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人形機器人對決 中國積極投入搶占商業化先機
美國和中國是僅有的兩個在智能人形機器人領域處于前沿的國家。 誰能造出真正有用的人形機器人,誰就能主導無數勞動密集型產業。 雖然目前人形機器人動作仍然很笨拙,但在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下,人形機器人自我學習能力正增強,由于價格較低,中國的人形機器人已首先取得銷售上的優勢。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2504/468894.htm《華爾街日報》報道說,人形機器人被中國政府視為中美競爭至關重要的新技術,廠商正在訓練人形機器人完成汽車零件分揀和搬運集裝箱的工作,在人工智能(AI)的驅動下,人形機器人可與其他機器人協作,并自行找到完成工作的辦法,而且還會在此過程中學習如何做得更好。
專家們表示,美國和中國是僅有的兩個在智能人形機器人領域處于前沿的國家。 誰能制造出真正有用的人形機器人,誰就能主導無數勞動密集型產業。 人形機器人的制造商希望實現重大飛躍,將機器人工程學與超級計算機芯片以及類似ChatGPT等AI算法相結合。 這種機器人通常被稱為「具身智能」或「物理智能」。
不過,目前人形機器人仍然很笨拙,與人類一起工作時也有潛在危險性。 支持者認為,未來它們將徹底改變從制造業到采礦業、老年人護理以及戰爭等各方面。 它們擁有功能齊全的眼睛、耳朵、手和腿,你無需改造環境,就能讓人形機器人完全融入為人類設計的環境當中。
報道指出,中國已表示希望到2027年成為全球人形機器人領域的領導者,并為它設立一項高達1380億美元的國家創投基金,在這項政策鼓舞下,有許多私人投資者和企業紛紛涌入該行業。 這看起來很像又一個似曾相識的故事:中國企業在電動汽車、船舶和太陽能電池板上奪取全球市場,而中國對這些行業的補貼和監管政策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不過,美國仍在半導體、軟件和一些精密元件方面具有優勢,在一些AI領域也是如此。 在精密機械手臂的制造上,中國開發者也仍落后于美國競爭對手。 一些美國議員仍以國家安全擔憂為由,敦促白宮禁止中國人形機器人進入美國,并進一步限制中國機器人制造商獲得美國技術。
今年大陸宇樹科技(Unitree Robotics)的機器人在春節聯歡晚會上登臺亮相,它們揮舞著紅手帕與人類一起跳舞。 將于4月舉行的北京半程馬拉松賽的主辦方,也計劃在賽事中進行首個人形機器人組別比賽。 該公司工程師說,春晚表演花了3個月的時間來訓練,由于機器人電力供應限制,表演只能持續幾分鐘; 北京馬拉松主辦方也允許機器人在賽道上更換電池,才能讓它跑完全程。
畢竟讓機器行走和搬運東西的AI模型,比讓聊天機器人撰寫關于莎士比亞的讀書報告的AI模型要復雜得多。 物理智能不能只依賴網絡或視覺數據,人形機器人需要三維數據來理解物理世界,而其中很多數據必須從頭開始創建。 而這正是中國的獨特優勢所在,它擁有數量龐大的工廠,人形機器人在這些工廠執行任務的同時,可以吸收有關這個世界的數據。 中國人形機器人在真實場景里飛速的迭代和進步,這塊是美國比擬不了的。
美國銀行分析師表示,憑借中國的制造實力,本地制造機器人的成本最終可能會比其他國家制造的機器人低一半,未來中國人形機器人將成為中國的另一個電動汽車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