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編輯觀點 > 當各種下滑征兆組合到一起,也許這就是半導體的新節奏

        當各種下滑征兆組合到一起,也許這就是半導體的新節奏

        作者: 時間:2022-07-04 來源:EEPW 收藏

        據說在去年底,很多廠商還在大談特談晶圓廠的產能不足會持續到2023才會緩解,而2022年才過了半年,似乎晶圓廠產能不足的問題已經很少被提及,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2季度發布的報告顯示,去年90%以上的終端市場都在面臨芯片供應不足的情況,而現在仍然存在供應限制的市場已經不到19%。臺灣的同行最近更是開始預測2023年可能會出現行業周期性衰退的情況,筆者仔細研究了一下最近的一些行業分析,感覺2023年行業下滑似乎不是小概率事件。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2207/435848.htm

         

        首先,必須說明一點是,產業發展基本上是伴隨著周期性下滑調整再繼續創新高的節奏。因此某年內半導體整體市場略有下滑屬于正常情況,大家沒必要為此恐慌。特別是在今年初,半導體連續五個季度上漲的勢頭終于停止于今年一季度,當然一季度相比于前一個四季度向來是下滑的態勢,今年一季度比上一個四季度只下滑0.03%已經能超出了過去18年里的14個,見圖1。所以僅憑這點并不能說明整個半導體行業已經迎來增長的拐點,從一季度的財報中,很多公司也沒有下修自己的業績增長預期。

         

        圖片.png
        圖1 半導體總收入百分比變化 -

         

        消費端的砍單潮

         

        不過似乎很多征兆來自于二季度的細分市場,筆者摘錄一些信息跟大家分享。首先是PC市場,預計,隨著市場對2020年和2021年的巨大成交量的消化,顯示器的出貨量將會下降。與之前的預測相比,2022年剩余時間的預測已經被調低,預計2022年全球出貨量將年對年衰退2.5%。預計2023年出貨量年成長將再下降1.5%,然后在2024年穩定下來。這部分的市場數據見圖2,雖然PC顯示器并不等同于PC市場,但持續下降的PC顯示器還是為明年的PC市場增長情況蒙上一層陰影。與之相對應的服務器市場方面,雖然的分析數據表示,預估第三季全球服務器整機出貨量仍有季增6.5%的幅度,但受半導體缺貨的影響,導致服務器市場出現超額訂購的現象,這部分也許會在2022年下半年實現下修。特別的,自2021年中國政府對于能耗與互聯網業務政策執行下,中國大陸一線互聯網服務業者均開始調整2022年的服務器拉貨力道。截至目前,Baidu、Alibaba與Tencent今年皆下調采購規模,其中Tencent下修最明顯,且后續BAT三大巨頭在未來的云建置上將因此更為保留。PC和服務器,一直是半導體三大主戰場之一,從現在的數據來看,2023年并不能說樂觀。

        圖片.png

        圖2  2022~2026的PC顯示器預估值。

         

        除了以上這些,市場研究機構指出,受到俄烏戰爭、高通膨以及中國防疫封控影響,導致終端需求持續疲弱,品牌開始減少第二季液晶監視器面板的采購量,預估第二季液晶監視器面板出貨量為4,250萬片,季減11.3%。雖然監視器算是一個小眾應用,對半導體的影響也算不得多大,但這部分市場終究也是區域形勢影響下的一個縮影片段。

         

        在另一個比較重要的半導體消耗市場上,得到的消息也并不樂觀。自今年2月下旬以來,受俄烏沖突、全球通貨膨脹以及中國多地疫情封控影響,智能手機、PC(包括Chromebook)、電視等消費性消費電子終端市場都出現了下滑,這也直接帶動了相關芯片需求的下滑。在PC和電視市場方面,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公司公布的數據顯示,全球PC市場在2022年第一季度的出貨量總計7790萬臺,較2021年第一季度下降了6.8%。奧維睿沃(AVC Revo)《全球TV品牌出貨月度數據報告》顯示,2022年一季度全球TV出貨量為4490萬臺液晶電視+150萬臺OLED電視,同比下降6.1%,連續第三個季度出貨規模下滑。

         

        其中最受影響的大概是智能手機了,據多方報道,中國智能手機制造商紛紛大幅降低訂單數額,雖然透露的數據浮動范圍比較大(從1.5億部-2.7億部之間),但如此龐大的砍單數量前所未有。此外,三星今年出貨量目標也減少約10%、至2.75億部。富邦投顧的調查報告稱,雖然聯發科業績屢創新高,但聯發科已將全年智能機芯片出貨量預期小幅下修到5.7~6億組。其中天璣9000芯片2022年出貨量可能從原估計的1,000萬套,大幅縮減到了僅500~600萬套。而郭明錤的最新報告指出,目前聯發科針對中低階產品Q4已砍30–35%;高通則下修旗艦級芯片平臺驍龍8 Gen1下半年訂單約10-15%,聯發科與高通下修Q4和下半年訂單,意味需求疲軟恐延續至明年Q1。據估計,2021年智能手機的BOM成本平均在104美元左右,僅此一項半導體市場就可能損失超過300億的營收。

         

        再說到三星,除了手機下修出貨量之外,三星6月中旬傳出通知面板、IC、手機零組件等所有供貨商,暫停進貨到7月底,引起市場大震動。作為全球消費電子綜合第一巨頭,三星暫停進貨說明三星對目前的市場預判比較悲觀。野村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李佳伶說明,三星停止進貨部分零組件呼應野村先前提出的觀點,目前看來,終端需求惡化的速度似乎比降低零組件采購的速度更快,近期大幅度削減零組件訂單,可望在年中以前進一步壓低庫存堆積幅度。

         

        存儲器開始降價

         

        如果說以上的分析還只是對整個半導體需求端的預警分析,那么影響全球半導體整體市場價值的重點也開始下滑了。2021年存儲器占全球總半導體細分市場的29%,是全球集成電路的最大分支。據研究,盡管有旺季效應和DDR5滲透率提升的支撐,第三季DRAM市場仍不敵俄烏戰事、高通膨導致消費性電子需求疲弱的負面影響,進而使得整體DRAM庫存上升,成為第三季DRAM價格下跌3~8%的主因,且不排除部分產品別如PC與智能型手機領域恐出現超過8%的跌幅。這已經是DRAM市場的第二個季度下跌了,而DRAM和存儲一直是左右半導體市場漲跌的重要推手。目前半導體營收排名前五的廠商(包括TSMC)三家以存儲業務為主,而在存儲漲價前僅三星一家是停留在前五的廠商。如果存儲器的價格持續下滑,也許到2022年底整個半導體市場的增幅就可能趨近于2%甚至更低。我們從過去幾年存儲市場的變化(圖3 )也不難看出,存儲的市場價值波動明顯,按照規律存儲市場在2022或者2023又將迎來階段性下調,這對半導體整體價值將是不小的拖累。

         

        圖片.png

        圖3 存儲器市場變化

         

        除了存儲器之外,另一個過去兩年價格高企的行業也開始崩盤,那就是顯卡。顯卡的價格一季度末已經開始松動,而隨著二季度各類區塊鏈貨幣價格的雪崩,礦廠紛紛關停,大量礦卡的流出直接拉低了顯卡的市場價格,這必然對顯卡和顯示核心的價格帶來非常明顯的沖擊,當然顯卡用半導體的市場似乎只有不足百億美元,但一個更嚴峻的話題是,礦機市場這幾年對半導體產業的貢獻逐年增加。還記得那個率先啟用臺積電5nm的國內礦機廠么,他們甚至搶在華為海思前實現了流片成功……因此挖礦行業的低谷,似乎也會嚴重拖累半導體市場的增速。

         

        產能過剩和價格調整

         

        當然,這些插曲的出現也許不會影響半導體市場的持續上漲勢頭,畢竟按照之前的預測數據,半導體行業的增速不可能保持2021年的高增長速度。WSTS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達到5531億美元,同比增長26%,預計2022年將繼續增長,市場規模有望達6284億美元,同比增長14%,2023年市場規模達到6632億美元,同比增長6%。這里很明顯的考慮到了因各種原因的增長速度放緩,但這一數據出現之時,比特幣還在5萬美元徘徊,聯發科還沒慶祝自己創紀錄季報,DRAM也只是價格小幅微調,眾多手機廠商甚至還在血拼春節檔……能源成本的持續攀升一方面會促進半導體產品的快速迭代,另一方面則是部分消費品市場的萎縮,兩者的力量哪個更大我們尚無法評價。

         

        不過有一點很多人早就提出了預警,那就是產能過剩,今年1月份,聯電就表示2023年后28nm市場可能面臨供過于求的局勢。IC Insights預測,半導體市場持續強勁的銷售增長可能會在2024年碰壁。2024年將是市場的下一個周期性低迷期,2025-2026年將恢復增長。Gartner分析師Sam Wang近期在預測報告中也印證了這一觀點,芯片短缺將在2022年緩解,2022年半導體市場增長率為13.62%,低于2021年的26.34%,且2023年降至3.63%,2024年半導體市場營收出現下滑,同比降低2.18%。

         

        相比于2020年初,全球晶圓代工廠的產能擴充大概只提升了3-5%左右,同時期晶圓代工的平均價格提升了近20%。很多廠商已經表示今年底或明年初還將有一次價格調整。晶圓代工廠的舉動表明,整個制造行業對擴充產能的投資是非常保守且謹慎的,背后最核心的原因就是擔心未來可能面臨的產能過剩問題。特別是在晶圓代工行業中,2020年之前除了頭部的臺積電能夠賺取高額利潤之外,其他幾家幾乎都只能算勉力維持,第四大的格芯更是11年間由ATIC凈投入兩百多億美元才換來一只手數的過來的盈利季度數。因此2020年開始的供需失衡并不能迫使晶圓廠大膽地進行擴充產能,畢竟晶圓廠的產線投資基本要10年以上才能產生資本凈收益,而一旦為了兩三年的暴利導致產能過剩,可能最后得不償失。因此我們看到很多晶圓廠一方面高喊擴充8英寸產能,反手卻是投入到12英寸的新產線規劃中。從這點上,短期內產能過剩也許并不會太明顯,但如聯電所說,28nm作為目前最成熟的主節點(可以看作最多產品類型使用的節點),隨著工藝進步可能會被22(20)nm工藝所取代,畢竟有了錢的各家晶圓廠,都希望一邊給客戶漲價一邊實現自己的技術節點提升,這樣也讓客戶接受漲價的心情好受些。

         

        說到漲價,晶圓廠漲價的直接影響就是全球半導體產品漲價可能短期不會回調。去年全球半導體市場26%的罕見增長率(沒有經歷前一年的暴跌前提下),至少有30%的增長來自于半導體產品的提價。部分半導體廠商甚至一年內兩次全線官方提價,這在過去的十幾年里甚至想都不敢想。筆者曾經預計在2022-2023年,部分半導體產品開始會出現降價的情況,但從現在的部分晶圓廠代工價格的漲價趨勢看,除非遇到清庫存壓力過于嚴重,可能半導體產品的價格短期內都不會回調,但2024年左右現有的大部分產品可能逐步退出主流市場,屆時廠商選擇性的進行降價可能性非常大,但這部分對半導體的整體產值影響已經非常小了。因此,期待半導體產品降價的消費者們,可能還需要再等等了,而指望半導體產品降價來拖累半導體市場增速,筆者只能說,肯定會拖累,但實際影響會比預期小很多。

         

        最后說一個影響全球半導體增速的黑天鵝將會是中國。因為中國的疫情策略第一次提出了要保經濟,也不斷降低疫情影響下的國際交往的門檻。如果非要將2020-2021年半導體增長找一個黑天鵝,那就是中國廠商集體恐慌性的備貨,除了收到嚴格管制的某巨頭之外,據傳多家國內廠商備貨庫存高達12個月。現在,隨著國際貿易障礙的逐步消除,以及可能的國際關系的改進,中國半導體消費廠商手中的庫存還有多少,未來是否繼續維持高庫存比例,半導體缺貨情況緩解對終端企業庫存策略的調整,都可能成為影響全球半導體市場增長的黑天鵝。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木兰县| 东莞市| 林州市| 天祝| 沁水县| 米泉市| 桂东县| 阳泉市| 南雄市| 西贡区| 长汀县| 鹤峰县| 太仆寺旗| 自治县| 塘沽区| 诸暨市| 胶州市| 滨州市| 旬邑县| 荔波县| 周至县| 梓潼县| 阿坝县| 桃江县| 石棉县| 梁山县| 杭锦后旗| 阜宁县| 乌恰县| 大理市| 东阿县| 综艺| 鹿邑县| 肃南| 砀山县| 大英县| 阜康市| 武邑县| 无为县| 兴国县| 中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