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M4爭霸戰開打 美光領跑
生成式AI持續爆發,推升高帶寬記憶體(HBM)需求急遽攀升。 全球三大內存廠—美光、SK海力士與三星電子全面投入HBM4戰局,爭搶AI加速器內存主導權。 其中,美光搶先宣布送樣,技術領先態勢明顯。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2506/471315.htm美光12日宣布,已將最新12層堆疊、容量達36GB的HBM4,送樣給多家全球客戶。 該產品采用先進的1β DRAM制程,搭配2048位寬高速接口,單堆疊傳輸速率突破2.0 TB/s,效能較前一代HBM3E提升超過60%,能源效率亦提升逾20%,預計2026年正式量產。
美光指出,HBM4具備內存內建自我測試(MBIST)功能,可大幅強化AI加速器的推論效能與反應速度,協助加速AI在醫療、金融、交通等領域的應用部署,為下一代AI平臺提供無縫整合解決方案。
在競爭態勢方面,SK海力士仍穩居全球HBM市占率龍頭。 其HBM4目前正處于驗證階段,預計2025年底完成樣品交付,并且于2026年初投入量產。 SK海力士目前為英偉達(NVIDIA)主要存儲器供應商,并且擴建M16封裝產線,以鞏固在HBM市場的主導地位。
三星電子亦不落人后,透過整合旗下晶圓代工與先進封裝(SAINT)技術,推動HBM4與SoC深度整合,目前已提供HBM4工程樣品予部分合作伙伴,并預定于2026年展開量產。 業界認為,三星的垂直整合策略,將成為挑戰現有市場格局的重要變量。
雖然HBM核心技術掌握在美、韓大廠手中,但中國臺灣供應鏈在封裝、測試、載板與半導體IP等領域,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目前臺積電提供CoWoS、SoIC等先進封裝技術,支持HBM與AI芯片的高效整合; 日月光、矽品與力成則承擔中后段封裝與測試任務,有助提升良率與產能。
載板三雄欣興、南電與景碩提供HBM4所需的高階ABF載板,支撐高速傳輸與高密度堆疊結構。 此外,力旺、智原、創意等中國臺灣半導體IP設計業者,亦可能因應HBM與AI SoC整合需求上升而受惠。
業者認為,HBM4已成為下一世代AI運算架構的核心記憶體,中國臺灣供應鏈企業站穩全球價值鏈中樞,勢將隨著HBM4與AI加速器的快速成長,迎來新一波產業升級與技術黃金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