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LED芯片產能過剩
三安光電100億元加碼LED欲做世界第一,華燦光電投資11.8億元擴張外延片產能,士蘭微擬定增8.8億元投建LED芯片等項目,澳洋順昌2014年LED業務計劃實現營收2.5億元,新海宜年底LED芯片月產能預計達9萬片……近期,LED芯片企業紛紛亮出自己大幅度擴產計劃,各家企業無不信心滿滿、野心勃勃。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48779.htm受下游照明市場需求的拉動,LED上游芯片行業迎來快速增長期。LED芯片行業出現如此緊鑼密鼓地布局擴產計劃,其背后是成本降低帶來的LED照明產品價格下降,帶來市場需求爆發,未來3-5年步入發展黃金期。與此同時,豐厚的財政補貼也加速芯片企業急速擴張的步伐。然而,企業在新一輪擴充產能之后,會不會致使芯片行業深陷產能過剩泥沼?
產能過剩 坐穩寡頭
2014年初,眾多投資機構開始圍觀LED產業,各LED企業也樂意接受機構的高密度調研。在重新獲得資本市場“寵愛”的LED行業,還頭頂著“國家戰略新興行業”的光環,這給相關公司帶來了更為實在的好處。在眾多利好中,除去各種名目繁多的稅費減免、政策獎勵外,各地政府為爭搶LED項目更推出了巨額的補貼政策,這被業內認為是LED企業產能擴張的一個主要推動力。
據了解,自2009年江蘇省揚州市率先出臺政策,對不同的MOCVD設備,分別實行800萬元、1000萬元的補貼標準。隨后,廈門、佛山及蕪湖等地也紛紛仿效。三安光電、德潤豪達、國星光電等國內公司在政策“激勵”下,大肆采購MOCVD設備。
就三安光電而言,今年擬與廈門火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簽署《投資協議》,在該開發區投資建設LED外延、芯片的研發與制造產業化項目,項目總投資額100億元。廈門火炬開發區同意給予三安光電項目公司單臺設備以2英寸54片補助金額500萬元為基數進行折算,補助上限為200臺。
CSAResearch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芯片環節產值達到105億元,增幅31.5%,但隨著2010-2011年所投資的MOCVD產能繼續釋放而使產量增幅達到61%,遠大于產值增幅。截至2013年12月底,國內的MOCVD總數達到1090臺左右,較2012年增加約110臺。2014年,我國LED行業將延續2013年上升勢頭,迎來新一輪的增長。
對此,晶元光電市場行銷中心協理林依達認為,中國LED芯片企業面臨投資過剩考驗,因為無論是大陸市場還是國際市場,凡是在華人市場里面都會出現“一窩蜂”投資現象。目前呈現的狀況確實是上游芯片出現產能過剩。
目前LED芯片廠商如果都在做同樣的產品,企業的產品水平、整體性價比如果不能提高到拔尖的地位上,大概幾年以后就可以見真章。因為當企業產品性價比不能與其他企業區隔,幾年之后要么停產,要么被收購。
CSAResearch調研表明,目前我國LED芯片企業的產能利用率總體約在70%左右,而三安光電、士蘭明芯、乾照光電等幾大龍頭企業產能利用率已達到90%以上。
但是,基于對市場爆發的預期,過去一年的擴張趨勢在2014年一季度仍然不斷升溫。產能擴張仍是上中游企業近期目標,多家企業將新增產能計劃提上日程。后續,中國LED產業芯片端的產能壓力可能繼續上揚。
林依達表示,就國內芯片廠來講,如果刨除國家及地方政府的補助,基本上很多廠商是扛不住的。因為過剩的產能造成產品激烈的競爭,產品價格的快速下降基本上已經犧牲掉應有的薄利。所以在客戶族群不足的情況下,國內的芯片廠商能存活下來的只有僅存的幾家而已。
量體裁衣 低調擴產
面對中國大陸芯片廠商的火熱加碼擴產潮,臺灣地區LED芯片擴產意圖顯得尤為冷靜。
隨著有風向標意義的晶元光電由虧轉盈,臺灣地區也延續2013年底的上升態勢,2014年第一季度各芯片企業營收業績持續向好,大部分企業產能飽滿。其中龍頭企業晶元光電營收超過62億元新臺幣,同比增幅達到44%。
據了解,在臺灣的LED并購史上,晶元光電的幾宗并購案件被業內傳為佳話。七年并購四家LED芯片廠,從而穩坐臺灣芯片龍頭交椅。然而,想通過整合擴張來達到產業擴張的不僅僅是晶元光電,2013年至今,三安光電與陽光照明雙雙聯手,德豪潤達與雷士頻頻“秀恩愛”,都以期從上下游的垂直整合來打通整個LED產業鏈,暗渡LED照明市場。
面對業內緊鑼密鼓的戰略合作和整合并購形勢,林依達認為,目前這些所謂的戰略合作,實際上是“宣誓的意義大于實質”。
林依達表示,因為任何芯片廠商與其他企業合作,最終都要看其合作企業的最終產品能否賣的動。所以,在與芯片廠商合作的同時要從做燈的角度出發,無非是想要性價比好的光源,或者對整體組裝比較有優勢的光源或者是方案。
目前幾家的“聯姻”和“牽手”,當晶元不在這些組合里面的時候,晶元光電同樣可以拿出好的方案,往市場投放自然會產生很大的化學作用。這些組合看似能穩定后面的出海口,但如果產品與技術不具有競爭力的時候,這些組合是很容易被擊破的。所以無論怎樣,企業都要從自身的產品競爭力開始做起。
所以,晶元光電今年也一定會擴增產能,但不會像某些企業喊著要新增100臺或50臺。晶元光電的擴產會架構在自己對市場可以掌握的訂單數量,以及與客戶的未來合作之上,晶元光電會架構在針對市場的需求基礎之上做擴產發展。
另外,晶元光電作為臺灣地區芯片龍頭企業稍有擴增產能之意,都會引起MOCVD設備廠商的注意。國內幾家MOCVD設備廠商也都在與晶元光電接觸,只是目前雙方合作還沒有取得實質進展。“對國產MOCVD設備還沒有進行測試,原因就是測試機臺需要雙方投入很多資源,目前與國內MOCVD設備廠商配合上較少。所以,晶元光電在2014年的擴產過程中,還是以國外的MOCVD機臺設備為主。”林依達如是說。
抵御風險 良性競爭
當LED芯片企業開始新一輪大規模增資擴產時,產能過剩的陰影就會籠罩著行業發展。
在過去的兩年時間里,行業內多家知名企業退出LED市場。其中旭瑞光電和睿能被收購,亞威朗、上海藍寶、大連路美都相繼退出,上游芯片企業的倒閉無疑是在告誡原本競爭激烈的芯片行業擴產時要注意規避風險。
林依達認為,“多家LED芯片企業倒閉原因就是其沒有充足的客戶,主要依靠政府不斷的‘輸血’,不斷地接收政府的補助津貼,企業如果沒有自身的營運能力,沒有辦法提升業績,再多的津貼和‘輸血’也沒有辦法維持下去。
如果當政府看不到企業營運績效的時候,政府的補助資金就會終止,一旦終止,對地方政府和企業都是個頭痛的問題。”
據了解,晶元光電之所以能在海內外的市場上取得巨大成功,與其他同業者比起來,晶元光電領先的技術開發能力與誠信是贏得市場與客戶認可的重要因素。
晶元光電作為臺灣芯片環節的龍頭企業,一直站在技術的最前沿,并始終保持技術的領先,配合終端的客戶把產品的設計融入進去。同時,晶元光電憑借誠信的企業文化特質,一直配合客戶做產品直到讓客戶滿意,這樣客戶就可以放心與晶元光電進行技術研發和合作而不用擔心泄密的風險。
CSAResearch指出,2014年,國內半導體照明產業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預計增長率達到40%左右。外延芯片產量、產值都將明顯提升,產值增長率預計達到35%左右。同時,目前半導體照明技術仍處在高速發展階段,LED照明市場還處在不斷的發展當中,技術還在不斷的進步,從芯片到封裝直至燈具還處在不斷的變化之中,這其中也蘊含著極大的市場波動風險。
“除了同業競爭以外,晶元光電一直憑借與客戶協同開發的商業模式,打造和發掘出不一樣的應用以及市場,該市場不會與一般的芯片廠商相同,目前該市場屬于企業保密的市場,并以此來鞏固企業的出海口。同時與其他廠家的競爭持續會發生,也是不可避免,晶元光電也在對直接競爭的產品通過不斷地提高產品的性價比來鞏固市場。”林依達如是說。
同時,由于目前LED芯片技術路線不成熟,標準仍舊缺失,就導致芯片技術會出現“百家爭鳴”現象。因為每一家光源產品的設計者都在尋求最好的性價比方案,所以芯片端的整體技術還沒有進入穩定的階段。
林依達認為,未來LED產業,從光源角度來說,在經過一個爆發期以后,會步入一個向寡頭靠攏的階段。因為光源的銷售最終一定是要求量,再透過設計才能控制整體的成本下降。
就照明燈具而言,因為光源的成熟,會形成多樣化、價格很低的光源產品,燈具方面也就會進入“百家爭鳴”局面。各地區的燈具會有各地區的廠商出現,根據不同的市場會形成各種不同燈具的設計,這就是會在光源爆發以后,會進入一個新的發酵期。
對于芯片產業未來良性競爭業態的培育,林依達表示,倘若國家還是把補貼和獎勵往上游企業身上放,就可能會造成幾家芯片企業不理性的擴張產能,芯片的價格會出現急速下降,造成芯片產業再次陷入惡性競爭環節。他建議,國家還是把補貼和獎勵給到最終端消費者,鼓勵普通消費者使用LED照明產品,讓消費者把需求帶動起來,這樣就會促進整個LED產業健康的發展。
移動電源相關文章:移動電源是什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