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業界動態 > AMD用價格痛擊Intel的原罪

        AMD用價格痛擊Intel的原罪

        作者: 時間:2019-05-28 來源:cnBeta 收藏

        “蘇媽”在臺上緊握左手,鏗鏘有力地喊道:“一半價格!我們的價格僅有競品一半!”這一幕發生在2019年5月27日,在2019臺北電腦展COMPUTEX展前新聞發布會上舉行主題演講, CEO蘇姿豐登臺,“蘇媽”是粉絲對于她的愛稱,而她也正如其名,在六一前夕為全世界的PC用戶,帶來了最棒的“兒童節”禮物——三代處理器與RX5000系列顯卡。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905/400982.htm


        一、三代與Intel攻守轉換

        2017年一代的橫空出世填平了AMD與Intel之間的鴻溝,讓AMD處理器重回主流市場;2018年二代銳龍則讓AMD再次與Intel并駕齊驅,將Intel的優勢蠶食殆盡。

        而今天發布的三代銳龍處理器則直接轉換了AMD與Intel的攻守地位,這一次終于輪到Intel彌補酷睿與銳龍之間的差距。

        這并非癡人說夢,在今天的發布會上,蘇媽拿出了銳龍7 3700X、銳龍7 3800X、以及銳龍9 3900X三顆處理器。

        銳龍7 3700X處理器采用7nm制程工藝,8核心16線程設計,二級緩存4MB,三級緩存比上代翻倍達到了32MB,基礎頻率3.6GHz、加速頻率4.4GHz,TDP僅有65W。

        銳龍7 3800X同樣也是7nm制程工藝,8核心16線程設計,4MB二級緩存,32MB三級緩存,基礎頻率提升到了3.9GHz,加速頻率4.5GHz,TDP提高到了105W。

        銳龍9 3900X處理器,采用7nm制程工藝,12核心24線程設計,6MB二級緩存,64MB三級緩存、基礎頻率3.8GHz,加速頻率4.6GHz,TDP為105W。

        其中銳龍7 3700X對標i7-9700K,銳龍7 3800X對標i9-9900K,而銳龍9 3900X對標i9-9920X。



        性能上,這三款處理器也全面壓制競品。其中銳龍7 3700X用65W的TDP(而i7-9700K為95W),在單核性能比i7-9700K高出1%,多核性能高出28%;銳龍7 3800X與3700X的情況類似;至于銳龍9 3900X則更加出色,單核性能比i9-9920X高出14%,多核性能高出6%。

        對比的測試項目是Intel一貫優勢的CineBench R20,其中銳龍7 3800X的最高睿頻比i9-9900K低了500MHz,Zen 2架構在IPC方面的提升,讓AMD處理器罕見地在單核性能上完全逆襲Intel。

        單核性能曾是Intel在處理器領域最后的保留地之一,如今全面失守,意味著Intel已經失去了絕對的性能優勢,這也是Intel落入攻擂位的最主要原因。

        二、3999元:用價格痛擊Intel的原罪

        至于價格,“蘇媽”也沒有讓我們失望,銳龍7 3700X售價329美元,銳龍7 3800X售價399美元,而銳龍9 3900X售價499美元。



        作為對比同為12核心的i9-9920X官方售價1200美元,這也這是開篇一幕“蘇媽”攥緊拳頭大喊“一半價格”的原因,同為12核處理器,銳龍9 3900X用不到一半的價格將高高在上的酷睿i9擊倒在地。

        一些老牌車企經常喜歡為旗下同一款車型分出十數個細分版本,用一些無聊的配置將消費者劃分出三六九等。其背后的邏輯其實很簡單,老牌車企間的競爭并不激烈,自家產品與競品也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它們只能用不同且細碎的配置來打造消費者之間的“階級感”,并鼓勵消費者用高昂的價格買下這種“階級”帶來的虛榮與歸屬感。

        而Intel正如這些老牌車企,因為競爭的缺失,它常年在性能上“擠牙膏”,卻在產品的版本與售價上精致雕琢,尋求自己的利潤最大化,這早已背離了一家科技企業的初衷,成為了Intel的“原罪”,消費者對此也苦不堪言。

        所以消費者才會大聲疾呼“AMD Yes”,而今天,AMD確實回應了消費者們的呼吁,用同等的性能與一半的價格,為在Intel陰影下匍匐已久的用戶伸張正義。

        當然人民幣價格對國內消費者而言可能更有意義一些,會后我們快科技獨家拿到了三代銳龍的國行價格(包括發布會上未提及的三代銳龍5處理器),具體如下圖。



        三、RX5000顯卡:拋棄GCN架構 讓我們重新開始

        最后是AMD全新架構顯卡——RX5000系列。



        因為NVIDIA近幾年在顯卡領域并未擠過牙膏,AMD與NVIDIA的差距無法短時間內彌補,所以RX5000系列并沒有三代銳龍那樣驚艷。在性能對比中,AMD測試顯示全新的RX5000系列顯卡比NVIDIA RTX 2070高十幀,并未進入RTX 2080的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RX5000系列顯卡采用了全新的RDNA架構,AMD表示采用了RNDA架構的Navi顯卡每瓦功耗性能提升50%,而每Hz頻率性能提升25%。

        這也意味著,AMD顯卡終于擺脫了近10年度GCH架構,GCN架構曾為AMD顯卡立下汗馬功勞,但現在是時候與它說再見了。

        不過AMD在RX5000上著墨不多,僅表示RX5700將于7月份面市,換言之,RX5000上的面紗尚未完全摘下,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關鍵詞: AMD 英特爾 銳龍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渠县| 右玉县| 卢湾区| 阆中市| 土默特右旗| 城市| 汝南县| 八宿县| 安福县| 潮州市| 荆门市| 安阳县| 龙海市| 锡林郭勒盟| 邯郸县| 长顺县| 吴川市| 绥芬河市| 北宁市| 星座| 阳西县| 庆安县| 乡城县| 池州市| 城固县| 卢湾区| 阳西县| 昌吉市| 福安市| 榕江县| 涞源县| 建湖县| 宣恩县| 班戈县| 鲜城| 云林县| 称多县| 扶风县| 澄江县| 封开县| 福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