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汽車電子 > 設計應用 > 基于OMAP的嵌入式TCP/IP開發

        基于OMAP的嵌入式TCP/IP開發

        ——
        作者:張陽,唐昆 (清華大學 電子工程系微波與數學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 北京 100084) 時間:2007-01-26 來源:《電子技術應用》 收藏

        隨著人們對智能化產品需求的增加,未來的嵌入式產品,包括各種家電、通信、pda、儀器儀表等設備正逐漸走向網絡化,以共享互聯網中龐大的信息資源,因此使嵌入式設備的網絡化開發有廣闊市場前景,由于嵌入式硬件資源有限,而傳統的tcp/ip等網絡通信協議對計算機存儲器、運算速度的要求較高,所以不能直接應用,為此,必須開發一套適合嵌入式系統的、高度優化的、最為精簡的tcp/ip協議棧。

        開放式多媒體應用平臺omap(open multimedia application platform)是美國德州儀器公司推出的高度集成的軟硬件平臺。omap具有獨特的雙芯結構,結合了dsp與risc內核,可為無線多媒體設備提供獨一無二的性能和功耗優勢,omap可連接十分豐富的外圍設備,包括usb、攝像頭、聲音設備、視頻設備、網絡設備等,omap擁有開放式體系結構,其應用環境完全可編程。

        軟件協議的設計與實現在很大深度上決定了通信終端的質量,基于omap的3g移動終端軟件協議結構由信令協議棧和應用業務協議棧組成,如圖1所示,tcp/ip協議棧位于應用業務協議棧的底層,為上層的h.323協議棧提供基礎與服務,其性能質量將直接決定整個通信終端軟件系統的運行質量。因此,針對嵌入式系統聯網的發展方向,為omap系統其設計一套高效、簡潔的tcp/ip協議,對其應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1262.htm

        1 開發方案

        pc上有功能強大的vc平臺和網絡分析工具(如sniffer)便于調試,其設計不針對任何一個嵌入式芯片,具有較好的通用性和可移植性,在pc機上實現的tcp/ip協議,除了以太網層要結合omap平臺的網卡硬件重寫外,基本上可以直接移植到omap平臺上,不需要再做大的改動,作為一個通信程序,必須需要兩端程序同時調試,在pc機上編好的程序能度omap平臺上程序的調試提供可靠的幫助,因此,協議開發采用先模擬再移植、先整體再部分的設計思路,而協議各層實現的順序為自下而上。具體步驟是:

        (1)在pc機上的windows操作系統及vc6.0開發平臺上,實現嵌入式系統tcp/ip協議族的模擬器,該模擬器應該能實現tcp/ip協議的基本功能,包括以太網驅動程序、arp、ip、udp、tcp等,并且實現的arp、ip、udp、tcp層的程序應該通用于各嵌入式系統并可移植。

        (2)將該模擬器移植到omap開發平臺,用其以太網卡的驅動程序替換原模擬器的鏈路層程序,在ti提供的ccs平臺上最終實現基于omap的tcp/ip協議。

        2 開發平臺

        omap的多媒體開發平臺innovator主要由4個模塊組成:pm(處理器模塊)、im(接口模塊)、m(擴展模塊)、bob(主連接板)。omap處理器在pm上,以太網卡在bob上,可以通過innovator上的omap1510芯片的arm微處理器對單片以太網控制器lan91c96的工作進行控制,實現以太網幀的收發,并通過ccs對程序調試,圖2為omap平臺調試環境。

        3 在pc上實現協議的基本模塊

        3.1 主要模塊介紹

        (1)主流程:首先對tcp/ip協議族的各層初始化,成功則進入主循環,主循環采用"中斷+循環)"結構,簡單且分層清晰,中斷作為應用層發出命令,調用下層的入口。對于接收到的以太網幀,則由下到上分別進入各層進行處理。協議實現主流程如圖3所示。

        (2)pc上的以太網層:在內存中開辟接收和發送兩個相同的循環緩沖區,用于存放接收和發送的以太網幀。winpcap軟件是基于windows平臺的一個網絡包工具,它提供一個系統內核級的動態鏈接庫packet.dll作為標準的api,具有獨立于操作系統的編程接口。利用其提供的api可直接聯系網卡驅動與已定義的循環緩沖區,將緩沖區中的數據發出,并將網卡接收的數據存入緩沖區。

        (3)arp層,在內存中開辟一塊循環存儲區域用于存放已知的ip-mac對應表,該表可以由上層添加,在接收到arp應答時會自動添加,也可以上層清空。處理arp層函數的過程中:根據以太網首部協議字段過濾出arp包,針對arp請求與arp應答進行不同的處理,應答對方的請求,記錄對方的應答。

        (4)ip層:根據以太網首部的幀類型標注判斷接收到的是不是ip包來處理ip層函數,如果是:則調用ip包的接收函數,對給收到的ip包用各種條件進行過濾,對于滿足條件的包獲取其長度與指針信息供上層使用。本層另一個主要函數是ip包發送函數,由上層調用進行ip封裝。

        ip的檢驗和僅包括ip首部,長度一般為20字節(如果沒有選項)。在接收端,丟棄檢驗和不為oxffff的包,在發送端,將計算所得值的反碼填入檢驗和字節,由于主機和網絡對數據中高低字節默認的順序不同,在讀寫包中的16、32數據時,應該先進行高低字節的交換。

        (5)udp層,處理udp層函數應根據ip首部的協議字段判斷是否udp包。如果是:則調用udp包接收函數,用各種條件對其進行過濾,提出udp數據及各種有用信息,根據端口號提交給應用進程處理,本層的另一個主要函數是udp發送函數,實現封裝udp包(包括載入udp數據,計算并填入udp首部信息),最后調用ip發送函數,較由ip層處理。

        (6)tcp層:與udp不同,tcp主機要進行數據通信之前,必須與對方建立連。與幾個主機通信,就要建立幾個連接。然而,若要知道接收到的tcp包屬于哪個連接且使得幾個不同的連接之間獨立工作、互不干擾,則需要定義tcp的控制模塊,這里用一個結構體數組實現,存放所有關于連接的信息。


        處理tcp層函數,判斷接收包的類型,如果是tcp包,則調用tcp接收函數,tcp接收函數用指定條件進行過濾,找到該包所屬的連接或完成一個新連接的被動打開,根據tcp的狀態轉換則完成11種狀態的轉移,并且實現了多路數據同時、雙向的傳輸。

        tcp的發送函數包括主動打開、主動關閉(由上層調用完成新連接的主動打開,或主動關閉一個已建立的連接)和發送控制包(用于tcp連接的建立與終止,會在tcp接收函數中調用,從而實現tcp的轉換)三個函數。

        tcp層還實現了兩個定時器,tcp重傳定時器函數可提供服務可靠性的有效保障;tcp保活定時器能夠避免資源的浪費。

        3.2 程序特點分析

        (1)簡單性:4.4bsd-lite版的完整tcp/ip內核實現大約有15 000行,而本程序源代碼約有1 400行,更適合嵌入式系統的應用。

        (2)可重用性:本程序分層清晰。對于不同的嵌入式系統,可能使用的cpu和以太網卡不同,這就需要針對其特點的以太網層設計,而arp、ip、udp、tcp則不需要改動。

        (3)可拓展性:tcp/ip協議是底層網絡協議,本程序留有很好的接口,可在其上構件更高層的網絡協議,包括h.323協議、ftp、telnet。

        4 在omap平臺上的移植

        4.1 單片以太網控制器lan91c96

        lan91c96是smsc公司生產的專門用于嵌入式產品的10mbps以太網控制器,具有性能優良,功耗低及尺寸小的特點,如圖4所示。

        6kb的ram:用來存放數據包。

        mmu:對ram進行有效管理,為接收和發送包在ram中分配存儲空間。
        arbite:使mmu和ram與cpu、csma很好地連接。

        csma/cd模塊:集成了ieee 802.3 mac層協議,負責監聽網絡情況和地址過濾。若目的地址是lan91c96的地址、廣播地址或多播地址,則接收此數據包,否則拋棄。

        endec:負責與10mbps為以太網物理媒體的連接。

        lan91c96采用地址映射方式,通過訪問innovator為的指定地址對其存儲器訪問。lan91c96的寄存器在innovator內存中的地址分配為:0x08000300-0x0800030f。寄存器共有4組(bank0-bank3),使用相同的地址,通過bank_select寄存器選擇。

        4.2 移植過程

        先實現該網卡芯片的驅動程序,再用它替換pc模擬器的以太網層,程序驅動主要包括以下三個部分:

        (1)初始化:主要為lan91c96的各寄存器填入正確的初始值使其正常工作。

        (2)接收:如圖5所示,由csma(載波偵聽模塊)接收到符合地址要求的后,mmu(存儲器管理單元)為其請求在ram中分配存儲空間并分配一個編號,dma將其存入ram。接著在接收數據的前面封裝status的化count字節信息,如果crc檢測正確,則將其編號放入接收fifo,如果接收fifo不為空,則rcv_int(接收中斷標識)被設置。檢查接收中斷寄存器狀態,如果就接收中斷,對應其編號,上層協議便可以取出數據了,取出后,將該數據編號從fifo中清除。

        狀態字可以從rcr寄存器中讀取,它反應了接收過程出現的各種措施,如crc錯誤、接收幀過長等,數據包的編號從fifo_ports寄存器中獲得,而數據指針可從pointer寄存器中獲得,數據信息從data寄存器中得到,根據這些信息將接收數據包復制到cpu內存,供上層使用,接收函數的主要流程如圖6。

        (3)發送:圖7描述了發送數據包fifo中的排隊過程,首先mmu在ram中分配一定字節的存儲空間,然后,將分配結果寄存器中的編號放入pnr寄存器,寫數據指針寄存器pointer并將上層數據封裝后拷入data寄存器,根據其編號放入發送fifo,排隊的包將自動發出,發出包的編號接著進入發送完成fifo。如果發送成功,則存儲空間自動釋放;否則釋放存儲空間并將其重新排隊。

        5 實驗結果

        5.1 內存資源占用量

        運行該tcp/ip協議棧需要3mb內存,而innovator體32mb sdram 和32mb flash,內存占用率為:3m/64m=4.7%,完全適用于嵌入式系統。

        5.2 數據傳輸可靠性

        tcp利用以下機制糾錯。數據的傳輸過程中的誤碼:檢驗和機制與重傳機制,數據的重復,在接收端會自動舍棄已經接收過的數據包,并且不發ack,故不會發生一個數據包接收多次的情況,數據包的丟失,接收端在接收完一段數據后,會計算下一個預期數據的序號,如果不符合就不發ack,從而導致發端重發,避免了數據包的丟失,經測試,在未發生擁塞情況下,傳輸的誤碼率幾乎為0。

        5.3文件最大平均傳輸速率

        下面就本程序所實現的利用tcp進行文件傳輸功能,給出不同情況下的最大傳輸速率,實驗環境為10mbps以太網。

        理想狀態下的理論最大吞吐量:假定發送方傳輸兩個背對背、滿長度的tcp數據,接收方為其發出兩個ack,每包中用戶數據量為1460位,總數據量為1538位,故最大的用戶數據吞吐量為:

        本實驗測得文件的平均傳輸速率隨著tcp連接數的增多有如圖8所示的曲線變化,前半段隨著連接數的增加成線性增長,后半段由于出現了網絡擁塞,整體的平均速率反而有所下降。

        實驗結果與理論最大吞吐量有所差距,原因在于:

        (1)理論上只是一種理想的狀態,現實中難以達到。

        (2)受cpu處理速度及文件傳輸過程的讀、寫文件操作的限制。

        (3)本程序采用的數據傳輸機制是當收到上一個包的ack之后再發送下一個數據包,這樣避免了對接收數據的排序,提高了可靠性,但數據的傳輸速度會受到制約。

        tcp/ip相關文章:tcp/ip是什么




        關鍵詞: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里县| 昆山市| 措勤县| 文水县| 石棉县| 改则县| 安丘市| 上思县| 林西县| 万全县| 鲜城| 安新县| 台东市| 延边| 湘西| 南丹县| 当涂县| 江城| 钦州市| 湖口县| 五大连池市| 大足县| 肥西县| 长宁县| 尤溪县| 都匀市| 西藏| 虎林市| 光泽县| 平昌县| 保德县| 丰镇市| 光山县| 新兴县| 西乡县| 罗甸县| 黄梅县| 泸溪县| 信丰县| 临泉县| 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