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汽車電子 > 編輯觀點 > 小米ultra的52.99萬元背后:當風口上的雷軍最終變成造風者

        小米ultra的52.99萬元背后:當風口上的雷軍最終變成造風者

        作者:ZongYu 時間:2025-03-07 來源:EEPW 收藏

        1987年,武漢大學計算機系的教室里,那個赤腳在寒冬機房編程的少年不會想到,三十八年后,他將在汽車工業史上刻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雷軍用兩年修完四年學分的狠勁,似乎早已預示著這個湖北小鎮青年將用"極致效率"改寫商業規則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2503/467777.htm

        從金山軟件CEO到天使投資人,從智能手機到智能汽車,這位永遠穿著牛仔褲的科技狂人,始終在用互聯網思維解構傳統行業。

        image.png 

         

        2010年北京四月的一鍋小米粥,釀成了中國手機行業的颶風一具摧毀了在我國根深蒂固的“山寨機”市場2021年宣布造車的孤注一擲,則讓國內,甚至全球的汽車行業都引發了一次巨大的營銷奇跡。當雷軍在2025年3月舉起那瓶"致敬青春"的礦泉水,宣布SU7 Ultra定價52.99萬元時,保時捷工程師在斯圖加特的會議室里集體沉默——這個價格,甚至不夠買一輛718 Cayman的選裝清單

         

        SU7 Ultra的狂暴參數像一記重拳擊穿了行業認知:1548馬力三電機系統、1.98秒零百加速、紐北賽道6分46秒的成績,這些本應屬于百萬級超跑的配置,被雷軍塞進了一臺售價不足保時捷Taycan Turbo GT三分之一的電動轎跑。

        image.png 

         

        雷軍以SU7 Ultra重新定義智能電車定價的背后,是互聯網思維對傳統汽車工業的降維打擊。這款搭載自研V8s電機、9100噸一體化壓鑄技術的高性能轎跑,將極致性能與性價比結合,成功突破"高端必高價"的行業魔咒。

        image.png 

        這種定價策略的底層支撐,源自小米獨特的用戶觸達體系:創始人雷軍作為坐擁億級流量的科技頂流,通過抖音直播試駕、車主開門儀式等事件營銷,單次傳播即可觸達傳統車企百倍預算才能覆蓋的目標群體。更關鍵的是,小米在手機領域摸爬滾打十余年積累的"性價比心智資產",在汽車賽道形成跨維度的品牌勢能遷移——當用戶已習慣小米在消費電子領域"參數越級定價克制"的產品哲學時,這種認知慣性一定程度上消解了高端電車市場的信任壁壘。

        而另一方面,小米的全鏈路垂直整合,從自研電機到直營渠道的閉環控制,本質上復制了特斯拉的成本優化路徑,而雷軍個人IP帶來的免費流量紅利,更是傳統車企難以企及的營銷資源。小米用戶支付的每一分錢都直接轉化為產品參數,這種"參數透明化"的互聯網式定價,正在重塑中國智能汽車的估值體系。

         

        SU7 Ultra的售價公布時,資本市場出現了戲劇性一幕:小米股價在2小時內經歷4%暴漲與5.68%暴跌,仿佛是傳統汽車工業震蕩的縮影。

        傳統車企打造超跑的邏輯本質是技術廣告——如大眾集團每年為布加迪虧損數千萬歐元,只為證明其內燃機技術巔峰地位,這類車型的定價往往脫離市場供需關系,成為品牌溢價的符號。而小米SU7 Ultra的52.99萬元定價背后,是消費電子領域成熟的“錨點定價法”:通過預設81.49萬元預售價建立百萬級價值認知,再用腰斬式降價制造“超值感”,同時以紐北限量版(81.49萬元)維持高端調性,形成“頂配性能-中端價格-限量溢價”的三維價格體系。這種策略既規避了比亞迪仰望U9“曲高和寡”困境,這是其能在2小時內拿到2萬大訂的關鍵。

        image.png 

            與傳統車企“高舉低打”的保守策略不同,小米的激進定價暗含更大野心:SU7 Ultra不僅是汽車產品,更是小米人車家生態的“旗艦入口”。通過智駕系統、澎湃OS座艙與手機生態的深度聯動,小米正在培育用戶“買汽車送生態”的認知。這種生態溢價能力,讓SU7 Ultra敢于將硬件毛利率壓縮至15%以下(傳統車企普遍超20%),轉而通過軟件服務(如智駕訂閱)和生態設備(手機/家電)實現長尾收益。

        這場定價革命的啟示在于:當智能電動車進入“軟件定義汽車”時代,“堆料式炫技”已不足以支撐品牌溢價。小米通過“技術普惠化+定價消費電子化+生態協同化”的三重創新,正在改寫高端市場的游戲規則——不是用超跑證明“我能造好車”,而是用銷量證明“好車應該屬于更多人”。正如雷軍在發布會所言:“真正的高端,應該讓熱愛的人觸手可及”。

        這或許才是對比亞迪、特斯拉、鴻蒙智行等傳統強者最深刻的戰略警示。

        從手機到汽車,雷軍正在構建一個年營收萬億的超級生態圈。SU7 Ultra不僅是交通工具,更是這個生態的"移動樞紐"——傳統車企定義的"豪華"已經進入倒計時。

        現在的敵人也許已經不是任何人,而是自己。在下一步,面對的挑戰,可能全部源自其自身:

        首當其沖的便是產能。北京工廠當前30萬年產能中,SU7 Ultra專屬產線僅占3萬輛/年,雙班制下月交付上限2.5萬輛,面對24.8萬鎖單量與13.5萬實際交付量的缺口,小米正加速二期工廠建設(2026年達100萬年產能),同時通過碳化硅芯片國產替代計劃打破87%的進口依賴。這種"期貨式交付"策略在制造市場稀缺性的同時,也引發了二級市場訂單溢價6000元、日租萬元等亂象。

        image.png 

         

        而后是需要解決的是“高端形象與性價比”的巨大沖突。手機用戶可能為2000元差價猶豫一周,但汽車消費者面對10萬元價差時,決策鏈長達數月。高端汽車不僅是代步工具,更是社會地位的符號。保時捷、特斯拉的品牌溢價背后是數十年技術沉淀和用戶心智占領,而小米需要從零開始構建“SU7 Ultra=豪華”的等式。

        雷總的“個人魅力”能否最終讓小米走上自己長久以來的“高端夢”,使得變成既“高端”又“性價比”的車圈奇跡呢?小米SU7 Ultra的高端化,本質是小米集團的“生死之戰”——手機業務的增長天花板已現,AIoT生態需要汽車這顆“超級終端”激活,而資本市場也在等待新故事。成,則小米晉級萬億市值俱樂部;敗,則可能陷入“中低端陷阱”難以翻身。

        雷軍曾說:“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但高端市場沒有風口,只有陡峭的懸崖。這一次,小米需要證明自己不是追風者,而是造風者。

         

        52.99萬元的定價,在汽車產業百年長河里或許只是個數字。但當我們拆解這個數字背后的技術、勇氣與商業智慧,看到的是一位中國工程師對"性能民主化"的執著,一個民族品牌對全球價值鏈的沖刺,更是一個古老文明在智能革命中的涅槃。

        正如雷軍在SU7 Ultra交付儀式上的那句獨白:"我們不是在造車,而是在建造一個關于中國智造的信仰。"當生產線上的機械臂正在全速消化小米su7 ultra的訂單時,慕尼黑的夕陽正掠過保時捷博物館的玻璃穹頂——兩個時代的對話,此刻震耳欲聾。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韶关市| 维西| 黄骅市| 海原县| 沿河| 浦江县| 镇江市| 成都市| 抚顺市| 封丘县| 嘉义县| 库尔勒市| 崇仁县| 临桂县| 东莞市| 潢川县| 奉节县| 濮阳市| 天长市| 陈巴尔虎旗| 郓城县| 姜堰市| 廊坊市| 江津市| 成武县| 丰原市| 龙州县| 五莲县| 鞍山市| 绥阳县| 方山县| 尼木县| 新民市| 天峨县| 长丰县| 蒙阴县| 双桥区| 盐亭县| 盈江县| 镇沅| 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