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機器人 > 業界動態 > 一組數據帶你看:亞洲如何主導工業機器人的應用

        一組數據帶你看:亞洲如何主導工業機器人的應用

        作者: 時間:2018-12-06 來源:OFweek機器人網 收藏

          近日,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發布2018年世界機器人統計中,以密度為衡量標準,統計過去一年各國分布,其中,2017年的全球平均值為每10,000名員工85個機器人,這比上一年增加了15%。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12/395297.htm

          機器人正在加入世界各地的勞動力隊伍,被應用于越來越多的場景中,特別是在生產制造業中大量出現。所謂工業機器人密度,即該國每1萬名制造業工人中工業機器人的數量,經常被當做反映一個國家的工業自動化程度的標準,這一數值雖然每年都有很明顯上升,但很難確定哪些國家目前處于領先地位。

          按照這一標準,世界十大自動化程度最高的國家和地區是:韓國、新加坡、德國、日本、瑞典、丹麥、美國、中國臺灣、比利時、意大利。

          韓國再次以每10,000名工人擁有710個機器人穩居榜首,其次是新加坡658個,印度是最低,每10,000名工人只有3個機器人。中國超過平均水平,為97個機器人,上一年這一數字為68。

          

         一組數據帶你看:亞洲如何主導工業機器人的應用


          其余國家及地區:

          

         一組數據帶你看:亞洲如何主導工業機器人的應用


          工人工資較高的國家采用機器人的案例更普遍一些,畢竟將機器人置辦入企業生產線上并保持后續運作是一項高昂的投資,在一些人工成本便宜的國家和地區,他們一般寧愿選擇工人而不是機器人。

          由此,在ITIF(美國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Foundation)最近的一份報告中,依財富調整了各個國家預計擁有的工業機器人數量,結果發現,東南亞地區明顯處于領先地位,韓國和新加坡名列前茅,采用率約為當前平均工資的2.4倍和1.7倍。其中泰國雖然每10,000名工人只有48個工業機器人,但其采用率比工資水平高出159%。

          

         一組數據帶你看:亞洲如何主導工業機器人的應用


          各國工業機器人預期數量和實際差距

          與之相對的是,美洲和歐洲的大多數國家工業機器人的增長都比預計中慢得多,比如美國和英國的工業機器人比預期少上49%和68%。

          在此過程中,中國工業機器人采用率比預計超出153%,如此增長趨勢對國內機器人企業來說是利好導向。近幾年來,國內工業機器人在市場需求的強勢帶動下迎來了爆發式的增長,過往歐美和日本廠商在此領域深耕許久且有成果,但在中國與韓國等政府產業政策規劃,與產學研界投入研發多年后的現今已有轉變。

          今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呈現一路上揚的姿態,雖然增速在放緩,說明了企業開始回歸理性發展,但同韓國等其他國家工業機器人密度的明顯差距預示著我國市場相當大,這一點,從工業機器人領域數得上名的外企紛紛在中國進一步擴張的舉動足以證明:

          6月15日,安川電機位于江蘇常州的第三期機器人工廠宣告完成,年產能由此擴大50%,達到1.8萬臺;

          10月3日,發那科機器人重慶基地項目正式動工建設,該項目預計2019年上半年竣工。項目計劃投資1億元,預計達產后實現年產值2億元以上。

          10月27日,ABB宣布將在上海投資1.5億美元,機器人工廠將年產10萬臺,實現用機器人制造機器人。

          國內機器人企業也不甘示弱:

          1月19日,埃斯頓工業機器人智能工廠一期正式投產,機器人及成套設備產能將達到9000臺/套。

          3月22日,庫卡美的公告,建立順德工業園,預計到2024年,美的在中國的機器人產能將達10萬臺/年。

          5月18日,遨博科技大廈奠基儀式在常州科教城舉行,項目預計于2021年竣工投產,屆時將建成年產5萬臺協作機器人研發、生產和運營基地,成為國內最大的協作機器人生產基地。

          7與3日并聯機器人廠商勃肯特的智慧工廠在投入生產后,也將達到18000臺/年的產能。

          9月11日,廣數工業機器人二期項目生產廠房件將于2018年底前建設完畢,明年初將陸續投產,屆時將具有年產千臺工業機器人的能力。

          9月20日,哈工智能與現代機器人公司近日簽訂了成立生產工業用機器人的合資公司協議。兩家公司成立合資公司并簽訂將于2019年上半年建設年產規模2萬臺的智能工廠的協議。

          8月,圖靈機器人于江蘇投資建立了10000平方米的機器人產業基地,目前基地建設已經完成,9月將進行投產,可滿足年產10000臺的產能需求。

          9月20日,珞石機器人近日完成1.6億人民幣B輪融資,未來3年內,將投資建設百畝智能裝備產業園。建成后可將年產能提高到20000臺。

          新時達在2017年8月、9月、10月三個月奠基了三個新工廠,預計到2018年底即將擁有20000臺/年的產能,屆時將成為國內首家年產能超過20000臺的自主機器人品牌。

          如何增強本土機器人競爭力,關鍵核心零部件的提升十分重要,憑價格取勝不是長遠之計,國內機器人也正在進行大浪淘沙,真正有技術、產業布局完備的企業才能留下來,推進中國快步進入工業自動化時代。



        關鍵詞: 工業機器人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恩施市| 玉龙| 玉山县| 石河子市| 乐都县| 蒲江县| 东城区| 曲水县| 洞口县| 平南县| 应用必备| 杭州市| 凌海市| 苍山县| 宝应县| 通化县| 靖江市| 怀来县| 江川县| 井冈山市| 衡阳市| 邵东县| 彭水| 眉山市| 榆树市| 共和县| 南康市| 白银市| 广州市| 绥芬河市| 延川县| 旌德县| 麟游县| 嫩江县| 察雅县| 永寿县| 宁强县| 怀柔区| 灵丘县| 宁波市| 巴彦县|