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老兵萬字分享:后全面屏時代,國產手機品牌的危與機
如前分析,由于頭部效應過于強大,國內to C手機市場,對中小品牌,市場空間被壓縮到幾乎沒有,并且非常容易出現巨額虧損。如果需要在國內to C市場存在,采用線上銷售,不追求量,最好設計有一定特色的細分產品的運營策略,還能夠活著。比如一加,專注高端機概念;黑鯊,打造游戲專屬手機概念。除此之外,可以關注兩個機會點市場:海外市場和國內to B市場。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901/396248.htm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中國手機品牌在全球市場都取得成功,都只是在一個或幾個區域市場,取得一定的份額,比如小米在印度,OPPO、vivo在東南亞,華為在歐洲,中興在美國,傳音在非洲這幾個典型的代表。這是一個非?,F實,也是一個非常正確的策略,中國品牌不宜在全球市場沖動,喊出占領全球的口號。這不僅僅涉及到廠家的能力,還跟全球不同地區,對中國國家元素的認知是不一樣的。所以,在全球市場,中小品牌還存在一定的機會,但對于精細化的操盤能力,以及跨國經營管理的人才有更強的要求,而這恰恰是中小盤所缺乏的。
具體區域來看,東南亞市場已經充分競爭了,市場環境類似中國。印度市場雖然競爭充分,但市場單一,規模足夠大,仍然是有價值的。中國品牌2019年應該集中精力去攻占歐洲市場,歐洲市場還是中國品牌侵蝕比較弱的地方,但歐洲碎片化的市場模式,比較高的成本,以及嚴苛的售后要求,對廠家的挑戰很高。歐洲市場對中低端產品的需求為主。由于政治化的原因,美國市場現在不是一個值得開拓的很好地方。拉美市場雖然中國品牌的進入不多,但市場不規范帶來的風險很大。中東非洲市場目前的ARPU還是不高,從功能機市場轉到智能機,再轉到中高端智能機市場,還有漫長的時間,傳音獨霸天下的狀態會維持下去。
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市場是國內to B市場。在國內,to B市場的量應該在逐步增加,用于企業辦公,工廠環境等。同時,由于存在一定的銷售壁壘,也不容易形成大規模市場競爭,對于中小品牌,暫時躲避to C市場的競爭,是有價值的。華為在國內市場實際上是最大的to B手機公司,尤其在政企市場。華為手機,在國內市場開始的成功,也得益于政企市場的突破。蘋果to B市場,雖然只占其市場份額的5個點左右,但也開始重視,在國內也建立了企業解決方案部門?;陬愃迫A為同樣的管理模式和組織模式,to B市場,對中興,也應該是一個好的機會點。
在5G時代,去掉to C炒作的因素,5G終端首先應該應用在to B市場,并且,產品形態可能會有不同,MBB產品,又會重新出現。從這個角度來看,to B市場現在的布局,也是值得做的。
現在產業轉移有一個概念,就是從消費互聯網轉到產業互聯網,在產業互聯網階段,手機廠家在to B市場的機會在哪里,也是需要去發現的。
五、手機行業的組織形態
很幸運,在通信行業做了20年,跑過5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不同的公司環境中工作,經歷不同的公司文化,經歷全球市場,對產業觀察分析了20年,深刻體會到“基業長青”中的精神。一個事情,一個方向,一個轉型能夠或者不能夠成功,跟這個企業的基因,文化,運作模式是強相關的,即使有大的資源背景,強的團隊,這個公司的基因如果無法適應這個事情的運作,也不會成功的。所以,第一需要考慮的因素,是公司的組織、文化和基因。不基于這些因素出發,為了轉型而轉型的,都是胡搞。
端到端的組織形態:從所有手機公司的組織形態來看,都是一個完整的組織形態,即手機公司的組織是端到端完整的,有相對獨立的經營權限,銷售到產品到研發,都在一個組織之中,而不是割裂的,最多可能在供應鏈和生產端有部分共享。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手機公司要成功的基本屬性。華為手機的成功,跟消費者BG是相對獨立和組織完整有很大的關系。手機是消費品經營,需要快速決策,減少內耗。
資金和投入:同樣,手機市場的屬性,仍然是資本密集市場,需要大資金支持作為后盾,以抗衡風險。缺乏資本支持的手機公司,基本上都已經死去,或者快死去。如果完全靠手機公司自身體系來造血,要么在一個好的時機,可以給到公司一些時間來積累資本,要么需要外部資源或者母公司做一些投入,品牌,研發,市場等,否則,很難有所作為。
戰略耐心:由于手機市場規模巨大,帶動的產業和附加價值非常高,成為各家爭奪的重要市場。手機行業的競爭,已經成為各種因素都需要很強競爭力的綜合競爭能力的競爭,市場、品牌、產品、研發、技術、質量、供應鏈、成本,快速反應、風險管控、創新等等各種因素,缺一不可,是競爭最為激烈和競爭最為充分的市場。在這樣的競爭態勢下,手機品牌需要足夠的戰略耐心,而不是以一時論英雄。凡是過于急躁的情緒,過于缺乏耐心的要求,一定會出現重大問題,或者失敗。
2011年,余承東接手華為手機時,學習三星的模式,做了4件事,這4件事情,奠定了華為手機全球最大的手機公司的基礎,雖然當時很多人沒有認識到這個觀點。
第一,堅持用海思芯片,實現芯片的自我研發。芯片的價值,不僅僅在于有可控的芯片,非常重要的是對產品的質量和性能改進,完全可以自我控制和優化,保證產品的競爭力。
第二,堅持做高端手機,用高端手機帶動研發能力和中低端產品系列的建立。
第三,堅持投品牌,雖然投品牌花了很多冤枉錢,走了很多彎路,但積累下來,華為的品牌已經開始進入收益階段。
第四,堅持做海外市場。
現在看來,華為已經做成了前三件事,但海外市場還需要努力。
除此之外,在余承東的成功上,其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任正非給了余承東到現在為止,8年時間!給了余承東足夠的時間來實施他的策略,就此成就了華為手機的成功。在2015年前,華為手機并沒有取得明顯的好成績,2015年后才進入拐點狀態(這也是企業經營的核心,前期做投入,打基礎,做布局,進步很慢,到一定的時間點,出現拐點,快速上升)。
如果任正非沒有給到余承東足夠的時間,一旦一年半載業績沒有達成目標,或者看起來沒有大的成績,就切換人員,重頭再來,結果就是黑熊掰玉米,什么都沒有,一年復一年,一事無成,也沒有現在的華為手機的成就。
而這種沒有耐心的企業管理者比比皆是,不便于在這里一一闡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