會有不錯的收入來源。
英特爾入股紫光集團對中國集成電路企業也是有利的。短期來看,展訊和銳迪科推出的芯片采用的都是ARM架構,而英特爾處理器則是X86架構,但從長期來看,與英特爾的合作,將可豐富中國企業的產品組合。智能手機市場價格競爭日趨激烈,包括高通、博通、英特爾、聯發科、Marvell、飛思卡爾等IC大廠都已開始另覓新藍海,瞄準的目標就是穿戴設備、智慧家庭等物聯網應用。在這個新的藍海市場,無論ARM架構、x86架構,甚至是MIPS架構都有極大的發展可能性。獲得英特爾架構技術授權,將使中國企業擁有更多的選擇空間。
此外,中國企業也有機會從英特爾全球最先進的制造工廠方面獲益。畢竟未來近數年間半導體代工制造的產能都將處于吃緊狀態。
總之,英特爾與國企背景紫光集團結盟這一事例,表明在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和攻堅期內,國家在發展集成電路產業上,決心更加堅定,目標更加宏偉,態度更加務實,手法更加靈法多樣。中國集成電路將會迎來一次大的重組,進而有望帶動上下游產業,在產業格局形成一次大的洗牌。
pic相關文章:pic是什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