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能數據要素流通,中國數字政府數據治理市場處于快速增長期
“十四五”期間政府信息化的工作是充分發揮數據賦能作用,全面提升政府治理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充分利用數據進行主動化的服務和精細化的治理。數據治理是將數據加工成生產資料的重要過程,是確保生產資料質量的重要保障,是發展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IDC近日發布了《中國數字政府數據治理市場廠商份額,2021》報告。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數字政府數據治理市場整體規模達39.7億元人民幣,年復合增長率為15%,處于快速增長階段。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2208/437190.htm上下推動數據治理需求旺盛
2022年6月,國務院正式印發了《國務院關于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對數字政府建設做出全面部署。文件明確了到2025年,我國的數字政府頂層設計更加完善、統籌協調機制更加健全,政府履職數字化、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其中重點提出構建開放共享的數據資源體系,主要包括推進全國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建設,加強數據治理,依法依規促進數據高效共享和有序開發利用,充分釋放數據要素價值。
2021年,特別是新冠疫情相關的數據治理需求旺盛,疫情數據加工工作激增,需要進行大量的數據關聯、比對、融合。人工服務占比較高依然是當前數據治理市場面臨的主要問題,其原因是政務領域對數據質量、數據容錯率的要求非常高。數據治理市場當前整體上還是基于已有的軟件和工具,通過大量服務應對市場需求,在數據治理效率上還有極大的提升空間。
數字政府數據治理進入創新驅動階段

中國政務數據治理經歷了幾個階段:早在2002年左右開始的電子政務“兩網四庫十二金”建設,以及隨之成立相應的大數據管理部門,大力發展大數據,各地紛紛建設政務基礎庫、主題庫及各類專題庫,通過數據共享交換實現數據的共享和展現,此階段主要由電子政務、政務云和政務大數據的技術驅動。
2017年,國務院印發《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實施方案》,促進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提升政府信息資源的利用水平和政務服務能力。之后的應急管理、疫情防控需求極大地促進了應急、疫情及不同行業的數據融合。此階段的政務數據治理是滿足特定場景,通過場景驅動的。
2021年開始的“十四五”規劃將加快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建設,圍繞“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促進行業間的數據開放和流通,創新的、效益化的數據應用能夠正向激勵數據要素的使用。IDC認為,政務數據治理將進入創新驅動階段。
數字政府數據治理市場快速增長
中國數字政府數據治理市場是指數字政府領域包括數據治理軟件工具及數據治理服務的整體市場。本研究報告覆蓋的廠商包括提供數據治理平臺及其數據治理服務的廠商,包括主要提供數據治理軟件工具的平臺型廠商,也包括主要提供“軟件+服務”的解決方案型廠商。從競爭格局來看,中國數字政府數據治理市場主要廠商包括深耕政務領域的浪潮云、中國系統、烽火、華傲數據等,也包括發展技術領域的新華三/紫光云、阿里云、數夢工場等。隨著數據要素市場化的發展,數據治理市場開始進入加速發展階段。

數字政府數據治理未來建設重點
政務業務未來的核心重點是發揮數據融合的價值,比如在政務服務領域實現一網通辦、市域治理實現一網統管等,這就需要融合各委辦局及外部數據。數據治理平臺要與行業、場景深度融合,將行業的業務模型內置到治理平臺中,開發行業套件,加快治理效率。同時關注工具在數據治理中發揮的作用,人工智能在數據治理中的應用處于起步階段,進行數據盤點、標注、校驗和識別等,特別是進行數據質量的管理、長時間維度的數據缺陷發現等。數據安全上也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在數據隱私安全保護方面,部分供應商開始利用數據沙箱和聯邦計算等技術,實現數據的可用不可見。

IDC中國助理研究總監孫吉峰表示:“數據壁壘是市場失衡、效率低下的根本,標準化的、可靠的、時效性的和可訪問的數據要素流通必將提升整個社會服務水平,提高城市治理的效率,政務高價值數據的共享開放必將引起商業模式的創新。政務數據治理市場在政策利好的持續推動下,正處在起步加速階段,各廠商應關注場景融合、治理效率、治理時效性及數據要素流通的安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