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芯片的技術發展狀況 作者: 時間:2011-06-25 來源:網絡 加入技術交流群 掃碼加入和技術大咖面對面交流海量資料庫查詢 收藏 對于標準管芯(200-350μm2),日本日亞公司報道的最高研究水平,紫光(400 nm)22 mW,其外量子效率為35.5%,藍光(460 nm) 18.8 mW,其外量子效率為34.9%。美國Cree公司可以提供功率大于15 mW 的藍色發光芯片(455~475 nm)和最大功率為21 mW的紫光發光芯片(395~410 nm),8 mW 綠光(505~525 nm)發光芯片。臺灣現在可以向市場提供6 mW左右的藍光和4 mW左右的紫光芯片,其實驗室水平可以達到藍光10 mW和紫光7~8 mW的水平。國內的公司可以向市場提供3~4mW的藍光芯片,研究單位的水平為藍光6 mW左右,綠光1~2 mW,紫光1~2 mW。 隨著外延生長技術和多量子阱結構的發展,超高亮度發光二極管的內量子效率己有了非常大的改善,如波長625 nm AlGaInP基超高亮度發光二極管的內量子效率可達到100%,已接近極限。AlGaInN基材料內存在的晶格和熱失配所致的缺陷、應力和電場等使得AlGaInN基超高亮度發光二極管的內量子效率比較低,但也在35~50%之間,半導體材料本身的光電轉換效率己遠高過其它發光光源,因此提高芯片的外量子效率是提高發光效率的關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