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環保如影隨形 日產先進技術說明會
一年一度的日產先進技術說明會在10月重新開啟,與往年不太一樣的地方在于此次的會場由中國本土遷移到了日產總部所在地日本橫濱,日產顯然是希望用這樣一種方式來證明已經完全走出了地震的陰霾,對于技術研發與應用的腳步還將繼續加快,而愛卡汽車也受要奔赴橫濱為大家帶來此次先進技術說明會所展示項目的詳盡報道。
此次先進技術說明會設在日產位于橫濱的重要生產基地追濱工廠內舉行,這條生產線最早與1961年建成,70年代就已經引入了機械手臂等先進設備,長久以來都是日產本土最為重要的生產基地,這里主要有兩條生產線以小型車為主,比如在日本廣受歡迎的Cube、全新的小型SUV JUKE以及在國內大家都已經非常熟悉的Note(驪威),而作為重要的電動車生產地,聆風純電動車也誕生于此,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聆風的生產過程與其他車型并沒有太大差別,產量的比例約為1:7。
此次先進技術交流會日產提出了“安全屏障”的設計理念,顧名思義安全屏障意在幫助車主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安全防護措施,主動防止車輛碰撞所造成的人員傷害,將危害杜絕在潛在期內,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日產開發出了一系列的安全科技,通過這幾年的不懈努力在2009年的統計數字中,已經將日產汽車交通事故傷亡人數比值降至1995的一半,并且在即將投入使用的先進技術作用之下,這一數字還將繼續降低。
基于安全屏障的理念日產已經將名為“全方位輔助系統”的功能應用于旗下高端品牌英菲尼迪各款車型之中,這套系統由前方后方以及側下方的雷達探頭與攝像頭組成,可以隨時監控車輛周圍的路面情況,實現碰撞預警、車道偏離預警、盲點干預和移動物體監測等科學而有效的功能,幫助車主主動預警潛在危害提高車量安全性能,通過全景監控和倒車影像可以進一步增加車輛在倒車過程中的安全指數。
以這套全方位輔助系統為基礎,日產進一步研發出了兩項更加具有預見性和智能的實用科技:誤踩踏板加速抑制系統與前方碰撞預警提示系統,此次我們體驗的項目也將以此為主。
通過位于車體前方和后方的雷達探頭與聲納裝置該系統可以預判出車輛已經進入泊車入位的狀態,在駕駛員的操作過程中系統會實時監控車輛的行駛過程,雷達會根據障礙物的距離對駕駛員進行提示,而如果在此過程中出現離障礙物過近且駕駛員踩錯踏板時行車電腦將會抑制油門踏板指令在必要時將會對車輛進行制動從而避免因為駕駛員的不當操作而發生的碰撞事故。
在實際體驗過程中我們嘗試在障礙物前深踩油門來測試系統的反應速度與制動效果,結果還是比較令人滿意的,大約在障礙物前5厘米左右車輛達到了完全靜止狀態,并且在這一過程中車輛通過聲音與儀表盤上的提示標來提醒駕駛員應該及時注意這一不當操作。
除剛才介紹的誤踩踏板加速抑制系統之外此次日產還向我們展示了另外一項具有更加預見性的科技功能即“前方碰撞預警系統”此系統的主要作用就是對自身車輛前方可能出現的碰撞事故進行預警,在碰撞之前提示駕駛員及時注意前方路面情況。
通過車輛前方的雷達監測系統可以探知前方150米之內兩輛車的行駛狀況,如果前方間隔車輛出現突發狀況而有可能造成追尾危險時,該系統可以通過提示標與收緊安全帶的方式對駕駛員進行警示,讓駕駛員有充足的時間對車輛進行制動,從而避免連續追尾而引發的危險。
剛才我們介紹的兩項功能都是基于全方位輔助駕駛系統而延伸出的先進科技,對于車輛的安全性也有著相當實用的保護意義,不過由于雷達監控與聲納技術的造價成本普遍較高,短期內不太可能大范圍進行應用設置,而在中低端車型中同樣需要如此有效的安全措施,所以節約成本研發更為簡單而綜合的系統就變得尤為重要,而日產針對于此也有著自己的考慮。
為了讓更多的消費者享受到高品質的安全設備,日產研發了前后攝像頭多遠感應系統來替代結構復雜的全方位輔助駕駛系統,在取消了雷達與聲納裝置之后制造成本隨之降低,而從功能性方面來說這套系統仍然能夠提供較為全面的保護措施。
位于前風擋位置的攝像頭可以實時監測車輛前方與兩旁的路面狀況,實現并線輔助與盲點監控。并且對于移動物體進行距離提示,讓駕駛員有充分的時間來判斷與反應,達到較高的主動防護效果。
與前視攝像頭的工作原理一樣,后視攝像頭同樣承擔著監測車輛后方路面情況的任務,尤其是在車輛需要并線時,攝像頭可以有效輔助駕駛員查看車輛兩側車道的路況,在有其他車輛靠近時,系統可以通過前方的顯示器和側前方的提示燈同時提示駕駛員注意避讓確保車輛按照安全的道路行駛。
這套系統最大的意義就是在于只用了前后兩只攝像頭就可以完成上述的所有功能,在生產成本上的節約讓其有著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在不久的將來便可以搭載到日產旗下多款中低端車型之中。
在此次先進技術交流會上除了安全科技配置之外、日產還向我們展示了全新的車輛基礎材質和新型座椅等環節,全新的車體材質被稱作為“高成形性超高強度鋼材”顧名思義全新的鋼材相比以往的高強度鋼材擁有更加出色的延展性,從圖片中的結構示意圖我們可以清晰看出,新鋼材的分子排量是由硬質相與軟質相結合而成的,這也使得其在沖壓過程中擁有更好的應用性。
新鋼材將在未來的日產系列車型中加以運用,通過顯示器上的結構圖可以看到它將被使用在車體的AB柱等關鍵部位,由于其強度與延展性更佳所以車身強度也將會得到改善,另外新剛才的體積更薄質量也更輕,運用了新鋼材的車型將會比原有鋼材車型輕15KG左右,這對于提升車輛的操控性與燃油經濟性也會起到積極作用。
對于和乘客身體接觸最頻繁、接觸面積最大的座椅來說,其舒適度表現也非常值得關注,而日產汽車也在此次先進技術交流會上向我們展示了最新的座椅舒適度的研究成果,日產汽車根據航空設施模擬無重力下人體的中立坐姿進一步改善汽車座椅的受力分布,全新的座椅將會比原有座椅擁有更加出色的抗疲勞性與乘坐舒適度。
通過顯示器上的座椅背部壓力示意圖我們可以清晰辨識新款座椅對于背部的重力分布較老款更加平均,大大降低了腰腹部的壓力,減輕肌肉與脊柱的壓力,更符合人體工體學的設計理念。
接下來我們來了解下日產針對車身結構優化方面所取得的技術成果,全新的模式控制技術將車身震動幅度控制在了相當細微的范圍之內,通過優化C柱結構的方式使車身震動的支點與車輛的受力點相重合,從而使車身結構更加合理,震動幅度減小后行車舒適性表現也更加出色。
CVT技術長久以來都是日產因為為榮的核心技術,在此次先進技術交流會上日產也像我們展示了全新一代的XTRONIC CVT技術,小排量產品已經在新騏達上有所應用而此次我們則更加直觀的了解了2.0L-3.5L適用的匹配大排量發動機的產品,與上一代相比全新的CVT不僅在變速擋位上由6擋變為7擋,而且通過對鏈條結構的優化從而使內部摩擦損耗降低了40%,綜合節油提升將近10%。
除CVT變速器之外此次日產還特別展示了自己的混動系統,與其他日本品牌一樣,日產同樣非常注重混合動力技術的研發,全新的混動機構由一個電動機和兩個離合器組合而成通過不同的結構組合可以適用于FR車型(FUGA)與FF車型,其中電動機通過兩個離合器可以完成充電與供電,這樣做很好的節約了結構的體積降低了重量。
全新的混合動力系統當然需要更為強大的蓄電池加以匹配,日產對于燃料電池方面的研究也頗有成果,通過展示對比我們可以非常直觀的看到,新型電池組在體積上明顯比原電池組更小更輕薄,當然更小的體積并不會對容量產生影響,實際上新型電池與原電池在容量上并沒有區別,而是通過材質與內部結構上的創新大大加強了輸出密度,與此同時鉑金使用量與零件種類也都有大幅下降。
在介紹了全新的混合動力系統之后我們有機會駕駛全新的FUGA Hybrid在追濱工廠的賽道上跑上一圈,說實話采用混合動力的車型在起步時的加速的確要比單純的內燃機車型要迅猛一些,這主要是因為日產的這套混合動力的工作方式所決定的,當你在需要車輛盡快提速時,只要油門指令到達一定程度電動機便會啟動與內燃機共同擔當驅動力,電動機的動力輸出總是要比內燃機更加直接一些,而除了從車內的顯示器可以了解它的工作狀態之外,你幾乎不會注意到它的存在。
對于車輛本身來說混動技術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為有了電動機的存在,在保持車輛行駛性能的同時可以有效分擔內燃機的工作壓力從而到達減小碳排放量與燃油消耗量的雙贏結果。
與之前所介紹的先進技術部件與環節相比,下面將要出場的絕對是更加重量級的角色,因為它首先是一款完整的產品,其次它是一款代表了日產現階段最先機技術的車型——聆風EV純電動車。說起聆風我想大家并不陌生,這款純電動車自亮相以來已經取得了非常多的關注度,量產之后的聆風也在北美和歐洲取得了不錯的市場反響,而此次在日產先進技術交流會中的聆風卻展示出了其在行駛性能之外其他方面的獨特之處。
這項很獨特的技術被稱作為“LEAF TO HOME”從字面意義不難理解,擁有了這項技術之后,聆風對于家庭的意義已經不再是交通工具這樣簡單了,而像聆風這樣一種可移動的電力設施也將有更加廣泛的應用空間。
通過家庭使用的充電接頭聆風可以在遭遇停電等情況下為家庭提供臨時電源,總共6Kw的儲備電源可以為普通家庭提供至少兩天左右的用電量,當然如果節約使用供電的時間還會得到延長,如果家庭配套有太陽能與風能發電裝置的話,通過聆風就可以實現一個小規模的可循環能源系統,對于節能環保的意義自然不言而喻。
日產聆風車頭部分的快速充電插頭操作起來并不算十分簡便,而且對于充電時車輛所處的自然環境相對要求較高,為了進一步簡化充電方式,日產為聆風研發了無線充電機構,通過這套單獨的充電器可以完成普通插點式充電器80%-90%的能效,而在操作方式以及環境適應性方面則大大提升,另外無線充電器對信號接收的范圍也有沒太嚴格的要求只要指示燈亮起便可以進行充電。
當然對于大多數使用聆風的用戶來說接駁插口充電還是最為普遍的方式,聆風的接口位于車頭部位并且提供兩種充電模式:一種是普通家庭200V電源接口充滿電大概需要8個小時,而專屬充電站則可以提供更加快速的充電方式,使用特定的50Kw充電機構可以在半小時內就完成80%的電量儲備,當然這種充電站的費用肯定不是一般家庭能承受的起的。
聆風作為一款純電動車其動力表現和巡航里程是非常重要的衡量標準,不過用戶們并不用太擔心,聆風在這兩個方面的表現還是很出色的,這臺電動機可以提供80Kw(109Ps)的動力表現,相當于1.5L普通汽油機,而扭矩輸出則更加突出到達了280N/M,可謂十分強悍,巡航里程方面也到達了160公里,最高時速可以到140KM/H,由于充足的扭矩優勢聆風在城市中的駕駛感受應該非常輕盈有力。
接下來我們看看聆風的內飾與配置方面,淺色風格讓其看上去十分清爽素雅這也與聆風所代表的環保高效相呼應,而車內的電子設備也十分健全而先進,包括倒車影像、GPS導航以及智能車載電腦等無不體現著聆風的科技理念。為了保證更好的操控表現,聆風的電池組位于車底中部,這樣更有利于整車的重力分配,而這樣的安排也并未對車內空間造成不良影像,從實際體驗來看其空間表現同新騏達一樣寬敞完全滿足家庭用戶的出行需求。
最后我們來談談聆風的駕駛感受,我想對于國內的很多人來說并沒有機會駕駛一輛真正的電動車,對于我自己來說聆風也是初次體驗電動車,駕駛它給我的感覺非常獨特,并不同以往的車型,聆風在點火與加速時并沒有引擎運轉的噪音,其獨有的電流“嘶嘶”聲讓人感覺頗具未來感,沒有引擎的尖嘯并不代表聆風不夠快,在280N/M的作用下聆風的起步加速可以成為非常迅猛而直接,整個駕駛過似乎我只能通過輪胎傳來的噪音才能辨別它仍然還在地面上行駛著,確實讓人印象深刻!
總結:通過今天一天時間對于日產現階段先進技術的體驗,我們對于日產將在未來投入市場的各種功能與科技已經有了大概的認識,其中前后多遠感應攝像頭技術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值得期待,而全新的變速器與混動技術則揭示了未來日產在動力部分的重點方向,最后我們來說說聆風,它的確是非常容易讓人喜歡上的一款車型,高效、節能、輕便、動力充沛甚至在必要的時候還可以用來當做大型電池使用,可以在某種意義上講聆風就是未來汽車發展的新方向,不過也不得不承認,要想真正將這種全新能源的車型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現在還維持尚早,在這里我們也只能期待它們能夠盡早出現在我們現實的生活之中。
cvt相關文章:cvt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