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萌芽 聯發科拓生態鏈 最具影響力排名拿第9
物聯網商機萌芽,長期后勢看好,工研院產經中心計劃副組長楊瑞臨認為,臺灣物聯網產業要發展必須由硬體優勢結合平臺與服務,像聯發科已往下游軟體平臺布局,包括原相、匯頂、矽立都加入其物聯網生態鏈,另外,與中國業者攜手合作也是可以考慮的選項。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55810.htm工研院IEK(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昨舉辦「物聯網應用與技術展發趨勢研討會」,楊瑞臨表示,各大半導體廠商對于物聯網商機虎視眈眈,近來結盟速度加快,三星與ARM、蘋果旗下的next合作,而蘋果與IBM更盡釋前嫌,也決定攜手進軍物聯網。
據Apponions調查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物聯網公司排名中,聯發科拿下第9名,值得驕傲,尤其聯發科開始由硬體往下游軟體平臺整合,希望打造物聯網生態系統。

全球物聯網 專利布局比重
硬體優勢結合平臺
IEK產業分析師蘇明勇進一步指出,聯發科第1季推出Aster晶片后,第2季推出搭配應用的Linkit平臺,布局穿戴式與物聯網生態鏈,目前包括宏碁、百度、雅虎、中華電、中國移動、亞馬遜、小米及國內IC設計原相、匯頂、矽立也都陸續加入,成為聯發科物聯網生態鏈的合作夥伴。
另外,行動軟體管理商Red Bend Software宣布其韌體無線更新技術,可讓搭載Aster晶片的穿戴式裝置進行線上韌體更新,更加壯大聯發科在穿戴式、物聯網的布局。
對于臺灣物聯網產業的發展,當然也不能只靠聯發科1家,蘇明勇認為,臺灣必須要以硬體優勢結合平臺發展,硬體部分就是晶片零組件、生產制造、感測器等產品,之后進入到平臺系統整合業者,最后就是服務供應商與電信營運商。
另一方面,蘇明勇表示,各國陸續視物聯網與智慧城市為國家經濟轉型政策,尤其是中國,在2010年物聯網已升格為中國國家戰略,投入的時間不但比臺灣廠商來的早,且在相關專利的取得上更是遙遙領先美國、韓國等其國家,目前中國占全球物聯網專利數比重達74%,因此臺灣業者也可以選擇與中國業者合作,攜手進軍物聯網市場。
中國專利數比重74%
要如何才能讓物聯網快速起飛?蘇明勇表示,微控制器、感測器等效能提升,無線通訊成本降低及云端軟體與基礎建設、各種應用發展,都將成為物聯網助力,不過還有許多問題需要克服,包括網路頻寬問題、機器人技術未成孰、安全疑慮、IPv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網際網路通訊協定第6版)部署緩慢等。
蘇明勇認為,物聯網要到2020年才會見到蓬勃發展,可創造出1.9兆美元(約56.6兆元臺幣)經濟附加價值,將遍及12項主要產業,包括銀行證券、保險、醫療照護、制造、交通、資訊服務、零售、通訊等。
物聯網相關文章:物聯網是什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