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芯片產業如何做好“彎道超車”布局
工信部統計顯示,截至2013年底中國手機用戶已突破12億部,而作為手機核心部件的芯片,有多少是我國自主研發生產的呢?即便是業界人士的樂觀估計,“占比也不足兩成”。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34477.htm4G時代已經來臨,長期落后于發達國家的“中國芯”有無機會實現“彎道超車”?這成為陸續抵京參加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關注點。
芯片進口額十余年超原油
“中國人使用手機采用的芯片中,只有不足兩成是我國自主研發生產,至于4G手機采用的芯片,則基本上都是依靠國外進口。”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鄧中翰在談及我國芯片業現狀時如是說。
芯片即集成電路產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產業,在計算機、消費類電子、網絡通信、汽車電子等幾大領域起著關鍵作用,是全球主要國家或地區搶占的戰略制高點,尤其是發達國家在這一領域投入了大量創新資源,競爭日趨激烈。
工信部的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集成電路進口額高達2313億美元,同比增長20.5%,而海關總署數據顯示同期我國原油進口總額約2196億美元。事實上,中國有十余年集成電路進口額超過石油,長期居各類進口產品之首。
一直以來,我國芯片產業受制于人,“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在核心技術、設計、制造工藝、產業規模、龍頭企業等方面,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都有較大差距,大量高端和主流產品依賴進口。”多次建言芯片產業發展的全國政協委員、武漢市政協主席吳超說。
發展集成電路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全國已有共識。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員吳南健說,各種芯片中,CPU、儲存器等我國都無法自給,一些有規模的公司,也多數是給低端手機做配套,而高價值產品基本已被高通、聯發科等公司壟斷。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二十國集團國家創新競爭力黃皮書》指出,中國關鍵核心技術對外依賴度高,80%芯片都靠進口。我國一年制造11.8億部手機,3.5億臺計算機,1.3億臺彩電,都是世界第一,但嵌在其中的芯片專利費用卻讓中國企業淪為國際廠商的打工者。
“彎道超車”仍有機會
盡管差距巨大,但隨著我國創新水平提升、相關產業鏈條逐步完善,此間接受采訪的代表委員和業界專家認為,在4G時代,我國芯片產業仍有“彎道超車”的機會。
在吳超委員看來,加大投入仍是必要之舉,他建議國家設立先進半導體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并建立穩定的財政投入增長機制,加大對半導體設計、制造等方面重點企業集中投入;同時,研究出臺促進先進半導體產業發展的優惠稅收政策。
鄧中翰代表則建議,在繼續加強研發投入和人才技術引進的同時,進一步挖掘通過“需求”引導產業發展的潛力,“新技術、新產品的出現和應用,就是發現并創造新需求的過程”。
pic相關文章:pic是什么
電容式觸摸屏相關文章:電容式觸摸屏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